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利
兴趣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是人们更好地获取某方面知识、技能的前提。随着语文课堂教学的发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已变得十分重要。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进行分析与研究,希望能够给教师提供一些有帮助性的教学建议。
关于兴趣的概述
兴趣是智慧与灵感的源泉,也是某种情感的依托。就兴趣的内涵而言,它是人类为了更好地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诉求,也是人类学习某种知识的主观倾向,更是人类探索外界事物的有效基础。兴趣具有独特的审美的品质品位,具有一定的发展动机。将兴趣延伸化,可分为间接性兴趣和直接性兴趣两大类别。间接性兴趣是个体在不断学习新知识,不断掌握新知识中获取的。这种兴趣的获得比较间接,需要建立在浓厚的思想基础和核心素养上。直接性兴趣是建立在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基础上的,它不需要思想内涵和核心素养,所以它的获取相对比较直接。这种兴趣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消失,缺乏稳定性、可靠性。经科学家的实验表明,兴趣作为一种反应倾向,它能够唤醒人类的潜能,能够激发人类的思维,从而使人类更好地适应社会,以及发展自身素质。
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和作用
加速学生对知识的摄取与理解 一般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了兴趣,任何困难都会变得简单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语文知识,从而利用自身的语文素养,解决各种语文问题。
小学生处于重要的成长和学习阶段,提升他们的兴趣能力,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思维,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不足,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由于其自身的特性决定,学好语文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基于此,教师必须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摄取能力,以及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而推进学生形成高质量的语文素质。
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兴趣能够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学习的急迫性。小学生正处于特殊的年龄段,对他们进行兴趣培养,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兴趣是一种情感,是带动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一直以来,小学生由于自控能力弱,不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保持一个稳定的学习状态。基于此,教师必须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提升学生的课堂专注力,从而帮助学生认识语文,理解语文,实践语文。久而久之,在兴趣的带动下,学生能够自觉自主地学习语文,从而使语文学习变成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不是一种思想负担。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能够使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它是一个人获取知识的有效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认识语文的能力,还能帮助学生提升语文学习意识,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直以来,教师困扰于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教学模式的深化,教师已渐渐找到了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从而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语文教育,帮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给学生学好语文指明了方向。
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不足的原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的基础上的,只有学生具有了对学习的兴趣,他们才能更好进入学习情境中,才能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享受学习。但是,在现实的学习中,学生往往对语文学习兴趣不浓,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往往敷衍了事,认为语文就是会写字就可以了,导致这样结果的原因有多个,具体如下。
教学目标过高,培养目标不明确 教学目标过高,培养目标不明确,一直是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弊病。由于教师没有理解兴趣的培养方式,没有掌握兴趣的发展动机,致使教师很难依托于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李白的《静夜思》时,教师没有抓住学生的心理,没有刻画该诗的语言环境,使学生很难理解该诗的内涵。教师觉得通过自身的细致讲解,学生能够准确理解《静夜思》的相关知识。然而事实却是相反的,学生并没有按照教师预期的发展,从而使教师产生了“学生太笨”的抱怨情绪。
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模式陈旧 教学理念落后和教学模式陈旧是语文教学中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之一。一直以来,受传统教学理念制约,教师不能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针对性教育,致使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理解偏差,再加上教学模式过于陈旧,使课堂环境过于僵硬化,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为了不受教师的指责,学生甚至养成了一心两用的学习习惯。长此以往,学生的专注力就会受到损害,大大降低了学生理解语文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要转變教学理念,改变教学模式,从根源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语文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教学方式过于僵化,缺乏教学活力 教学方式过于僵化,也是制约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因。一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进行僵硬性地知识灌输。这种缺乏活力的教学方式,由于没有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给学生带来严重的学习负担。由于教师讲课的速度越来越快,学生的思维跟不上教师教学的步伐,致使学生不能有效地消化语文知识,从而使学生的语文成绩越来越差。学生受年龄特性影响,不敢向教师提出问题,就使得积压下来的语文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从而使学生失去了提升语文学习素养的机会。
教学内容滞后,教师缺乏创新能力 教学内容滞后,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材已经被多次改编,但仍然缺乏实质性效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必须要筛选教学资源,优化教学内容。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做好相应的研究工作,致使教学内容变得越来越滞后,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再加上,教师缺乏教学创新能力,致使教学手段过于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成为镜中花、水中月。
学生基础能力差,内心需求难以表达 小学生正处于获取知识的年龄。他们对外界缺乏认识,没有获得相应的能力。当小学生面临问题时,他们很难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的诉求。基于此,教师必须要重视培养小学生的基础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并没有严格依照“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为了加快教学进度,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学习负担。这种不负责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压力,且不利于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语文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 在实际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没有积极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致使学生在学习和理解语文知识方面变得十分的吃力。由于没有进行教学互动,也没有良好的情景教学,致使学生出现反感和厌恶语文的情况。这种教学方法,严重损害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更加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语文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相结合问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策略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化低效为高效,变无效为有效。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内在需求,就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 为了激发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要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和培养目标。通过依托于校园文化环境,不断抓住和掌握学生的心理诉求,从根本上了解学生的个体学习能力,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促进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能力,从而在教学活动中,找到学生存在的不足,进而给予及时的解决。
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转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是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良好途径。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教师必须要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首先,教师要通过学习,不断吸收其他优质的教学方法,不断给课堂教学增添活力。
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帮助学生学习语文。通过坚持“一切为了孩子”的教学思想,不断提升自身的师表形象,从而拉近与学生的关系。
再次,教师应重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环境,不断熏陶学生的语文情感。最后,教师应秉承“学生为先”的教学原则,不断提升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语文,从而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
创新教学方式,增加教学活力 创新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活力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必须要对每个学生进行支持和鼓励式的教育,从而帮助学生找到潜在的学习动机。
例如,在教《日出》时,教师通过借助多媒体等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认识日出的客观知识,从而使学生能够掌握学习语文的真谛,刺激学生的内心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能。
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 教师应重视优化教学内容,以及丰富课堂教学形式。通过筛选优质的语文教学内容,利用语文情感,找到学生的语文学习诉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情景教学、互动教学等方式,不断开发学生的语文细胞,不断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在最大限度内,帮助学生找到学习语文的成就感,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信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基础能力,抓住学生需求 学习语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教师必须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基础能力,通过抓住学生的内心需求,不断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从而使学生能够主动面对语文中的各种难题。提升自信心,建立成就感,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赏识教育,从根本上调动学生的学习意识、主观能动性,进而实现教学目标,完成培养任务。
開展特色语文活动,提升语文实践能力 小学生正处于自控能力差、内化能力差的年龄段。为了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必须要抓住学生需求,提升学生专注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开展特色语文活动,就显得十分重要。开展特色语文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融入和参与课堂教学,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学习的奴隶。另外,教师也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方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找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总之,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它需要得到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只有通过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才能从根本上满足学生的学习诉求,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能力。
(作者单位: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学士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