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炬炜
“办出各自的特色”是现代学校的共同追求,也是现代学校打造品牌的必由之路。但打造学校的办学特色必须因地制宜,开发和选择适合学校发展的特色项目,而弘扬“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办学理念,就是浙江省海宁市黄湾镇中心小学独有的办学特色。我校立足山水黄湾、水果之乡的地域优势,秉持“继承创新,强化特色,彰显品牌”的发展策略,以“山水精神”为核心,全力打造“仁智”特色教育体系,真正实现了“以特色带动学校发展”的目标。
建设美丽校园,弘扬仁智理念
校园环境的熏陶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渠道,多年来,我校一直本着“学校无闲处,处处皆育人”的环境育人目标,努力使校园的一景一品融入“仁智”育人理念,达到“润物无声”的境界。打造学生进出校园的主要通道,取名为“仁智大道”,寓意“高尚的人仁爱而多智,皆具山水之优秀品质”,让学生走进校园便知自己努力的方向;打造“仁智书院”,一馆两名,对内是学校的“仁智书院”,对外以藏书楼形式命名为“看山楼”,作为黄湾镇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的一个典范,它展示了黄湾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提升教师素养,打造优秀师资
我校以培育爱心、慧心、恒心、童心、睿心的“五心教师”为支撑,重点抓好“五力”提升工作,使教师真正成为学生潜能的发现者和学生成长的引导者。
一是提升教师业务沟通力。通过组建教师核心团队、开展教育故事分享等方式获取教学资源。二是提升教师专业学习力。完善培训汇报交流制度,内化个人体会,传递培训精髓,形成“一人培训,多人受益”的良好局面。三是提升教师学科研究力。鼓励教师参加课题研究,开展主题式教研活动,实现课题研究与家常课、研究课的有机结合,给课题组教师提供更深层次的思考空间。四是提升教师个性表达力。通过各类专项竞赛不断提高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达、书面文字表达、板书表达、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等能力。五是提升教师教学实践力。通过各种实践策略与途径,探索既符合新课程精神又符合教师自身实际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升教师教学的实践力。
创新德育工作,培养儒雅少年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德育教育也被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对此,我校积极创新德育形式,本着“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方针,实行全员德育、整体德育。
完善评价体系,培育“仁智”少年 立足“山水”文化之根,提炼“山水精神”文化之魂,坚持“实践创造,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努力培育在“仁、智、勇、美、灵”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求真、求实、会学、乐学”的优秀学生。
发扬红船精神,培养“三心”少年 我校提出“红色基因育新人”的口号,通过培育有慧心、有恒心、有爱心的“三心少年”,将“红船精神”融入学生的实践活动之中,牢牢地根植于学生心中。
实施自主管理,争做“三自”少年 我校高度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三自”教育,开展富有主动性、启发性、针对性、实效性的德育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
發展学校特色,实现全面育人
特色创建需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激发学生的生命热情,让所有学生积极自信地参与。我校架构特色课堂,丰富“仁智教育”途径,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色活动,积极引导广大师生参与学校特色活动,推动特色学校建设。
打造特色课堂,丰富仁智课程 我校积极探寻教育的根本价值,挖掘理想教育的本真,努力打造“仁智课程”。以“仁智”内涵为支撑,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守护童真,培养有真品行、真知识、真才能的黄小学子。“仁智课堂”是充满关爱与智慧的课堂,是基于“仁爱育人,智慧成长”的教育,既凸显儿童的中心地位,又注重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帮助学生增长知识,提升能力。
构建评价制度,实现多元评价 我校积极构建面向全体学生、评价全面、富有个性、主动发展的评价制度,仁智少年评选活动体现“尊重个性,自主发展”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规划好自己的争创目标,制定好学习计划,并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拓展劳动思维,重视实践能力 我们积极开展劳技教育和科技教育活动,拓宽以“小果娃”为主的劳技和科技教育领域。把劳技教学渗透到其他学科教学和校内外的各项活动之中,努力创设浓厚的“爱劳动、勇实践、敢创新”氛围;高度重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开设“电子制作”“风筝制作”等科技课程;组建车模、风筝、电子小创客等社团,满足孩子个性发展的需要。
建设社团活动,丰富学生生活 建立绘画、书法、田径、舞蹈、鼓号队等学生社团,积极鼓励学生兴趣、特长的发展,彰显“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发展”特色教育理念。我们还十分重视节日文化活动,以“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四大节日为主线,通过开展内容丰富的展示、比赛、评比等活动,充分展示学生的才华。
日出东海,潮起尖山。黄湾尖山新区的崛起,给我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接下来,我们将继续秉持“仁智”精髓和“仁智教育”的美好愿景,深入践行“山水精神”,培育“仁智山水”文化,让孩子们享受快乐童年,智慧成长!
(作者单位:浙江省海宁市黄湾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