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飞
(泽州县人民医院,山西 晋城 048000)
病毒性脑炎是在小儿阶段较为多发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性疾病,该病通常由多种病毒感染诱发,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在不同季节都有可能发病[1-2]。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症状主要为呕吐、头痛及抽搐等,甚至会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安全。此外,病毒性脑炎患儿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目前小儿病毒性脑炎的临床治疗是当前医疗领域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选入2016年1月~2019年1月100例在本院进行小儿病毒性脑炎治疗的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所有研究患儿均与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标准相符。根据随机归类方法将患儿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一组为50例。观察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5个月~9岁,平均(5.17±1.35)岁。参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6个月~10岁,平均(6.32±1.07)岁。根据统计学分析,对比2组患儿在临床资料上没有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所有研究对象均结合实际病情予以抗生素及激素的综合治疗措施。参照组实施病毒唑治疗,每次10 mg,每日2次。观察组则实施热毒宁注射液治疗,每次10 mg,每天1次。2组患儿均以7—10天作为药物治疗周期,药物用量可针对患儿的实际情况进行增减(给药原则保持统一)。
观察和分析2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表现,包括呕吐、头痛、发热、抽搐和意识障碍等,同时评估各项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
研究数据以SPSS 17.0软件进行处理,利用“均数±标准差”方式表现2组患儿的临床表现及症状消失时间,行t检验。组间对比P<0.05,则表示以上各个指标有差异性。
参照组和观察组在发热、头痛、呕吐、抽搐、意识障碍等临床表现上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表现[n(%)]
在呕吐临床症状上,参照组和观察组的消退时间无明显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发热、头痛、抽搐及意识障碍的消退时间明显比参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病毒性脑炎是儿科中发病率较高的临床疾病,其病毒能够经消化道和呼吸道进入患儿体内。该病大多数因病毒感染而引发,其疾病类型和患儿体内宿主反应有一定联系[3-4]。病毒性脑炎发作时,会诱发颅内压上升、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热毒宁有助于治疗病毒性脑炎,普遍使用于免疫力较低的患儿中。特别是小儿病毒性脑炎疾病,其临床疗效较为良好,是一类毒性脑炎治疗的新型药品。
在本次研究结果中,2组患儿在发热、呕吐、抽搐、头痛、意识障碍等临床表现以及呕吐消退时间中没有较大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发热、头痛、抽搐及意识障碍的消退时间均比参照组低脑炎。由此说明,热毒宁的治疗效果更为确切,有利于缩短临床症状的消退时间。
终上所述,热毒宁应用于小儿病毒性脑炎治疗中,其临床效果具有一定优势,可以减少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促进患儿尽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