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各界对于教育提出新要求。我国这些年对于教育的投入力度在不断加强,尤其是在新课改之后,对于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开始和基础,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日新月异的现代社会,增强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已经是我国小学教育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论文从小学教育之中思想品德这门课程对学生日后生活的价值进行阐述,剖析现阶段我国小学德育教学工作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意在促进我国小学德育教学的有效进行。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小学德育教育;教学对策
随着我国新课改思想在小学阶段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越发重视协调发展德、意、行等方面的教学,小学的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学校教育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老师将德育教育内容与日常的课程相互结合,对过去的课堂教育模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学校的这种教育方式,逐渐被家长以及教育管理工作者所认同。所以增强小学德育教育,优化德育课程已经是时代的趋势。
一、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教学现状
现阶段的德育教育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让学生的德育教育被限制,无法有效地针对学生展开德育教育,此外,也无法有效进行对学生的全面教育,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实际教育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
(一)老师在小学教育之中的教育思维没有改变
在小学教育过程中老师是德育教育模式的主要设计者,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是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一些老师受到传统教育思维的干扰,认为学生的德育教育作用不高,不愿意浪费课堂教育时间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因此限制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只看重学生考试科目的知识教育,导致小学德育教育的收益不高,无法有效顺应新时代的发展趋势。
(二)在小学教育之中德育教育的手段单一,教育效果不高
德育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学校教育之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对学生的未来发展的价值也不断提升,是学生适应新时代发展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一些德育教育过程中使用的手段还需要不断改善和健全,以往德育教育教学手段单一,只是对学生进行惩罚,过于单一、简单、直接,老师习惯性地通过对学生进行批评,这样极其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而在小学教育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课堂教育之中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学生没有学习积极性,是非常容易影响到课堂教育的效果。
二、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德育是国家精神的体现
小学德育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基础教育之一,这个阶段是培养学生品德的关键时期,抓住这个机会,把学生的学习教育以及品德教育结合起来,从点点滴滴的生活小事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会给学生未来的生活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有助于国家精神的体现,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做好,可以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传递以及发扬光大打下基础。
(二)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
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的学生,他们绝大部分人的思想都比较简单,在这个阶段进行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人生路途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小学阶段的学生,可以用“一张白纸”来形容他们的思想,在小学这个阶段,着重德育教育,有助于学生不被不好的思想所干扰,预防学生的思想朝着歪路走,可以帮助学生养成明辨是非的品质,为未来的人生路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 现阶段小学德育教育之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校对德育教育的重视性不足
目前的小学教育过程中,绝大多数人对思想品德课堂的重要性缺少足够的认知,这就导致德育教育课堂的落后,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学生的全面进步。现阶段大部分的学校仍旧将升学率作为评估所有能力的重要标准,把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在了提升成绩方面,忽视了思想品德教育课堂的进行,致使德育课程总是停留在学校的口头表达上,具体的教育展开得十分缓慢。另外,因为学校将大量的注意力都放在学生成绩提升上,这就导致老师需要承担比较大的压力,在平常的教育以及班级管理之中,只能够将成绩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标准,在管理过程中采用的语言以及行为达不到老师的标准,一些学校还在过去的教育理念之中无法自拔,甚至体罚学生,这就致使在小学教育之中没有完成对应的德育表率,从而限制了学生德育教育无法健康发展的场面。
(二)教育理念落后
小学教育过程中教育理念落后是因为学校以及有關部门的忽视所造成的。学校在小学的课程教育之中,将成绩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从不关心德育教育,致使德育教育课程一般都是作为一种辅助性的课程进行。在课程的设计上,因为重视程度不足,所以,德育教育在一周的课程安排上只有一到两节课。在德育教育的课程进行过程中,老师一般都缺少对应的德育教育手段以及经验,只是按照课本的讲述进行知识教育,这就使得德育课程的进行一点价值度没有体现出来,对学生的德育思想养成造成不利影响。
(三)教育手段落后
