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污染源企业用电工况监管系统的应用及实践

2020-06-23 09:36苗刚松姜波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20年19期

苗刚松 姜波

摘  要:宿迁市的用电工况监管系统,在2017年国内首创应用以来,形成了用电工况监管的新模式、新方法,取得了丰硕的环保监管效果,并在天津、江苏、河北、河南、山西、山东等地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实践。文章介绍了宿迁市用电工况监管系统的应用探索、应用成果等,供同行参考研究。

关键词:用电工况监管;环境监管;监测监控

中图分类号:TP2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20)19-0170-02

Abstract: Since the first application in 2017, Suqian City's electric power supervision system has formed a new mode and method, achieved fruitfu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upervision effect, and has been vigorously promoted and practiced in Tianjin, Jiangsu, Hebei, Henan, Shanxi, Shandong and other plac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pplication exploration and application results of Suqian electric power supervision system for reference.

Keywords: electric power supervision; environment supervision; monitoring and control

1 概述

黨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政治责任,环境保护领导体制和管理格局发生了重大变革。从环保一线的具体工作实践来看,抓好环保工作的前提,是需要做好生态环境的监测监控。生态环境监测监控工作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是加大环境污染防治力度,切实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国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监测监控工作,2015年7月26日,国务院印发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国办发〔2015〕56号)明确建设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目标是:到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互联共享,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初步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使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

2009年,江苏省生态环境厅组织编制的《江苏省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系统三年建设规划(2018-2020年)》,明确提出要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打赢三大污染防治攻坚战决策部署,抓好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加强生态环境监测监控系统建设,提升生态环境信息采集、分析、利用能力,推动信息资源整合应用,创新生态环境精准化监管模式,利用大数据增强综合执法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助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有力支撑。

污染源企业用电工况监管,是贯彻国家、江苏省关于监测监控的指示精神,于近年来在江苏宿迁发源应用、并逐渐推广于全国的新型监测监控手段,主要用于对污染源企业的用电工况进行过程监测监控,以及时发现污染源企业生产设备、环保治理设施停电、非正常运行等各种异常情况。

2 环保监管存在的问题

宿迁市工业污染源较为分散,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尤其是大气污染防治形势较为严峻,传统“5+2”、“白+黑”监管模式效率低下,监管成效难以长期保持,环境监管工作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2.1 在线监测有局限性,覆盖范围较小

在线监测是在企业废气、废水排口安装在线监测设备,对废气、废水排放进行末端监测,具有一定局限性,一是价格昂贵,企业负担较重,只有少数大企业安装,多数中小企业尚未普及,企业覆盖面较小;二是在线监测数据易纂改,企业弄虚作假行为仍然严重;三是监测数据不连续,存在人为变通操作空间。

2.2 监管工作人少事多,监控能力不足

宿迁全市各级环境监察执法人员仅100余人,但纳入监管的各类企业超过5000家,且工业企业布局分散,事多人少矛盾突出,环保监控及执法能力严重不足,虽然监管强度不断增大,但成效提升微乎其微。

2.3 传统模式效率较低,污染禁而不止

在“用人看”的传统环境监管模式下,企业往往采用“躲猫猫”的方式,千方百计应对环境监管检查,执法检查人员“前脚走、后脚停”的现象普遍,企业不自律现象无有效制约措施,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禁而不止。

2.4 大气管控无法量化,精准监管不足

在重污染天气管控期间,宿迁采取了工业企业限产停产等一系列举措,发挥了一定成效,但停限产政策执行无法精准核查,成效量化评估得不到保障,影响停限产举措的精准性,往往“事倍功半”。

3 用电工况监控应用探索

为解决上述问题,自2017年开始,宿迁市生态环境局就开始探索污染源企业的用电工况监控,希望寻找到一种简便易行的解决方案,对污染源企业治污设施的用电状况进行监控。最初,考察了传统电表加互感器的解决方案,但这种方案成本高、实施效率低,不适合大规模推广应用。后来选中南京新联电子的用电监控终端设备,并以此设备为基础成功研发用电工况监管系统。总体说来,宿迁市生态环境局用电工况监控应用探索,存在以下几个阶段:

3.1 调研阶段,科学确定方案

首先对市场上多种解决方案逐一进行分析、调研、研究,多角度进行比较分析,最终确定南京新联电子的用电监控终端设备。该设备为新联电子企业自主研发,设备小巧可安装于现场配电柜内部,成本低,安装过程免停电、免布线,调试简单,施工周期短,对企业正常生产干扰少,同时比传统安装电表等模式费用大幅降低,适合大面积推广应用。

