摘 要:本文在研究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的基础上,提出了融合的难点所在。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的技术难点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并详细描述了技术应用的不同场景。
关键词:制造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关键技术
1 引言
现如今,制造业仍发挥者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作用,仍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而传统制造业的弊端也开始逐渐显露出来。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有必要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信息传递特点,使之与传统制造业的优势相互叠加,形成倍增效果,从而促进新动能的发展,促进经营模式的转型,生产体系的转换。当前,国家已经出台了多项政策来保障制造业与互联网行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其中国务院于 2016 年印发《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要求培育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的发展新模式,为行业探索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趋势指明了方向,相关行业也要不断激发活力,引进人才,从而激发传统制造业的活力。
2 制造业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与协同
智能制造是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的重要体现。智能制造就是利用互联网,利用各类信息技术实现人工智能,在传统制造业中发挥其作用,从而减少人力资源、产品资源等的浪费。所谓人工智能,是由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所引导的,以互联网大数据为基础的,再融合脑科学、超级计算等理论知识的一种深度学习的人机协同发展方式。人工智能对传统制造业的功能热点主要集中在大数据、虚拟现实和模式识别这三项技术上,这三项技术融入到制造业中,对于传统制造业也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目前,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又形成了四项新技术:感知、交互、学习和决策技术,这一整套技术能够顺利有效地推荐对某件事情的感知及评测,这也能有效地避免资源的浪费。而制造业也形成了四项过程:金属成型制造、加工、装配和服务。这四项也可以构成制造业的实现渠道。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就是将互联网的四项新技术与制造业的四个过程交汇融合,使各项信息流动到生产服务的每一个过程中去,从而实现以跨界融合、自主操作为特点的制造业新进程。当然,融合的过程也需要遵循协同原则,要保证互联网和制造业的融合是符合双方利益的,就必须制定规范,但与其他行业的协同性不同,智能制造领域的协同性问题主要涉及 4 个方面:第一是语义协同;第二是时效协同;第三是异构信息协同;第四是跨领域协同。
3 融合的技术瓶颈
就目前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情况来看,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互联网技术需要融入到制造业的产品生产、生产技术、资源整合、供应链服务等各个环节中去。要想贯彻落实制造业的互联网化,就必须有一个这样的工作平台能够协调统一各个环节的任务与数据,来支持整个制造环节。这个平台既包括软件需求,也包括硬件协同,这个平台就是以工业大数据为支撑而建立起来的设计、加工、组装和服务系统。这个平台的主要难点在于异构集成、实时共享和知识推送三个方面。其中由于行业中各企业所使用的软件存在差异,就会导致集成所有企业的软件结构存在难度,难以实现全行业的异构集成;而实时共享是该平台的关键所在,只有实现实时共享,才能保证制造业生产经营的完善;而不断地完善这个平台需要先进的技术及人才,需要不断地学习先进知识才能进一步发挥该平台的优势,这就需要互联网进行知识推送,将正确的知识推送给有需求的人。
4 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关键技术
(1)客户需求与概念设计的深度融合
制造业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体现在,制造业的概念设计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通過互联网调查客户需求,利用相关技术建立优化模型,能够更好地修改产品设计方案,合理计算产品成本,努力提高产品创新度,也能够更加贴合客户的需求,更大程度地提高客户满意程度。
(2)几何模型与物理性能的深度融合
对于制造业来说,产品设计是以几何模型为基础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就可以实现将几何模型转换为数字模型,在数字模型上对产品的物理性能进行建模和分析。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减少几何模型出现错误的几率,提高其稳定性及质量。
(3)数字样机与计算实验的深度融合
计算实验是产品设计所必须经历的过程,而数字样机是指在计算机上表达的机械产品征集或子系统的数字化模型,它几乎完全模拟了真实产品的尺寸大小,甚至更为精确,能够有效地验证物理样机的功能和性能,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误差。
5 结束语
制造业与互联网的融合是制造业在互联网背景下发展模式转型升级的必然结果,各企业要积极探索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关键技术和应用场景,才能发挥出制造业的新活力,才能保证制造业的经济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朱建达.基于“互联网+”理念的我国制造业发展路径探讨[J].经济师.2016(12).
[2]杨婉凤.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催生新动能[J].智慧中国.2016(11).
[3]冯飞.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的浙江探索和实践[J].行政管理改革.2017(01).
[4]刘源,安毅锦.“互联网+制造业”融合发展模式探析[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01).
作者简介:
柴丽佳(1987年3月),性别:女,民族:汉,籍贯(精确到市):山西省运城市,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公共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