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金叶
(平度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 青岛 266731)
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是当前临床医学发展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是威胁老年人生命安全的重要疾病之一[1]。在当前社会发展中,有很多老年人都患有慢性心力衰竭症状,当慢性心力衰竭症状恶化加重后,就会演变为重症心力衰竭,这时需要采取及时的治疗措施,从而为患者病情稳定提供帮助。一般情况下,内科治疗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中,会采取患者评估机制,针对患者病情作出评价,然后制定完善的护理方案,从而为患者自身病情控制提供帮助[2]。本研究选取120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老年重症心力衰竭的内科治疗及临床预后效果,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120例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实验组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72.52±3.21)岁,对照组男30例,女30例,平均年龄(71..58±4.12)岁。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签署同意书,且患者资料对比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即在患者治疗中,对患者心力衰竭针状控制,给予患者稳定心衰药物,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实验组在此基础之上采用内科治疗,方法如下:首先,按照内科治疗需求,对患者病情程度鉴定,完善患者治疗方案,以此为患者治疗能力提升奠定基础。其次,在患者治疗过程中,应该以稳定患者病情为主,时刻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必要时可以将患者送入ICU病房。最后,字啊患者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吸氧处置,控制吸氧速率,并且按照患者病情康复情况,适当的调整吸氧方法,以此为患者治疗水平提升奠定基础[3]。
对比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首先,患者临床疗效对比主要从以下三项判断着手,显效表示患者经过治疗后,心力衰竭症状得到控制,相关生命体征正常。有效表示患者经过治疗后,生命体征改善显著,相关指标趋于稳定。无效表示患者经过治疗后症状无改善,生命体征不稳定。其次,患者治疗不良事件对比,以组内出现心肌梗死、动脉粥样硬化和死亡的人数统计为主,计算组内不良事件发生率。
用SPSS 22.0统计软件作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x2)校验;计量资料用(t)校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治疗不良事件发生人数为1人,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7%,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人数为7人,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1.67%,相比之下,实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早老年重症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以内科治疗工作实施为主,能够提高患者治疗水平,且在患者治疗中安全性较高,符合患者自身治疗工作处置需求,因而可以在临床治疗中将内科治疗方案推广,完善患者治疗前的评估处置,从而在患者治疗中,能够提高患者治疗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