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奇葩问题榜”TOP3

2020-06-24 03:04大白
少年博览·小学高年级 2020年5期
关键词:黑盒子换衣服塑像

热爱逛博物館的同学,请举手!今天大白将化身博物馆“代言人”,解答各种“奇葩”问题。记住,我们的口号是:“大白吧,真相!”

Q:大型博物馆为什么像个“黑盒子”?

跑过大大小小、林林总总的博物馆,大白发现大型博物馆的光线都比较暗,窗子封闭,像个“黑盒子”,而小型馆都比较亮,反差很大。这是为什么呢?

A:大白吧,真相!

文物保护不仅要注重技术,还要考虑人文关怀。

大型博物馆的光线以暗为主,以暗衬亮。这既是为了保护展品,也是为了给观众提供安静欣赏所需的光环境。

小型博物馆文物不多。如果展品是字画、复制品等,亮度会高一些,为什么呢?因为此时不用太过强调文物保护,只管将展品照亮,让人看清。

博物馆的主角是文物。灯光太亮,其他“配角”会抢镜;灯光太暗,文物“不上镜”。因此,合适的亮度才能营造艺术氛围。

大白觉得,在充分保护展品的基础上,再适当提高亮度,考虑观众的舒适感受,这才最理想!

@猫头鹰:和影片播放前影院会熄灯一样,全场也会安静下来。不过,像个“黑盒子”也就算了,作为高个子星人,我真的想说——展柜和说明牌太矮了……每次参观完博物馆,全身那叫一个酸爽。

@刺客伍六七:难道是为了增加神秘感?反正我觉得走进任何一个博物馆,都要做好心理准备。毕竟游客多了,感到压迫;游客少了,又令人害怕……

@雨天的水彩画:我首先联想到的理由就是为了保护文物。像秦兵马俑在出土时表面有很多彩绘,但出土后不久就因为温湿度、光线等保存环境问题,彩绘脱落了,真可惜。

A:大白吧,真相!

事实上,正常拍照不会对文物造成损害,但如果闪光灯频繁照射,会对古代丝织品、古代纸张等造成一定的伤害。一些特展不允许观众拍照,是出于版权考虑,为了消除法律风险而一律禁止拍照。

“禁止拍照”的初衷是希望观众能在更好的氛围下欣赏艺术,良好的参观氛围也是展览的一部分哦。

现在,有的博物馆已经另辟蹊径。故宫博物院鼓励观众在禁用闪光灯和自拍杆的前提下,拍照发朋友圈;荷兰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倡导观众放下手机、相机,用画笔把艺术品画下来,去感受其价值和魅力……

Q:为什么有的博物馆“禁止拍照”?

现在,仍有不少博物馆执着于“禁止拍照”。这样的规定在信息发达的网络时代,似乎显得有些不友好。有什么比亲手拍下一张《蒙娜丽莎》在网上打卡更令人兴奋的呢?

@清晨:我支持“禁止拍照”。拍照意味着停留更长的时间,“咔嚓”声不断,还有人开闪光灯,甚至有人为了拍照叫我挪一挪,实在影响参观体验……

@Freestyle:会换衣服吗?我还和塑像们合过照呢,别人不会以为我是找的网图P上去的吧!

A:大白吧,真相!

换季穿新衣,塑像也是要“面子”的。

其实,但凡有人物塑像的博物馆,馆方都会安排专人进行清理和维护。

据了解,有的博物馆每年都会随着季节变化给人物塑像换上合适的衣服。现在天气暖和了,就要脱下厚重的秋冬装,换上轻薄的春夏装。

由于塑像们也是要“面子”的,所以像换装这样的刺激场面就仅供内部欣赏啦!

Q:博物馆里的塑像换衣服吗?

为了让观众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历史,很多博物馆会对相关场景进行复原,而在这些复原场景中往往会让人物来“撑场面”。

那些塑像从神态、动作到衣着打扮,都与其所代表的时代高度吻合。很多观众好奇了,这些塑像要换衣服吗?换衣服的场面是什么样的?

@无限飞行:我觉得闭馆的时候,可能会给塑像们换装。场面一定很刺激……塑像被搬来搬去,横七竖八地堆在地上,乍一看,真有点像“悬疑现场”啊。

猜你喜欢
黑盒子换衣服塑像
在武汉大学拜谒李达塑像
形态各异的石窟(上)
给稻草人换衣服
以防万一
礁堡·塑像
是不是亲妈
换衣服
毛主席塑像今安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