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治疗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疼痛症状及患者QOL评分的影响

2020-06-24 03:54胡旭光
关键词:背痛特异性针灸

胡旭光,王 伟,杨 翰,刘 霜,黄 林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四川 泸州 646000)

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科疾病。所谓下背痛是指臀部,下背,以及腰骶处有疼痛的感觉,而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是指患者的腰部,腰骶处,骶髂处以及臀部伴有下肢疼痛的一种病症[1]。目前对于该类患者的治疗主要以温针灸为主,该治疗方法具有治疗速度快,身体机能恢复迅速等多种优势,但是目前对于此方面的研究较少,所以本文采用了随机对照的方法进行了相关的研究,探讨温针灸治疗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疼痛症状及患者QOL评分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月我科进行治疗的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90例作为对象,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45例,男23例,女22例,年龄(28~50)岁,平均(39.12±1.44)岁。研究组45例,男20例,女25例,年龄(27~51)岁,平均(39.14±1.9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其基础上进行温针灸治疗。首先让患者呈仰卧位并对穴位以及所用器具进行常规的消毒工作。选取1.5寸30号一次性不锈钢针灸针,主要对患者的足太阳、督脉经穴,手三里,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进行施针,在施针时遵循平补平泻的手法,得气后留针半小时。针刺结束之后将一支药艾条分为5~6段置于艾灸盒内点燃,并放在患者的腰背部位进行施灸,以患者自觉温热为宜,适时调整部位和艾条热度。要求患者治疗四个周且每周5次治疗,每天1次[2]。

1.3 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比较。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对患者疼痛状况进行评分,并记录患者的疼痛VAS水平峰值、VAS水平谷值、以及止痛药物的使用次数情况,分值越低,疼痛越轻[3]。(2)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对两组的生存质量情况进行评估、分析。QOL评分量表包括食欲、精神及体力、睡眠、疼痛、家庭理解5项,总分70分,评估数值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好[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x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s)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视觉模拟疼痛VAS比较

研究组患者VAS水平峰值、VAS水平谷值、止痛药物使用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s)

表1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s)

组别 例数 VAS水平峰值(分) VAS水平谷值(分) 止痛药物使用次数(n)研究组 45 7.2±2.41 4.96±1.52 5.94±1.51对照组 45 8.3±2.12 6.47±1.29 7.43±1.37 t/5.236 4.968 4.874 P/<0.05 <0.05 <0.05

2.2 QOL评分对比

治疗后研究组食欲、精神及体力、睡眠、疼痛、家庭理解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QOL评分对比( ±s)

表2 QOL评分对比( ±s)

组别 例数 时间 食欲 精神及体力 睡眠 疼痛 家庭理解对照组 45 治疗前 3.1±0.2 3.0±0.4 3.7±0.8 3.0±0.8 3.7±1.0治疗后 3.4±0.4 3.1±0.5 3.9±0.9 3.6±0.5 4.3±1.1研究组 45 治疗前 3.1±0.2 2.9±0.6 3.7±0.8 3.0±0.7 2.9±0.9治疗后 5.0±0.9 6.1±0.7 5.4±1.1 6.2±0.8 4.9±0.5 t//10.247 10.957 10.745 10.862 10.942 P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疾病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骨科疾病,患者在患病之后腰部的疼痛感最为强烈,患者的肌肉力量逐渐下降,致使患者的活动能力受到限制,严重的会使其生活能力显著下降并且无法正常参与社会活动,这给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了极大的不便[5-6]。近些年,随着中医针灸技术的不断发展,温针灸治疗被逐渐应用到了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治疗之中。该治疗方法通过对足太阳,督脉经穴等穴位进行施针治疗,刺激相关穴位以帮助患者缓解病情。在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VAS水平峰值、VAS水平谷值、止痛药物使用次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将温针灸治疗用于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治疗中,明显减轻了患者疼痛程度,同时患者对止痛药物的服用次数明显减少,这不但使患者节省了大量的治疗花费,也降低了止痛药不良副作用的发生几率。在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QO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于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来说,温针灸治疗与常规的治疗方法相比,更有利于患者生活能力的恢复,对于患者尽快回归日常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将温针灸治疗用于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的治疗中,能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背痛特异性针灸
CT联合CA199、CA50检测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探讨
老年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综合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肩背痛竟然也是肺癌信号
血清铁蛋白、IL-6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联合检测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背痛, 你需要 了解更多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针灸
索罗斯的背痛和梅西的点球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