3.2 筹备阶段,制定各项政策

为保证项目推进,生态环境局先后出台《关于推广使用污染治理设施配用电监测与管理系统的通知》《关于扩大有动力污染治理设施用电状况监管系统覆盖范围的通知》《关于将大气应急管控停限产企业纳入配用电监管系统的通知》《宿迁市有动力污染治理设施用电状况监管系统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分批推进用电工况监管系统建设。

3.3 应用阶段,先试点后推进

在应用的时候,逐步推进,先选择有代表性的行业与企业进行试点,取得试点效果后再进行推广。经过两年的系统建设,截至2019年9月,系统共监测420家企业、1435个产污设施、6544个监测点,基本上实现宿迁市重点污染源监控全覆盖。

3.4 完善阶段,不断创新推进

系统建设的初衷,是实现对污染源企业治污设施的运行状况进行监控。随着系统应用的深化,宿迁市又以问题导向,将用电工况监控技术应用于大气污染管控,增加开发了大气污染管控新的系统功能。目前,宿迁市用电工况监管系统为大气污染管控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实现了对大气污染管控企业运行状态的精准化监管。

4 用电工况监控应用成果

用电工况监控系统在宿迁市应用两年来,取得了丰硕的应用成果,主要是:

4.1 环保部门实现了对污染源企业的震慑和有力监管

系统的推广使用,实现了对企业生产设备与环保治污设施用电数据、运行工况24小时不间断监控,以“技防”辅助“人防”,以“技防”带动“人防”,使污染企业“避无可避、逃无可逃”,对企业的环保排污有极大震慑作用,企业依规排污、“不敢碰”环保高压红线,企业环保排污遵纪守法意识明显增强,排污违法企业显著减少。生态环保部门改变了以往随机监管方式,有针对性的对异常预警处置情况进行稽查,严厉打击恶意排污行为,有效提升了环境监管效率。

4.2 企业实现了对自身环保设施运行状况的自动监管

企业通过系统,对自身环保设施运行状况进行自动监管,环保设施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将首先通过短信、手机App、Web客户端等方式及时提醒企业相关管理人员,企业收到异常预警后,可在第一时间组织排查与处置,保证治污设施的运行效果。系统的实施,加强了企业对环保设施的管理,避免了企业因治污设施管理不到位等非主观因素导致的环保处罚。同时,也增强了企业环保责任心,落实了企业污染防治的主体责任。

4.3 实现对大气污染应急防治措施成效精准量化评估

系统对企业的用电监控,可以精细到每个生产设施、治污设施及每条生产线,可以通过负荷、电量、次数、生产线条数等多种因素对企业停限产情况进行严密监控和精准监督。在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情况下,企业的停产、限产行为是否安装方案、计划执行一目了然、清清楚楚,所以对重污染天气停限产管控效果,可以进行精细化的量化评估。

4.4 促进对污染源企业监管的过程和结果的高度融合

當前,宿迁市已经建成了生态环境感知“一张网”监控体系,以互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处理技术应用为手段,对分散的环境监测及管理数据进行统一整合和存储,实现对环境质量的实时感知、企业运行状况的准确掌控和企业排污全方位立体监控。用电工况监管系统,是生态环境感知“一张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用电工况数据与污染源在线监测结果数据深度融合分析,能防止企业作弊,实现污染源监控从传统“结果监控”向“结果+过程监控”的转变,确保用真实、精准、全面的数据为污染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5 结束语

宿迁市的用电工况监管系统建设完成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时也在国内产生了较大影响力,2018年8月,被原江苏省环境保护厅确定为生态环境保护改革创新典型经验复制推广,浙江、福建、山东、山西、陕西等多地、全省多市生态环保部门,近20余次莅临我市考察调研,进行该模式的试点及复制推广。

用电工况监控系统,是继在线监测之后的一项重大的环保监测监控体系创新,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探索和发展,系统以宿迁为发源地的,逐渐扩展至国内多省市,其中在天津、江苏、河北、河南、山西、山东等地得到了大力推广和实践,国内监控污染源企业总数超过2万家,极大促进了生态环保保护工作,为环境质量的改善贡献了一份新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洁.企业污染源自行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节能与环保,2019(11):49-50.

[2]杨清,周进.用电数据用于污染源企业工况监控技术的研究[J].污染防治技术,2019,32(03):44-48.

[3]韩梦雅.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山东工商学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