在小学德育课程教育手段之中,落后的教育手段是限制德育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课程的设计上,小学德育教育依旧采取传统的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课本知识的灌输,无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致使德育课程的教育效果达不到理想的标准。另外,老师在德育课程的教育上,大多数都是根据教学大纲的需求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教育,同时要求学生对于知识点死记硬背,这就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点缺少深刻的认知,不但干扰了德育课程的有效进行,也对学生日后的品质形成带来很大的干扰。
四、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有关对策
(一)加强对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
在小学阶段,管理者应当加强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进而提升小学德育教育展开的效果,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通过与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互动,得到家长的理解以及支持,根据学生的心理状况以及实际情况展开德育有关课程的设计,使用科学合理的德育教育模式,使得学生养成好的思想品德。
(二)改革教育理念
在小学德育教育的教育理念上进行改革,不再将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标准,而是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作为最关键的教育环节,使用高效的德育课程促使学生全面进步。通过学校以及老师的指引,使得学生能够深刻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程度,明白一个人的品质对于往后的人生旅程有多么重要。
(三)改变过去的教育模式,提倡互动式教育模式
在小学德育课程的设计中,添加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来加强学生在教育课程中的重要地位,提升学生个人品质以及认识。比如,老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入社区走访,以小组为单位做到帮助别人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养成学生乐于助人的品德,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
(四)用规则来促进规范化的形成
在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增强对学生基本行为举止的标准,能够促使学生优秀品质的养成。学校加大对学校规章制度在学生之中的检查力度,对学生需要达到的标准进行定期检查以及着重强调,学校可以在每周设计有关的班会主题。
(五)德育教育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
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务必看重老师的指导价值。老师应当时刻要求自己,将自己的行为举止作为学生的榜样,用自己的言行和行为去同化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养成,用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态度去鼓励学生。在学校中加大对德育教育的宣传力度,利用校园广播或者公告栏等等手段宣传学生之中的好人好事,从点点滴滴的小事开始,培养学生的人生态度。
(六)增强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共同协作
学生因为年纪小,十分容易接受德育教育的培养,教育效果非常好,可是学生的年纪也导致学生无法进行严格的管理,需要老师与家长之间一起努力共同协作,学校与家庭两者之间进行紧密的交流,对于学生的德育行为以及思想观展开无时无刻的教育,老师与家长之间展开强有力的配合,树立学生的道德观念,养成学生优秀的道德行为,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做到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七)重视对学生的引导
要不断优化教育手段,提升学生对课堂教育的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展开课堂教育活动,指导学生展开各个模式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小学教育过程中单一枯燥的德育教育模式无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教育,极其容易导致学生的厌学心理,无法有效对学生进行引导,需要老师不断优化课堂教育模式,丰富德育教育的教育手段和方式,在教育之中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对学生展开教育,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做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例如,老师在展开课堂教育的过程中尽量对学生进行引导,不要单纯地强调对学生的惩罚和批评,要形成一个合理的评价制度,对学生展开道德引导,养成学生的道德观念,展开多样化的德育教育的实践活动,使得学生的道德品质、三观等等得到培养。
五、 总结
在新课程标准下,德育教育已经作为小学教育的重点,学校承担着培养学生优秀品质的责任,老师同样背负着养成学生优秀个人品德的重要职责。我国小学德育课程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只有不断加强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摒棄过去的教育理念,改革教育方式,加强互动式教育模式在课堂的使用,用规则来促进规范化的形成,加强与家长之间的合作等等。把德育教育与每一节课融合在一起,才能够使得学生养成正确的三观,做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何雯.新形势下中小学学校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9,35(1):39-43.
[2]宋淑英.小学科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研究[J].新课程,2018(6):232.
[3]谭星炬.让德育回归生活: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思考与实践[J].湖南教育A,2018(3):46-47.
[4]徐可杭.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德育[J].新课程,2018(10):220.
[5]张旭.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途径和方法[J].新课程,2018(1):279.
作者简介:靳贵梅,甘肃省白银市,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会师镇如东友好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