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道诗中之意 悟透画中之境

2020-06-23 09:39姚波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优势价值方法

姚波

摘   要:诗配画是近年来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综合性艺术,它集绘画的形象性与古诗文于一体,意味隽永,令人陶醉。诗配画对儿童有良好的教育作用,引导学生去感受、领悟、体验古诗的美感、诗意、情趣和思想,能使学生了解人类文化历史,认识美的本质、美的规律及价值,可以为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审美意识打下夯实基础。

关键词:诗配画;优势;价值;方法

什么是美育?美育一般指“美感教育”“审美教育”“审美观和美学素养教育”等。用一句话概括:“真正的美育是将美学原则渗透于各科教学后形成的教育。”美育不仅仅是以培养对象的审美素养为目标的教育活动,还须追求人生的美学趣味和教育的审美境界。诗是语言的凝练、情感的升华,诗的思维是跳跃的,它和儿童的思维有些共同之处。画是塑造事物具象,形象比文字更直观、生动,更易于被儿童所接受。在美术教学中,把诗与画结合起来,不仅用嘴巴读,用大脑想,还用眼睛看,可以全方位地培养儿童的认知能力,达到开发心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目的。

一、发挥诗配画的学科通融优势

1.线条勾勒,搭建古诗整体画面。“线条”是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它以其简便的特点、活泼的属性,让学生乐于接受。诗词语言亦是如此。苏轼指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2.色彩点缀,渲染古诗缤纷世界。语言意象所呈现的色彩直接刺激读者的视觉感官,加速读者再造想象的情感体验。骆宾王《咏鹅》中“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中,白、绿、红对比,色彩自然铺满画面。

3.意境留白,丰盈古诗独特内涵。“留白”是中国画创作的重要艺术手法,是建立在艺术想象基础上的一种艺术创造。它通过虚实关系,无中生有,对意象造型的美学追求,展示了中国画的独特艺术境界。在诗词创作中,诗人也擅用此法。创设意境,构筑“留白”,让读者生成独特意象,丰富古诗内涵。柳宗元《江雪》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千山”“万径”与“孤舟”“独钓”进行对比,远离尘世的渔翁形象,表达了作者超然物外的思想感情。

二、追求诗配画的审美价值引领

在美术教学中,古诗元素与美术教学要进行有机结合:声韵优美、线条勾勒、动静相宜、色彩点缀,激活语言不仅使教学生动形象,也能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达到美术教学1+1>2的效果。

1.以“点”及“面”,整合有广度。借助古诗这个有利的“点”展开美术教学,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绘画的乐趣,他们从中也能找到自己独特的表现方法,在结合诗文的过程中,也不断加強对传统文化的浸润,从而使得学科通融的学习过程中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同时,开展有效的美术学习,改变传统学习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学习方式也由单一性转化为多样性,由片面性转向全面性,教师从“三步走”的教学,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使得美术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

2.以“少”带“多”,提高有深度。在研究中的整合教学,实践中所选用的古诗在不同年龄段学习中都是有梯度的,同时能和语文古诗学习同步,增强了两者学习的实效性。而在古诗中所涉及的绘画主题比较有限,称之为“少”,教学中时刻强调“举一反三”,带动“多”的效应。如引入《咏柳》的美术课堂中指导学生掌握“柳树”的画法,而在同个梯度的教学中,教师就融入了其他古诗中描绘的“树”,甚至延伸到写生创作中,用已掌握的美术技法表现多种多样的“树”,既丰富了我们的教学,也让画中的树变得意境深远了。

3.以“意”悟“境”,审美有温度。苏轼十分强调诗歌的“言外之意”,认为应当在诗歌具体描写的基础上创造出深远的意境,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审美感受很大部分来自人的视觉,它属于人的最高精神感受。学生的审美能力未得到有效开发时,处于沉睡状态,而古诗与美术元素相融合,可以把这些沉睡的潜能唤醒。

三、探寻诗配画的美术教学方法

1.随类赋彩,形成视觉冲击。鲜明的色彩本身就有强烈的视觉感。古诗通过语言的描写表情达意,唤起学生的联想和体验,展示出一幅幅多彩的画卷。许多诗人在色彩运用上往往追求复色搭配之美:或组合,或对比,形式多样。例如,在学生学习“古诗两首”之后,我在课堂上以小组形式开展了“我为古诗作画”的教学活动。黄鹂、白鹭、翠柳、青天、雪峰、船只,以及画中人物的凭窗远眺,都得到了一一展示,孩子们用缤纷的色彩将对诗句的理解绘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用线条、色彩来表现出一派愉悦的景象。

2.插画拼图,巧解古诗内容。不管是气韵生动的中国画,还是色彩斑斓的水彩画,都以生动多变的线条,形象直观的画面,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天地。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合理运用古诗,吸引学生走进美术天地,帮助学生解开文字密码,理解古诗之意境。一是插画运用明诗意。无论是美术教材中的诗配画,还是拓展作业的诗画创作,都注重在古诗中搭配形象生动的插画,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能直观地表现出诗中描绘的场景,帮助学生理解诗意。二是拼图建构解诗情。阅读和赏析只是表面的外部刺激,而根据诗意拼图和绘画则是学生内化于心后的外在流露。教学《渔歌子》时,孩子们根据诗句线索,将古诗出现的“白鹭”“桃花”“鳜鱼”“箬笠”“蓑衣”等物象在黑板上进行组合,建构自己心目中的画面。这既是这首古诗词的板书,更是诗意的美术呈现。

3.留白填补,营造古诗意境。由于需要,古人在赋诗填词中往往会省略一些词语,给人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这种写法就和国画技法中的“留白”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品读和教学时,教师就可以用联想和想象去填补这些“留白”。例如引入古诗《咏柳》一课的教学,不禁让人难忘“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美妙来,然后回味起“二月春风似剪刀”的联想,仿佛瞬间一只青燕以极快的速度穿过似细绦般的柳枝,在风中摇曳,一幅春日美景。在诗配画作品中,诗句显现出隽永的画面,画面蕴含着脉脉的深情。“诗与画”的教学形式是新课改倡导的美术教学形式,它颠覆了传统美术教学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审美表现力、创造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师要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思维的特点,积极营造良好的诗画氛围,设计灵活多变的“综合探索”课型,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鉴赏力,推动学生的多元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溧阳市外国语小学)

猜你喜欢
优势价值方法
画与话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小黑羊的价值
放大你的价值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