暧暧远人村

2020-06-23 09:29陈小玲
闽南风 2020年6期
关键词:曾氏张氏村落

陈小玲

我总觉得,冥冥之中,人们的血脉与乡村有着说不清楚、割不断的联系。“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那种淡泊意境引人遐想,很多人会在周末、节假日携家人赴乡村,感受乡村的开阔与质朴,感受田园生活的闲适。著名学者费孝通曾说:“我们中国社会,本就是典型的乡土社会,农业人口居多,每一个人,向上追溯两三代,都是乡里人。乡土,是我们养精蓄锐、休养生息地的不二选择。”

古村落是指民国以前所建的村。2012年9月,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专家委会,将习惯称谓“古村落”改为“传统村落”。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漳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市有百年以上历史的传统村落超过400个,它们见证着光阴,以不同的姿势与我们默默对视,传递着天地之悠悠。

传统村落承载着荣耀,承受了岁月的洗礼。有时它像满腹经纶的老人,有说不尽道不完的故事。当我游走在全国传统古村落——山水画般的漳州市平和县九峰镇黄田村时,就被那经受岁月洗礼的土楼群所牵引,而脚踩着鹅卵石、青石条,目睹那黄泥垒就的沧桑古墙,更让我感到仿佛在穿越中与一位老者对话。

黄田村元代开村肇基。古老的太阳在这里已经照耀了800年,现在依然那样美丽而又和蔼地照耀着。故事和传奇便从这人文景观里生出。自明代开始曾氏一支便在这里一代又一代地繁衍生息。清早期开始,曾氏通过广置良田种植贩运烟草等方式,成为平和的望族,给这个古老的村落带来富饶和喜悦。自古以来,就有“文能治国,武能安邦”的说法。直到现在,依然实行着科教兴国的国策。黄田曾氏有远见卓识,在繁衍发展中非常重视文武兼修,在不同聚居地都创设书院、创设武馆,聘请名师授业。三世祖妈“八婆太”的书田制度,更激励莘莘学子习文练武。被曾氏后人敬称为“八婆太”,是曾宗琼的夫人张氏。她贤淑、通情达理,佐夫辛苦起家,膝下无子,族人纷纷要以自己的儿子过继给她,但是她思虑再三,恐怕嗣子今后不务正业,挥霍无度,荡尽家产,徒有其名而无其实,于是张氏婉言谢绝各位族人立嗣过继的建议,毅然决定把巨大家产均分三份:一份用于设立书田制度,奖励后裔子孙有功名者,“文全武半”;一份用于每年春秋两祭及清明为公婆扫墓费用;一份用于九峰县城西门外五公埔建立“崇文家庙”,奉祀宗琼公和张氏太。张氏不立嗣,献巨产,设置书田,育才树人,给黄田曾姓后人很大鼓舞,造就许多人才。清以来有过文武举人21名,即文举10人,武举11人,其中进士3人。可谓人才辈出,盛极一时,素有“黄田府”之美称。黄田曾氏因在清代兼有文武进士而被乾隆皇帝敕赐“文武世家”荣誉称号及匾额。

黄田有一股不显声色的底气。提起黄田村的底气,不能不说曾萼。

曾萼(1721-1797),为平和曾氏13世裔,清乾隆庚午科(1750)举人、辛未科(1751)进士,官至知州。相传他一生公正廉洁,政绩斐然,为孝告老,服务桑梓,忠厚好义,让后人称颂的遗闻轶事在民间广为流传。曾萼于乾隆年间中进士,解甲归田后建起了詠春楼,当时的吏部尚书谭尚忠为之题额。谭尚忠是清代文学家,官至吏部左侍郎,入仕前和曾萼是同窗。據说,谭尚忠文章略胜曾萼,但是曾萼却以忠厚好义领先科举,为官后曾萼经常接济谭尚忠,谭尚忠才得以文星大显、金榜题名。后来,曾萼厌倦官场、告老还乡还是由谭尚忠帮助促成的。

一个村落,一道道历史的镌痕,一个个往昔的故事,给人们以许多遐想。

传统村落崇尚一种寓意深刻的文化环境,代表着特定环境中和谐的人类聚居空间。有时它是属于自然的。不知是自然造就了它,还是它诠释了自然的本意。在我看来,南靖县书洋镇塔下村最具抒情意味。

塔下村是典型的客家村落,全国首批中国景观村落之一,被冠以“闽南周庄”。它在文化地缘上是永定客家文化区域的延伸,西与永定县相接,南与平和毗邻,东北是书洋镇。一条溪流弯弯曲曲从峡谷中奔泻而来,从村落中穿梭而过,将塔下村划分为南北两个组团,使村庄变得更加灵动与野性;东西两侧两座山自南而北蜿蜒,围绕村落,托出村落屋顶的曲线空间感。塔下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末明初。张氏开基祖华太婆从原住地马头背踏下山来到此地,在客家话里,“踏下”与“塔下”谐音,于是就有了这个村名。那时塔下还是荒山野岭,荆棘遍地,张氏经过几代人的辛勤劳作,家族逐渐兴旺,原来居住的茅屋已不适应聚居的需要,于是在沟谷两边建造土楼。最早的福兴楼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清朝末年,张氏族人因地制宜,在沿溪两岸空地上,又建起一座座单院式土木、砖木结构的吊脚楼,有方形的、圆形、围裙形、曲尺形,形成大楼带小楼、高低错落的奇妙景观。青山绿水、游动的溪流滋养了塔下村人,塔下于是成为南靖县的第一长寿村。

我曾来到这里,在斜斜细雨密织之中,倚着雕窗外望,一派郊野荒古意,别有情调。一伸手便撩到了一丝丝一缕缕轻轻盈盈舒卷飘荡的雾霭岚气。赏景之外,喝上曾氏阿婆的热茶,聊些闲散的话题,虽只是片刻,也可抵十年尘梦。

传统村落建筑实际上反映着相应村落原住民的文化理念,有时它就有与生俱来的文艺范。西丹,让人意犹未尽。

西丹静静地隐藏于漳浦县深土镇丹山脚下。村庄西面为陈姓聚居地,原叫西陈社,后因“陈”与“丹”闽南方言谐音,又因其位置偏丹山之西,故而得名。这个隶属于深土镇山尾行政村的小村庄,总人口只有400多人。但是,可别小觑这个村庄,它是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来西丹,不进“五落官厅”,不算来过;“五落官厅”是西丹的灵魂,亦是林氏后人的骄傲。

“五落官厅”位于村庄正中央,由一座府第和左右对称的六组厢房组成,布局整齐划一,井然有序。府第由门厅、二堂、正堂和后堂四个部分所组成,面阔五间,进深二到三间,显得错落有致。屋顶为硬山顶,屋内呈梁架结构,斗拱式建造,雕梁画栋,异常美观。厢房之间以及府第和厢房之间互相连通,便于家族内部的人际往来和管理。“五落官厅”的布局和建筑风格体现了独特而精湛的闽南建筑技艺。

相传,官厅肇基林邦曾在广州、漳州开设十三家丝绸行,经商十多年间,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成为巨富,后世称他为林邦公。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明节,林邦返乡祭祖,路过丹山脚下时,觉得这里依山傍水,风水绝佳。于是就在丹山脚下择地作为宅基地(后称为西丹的地方)建造府第。这也就是西丹的“五落官厅”。后来,林邦的孙子林寅登考中武科进士,官至四品侍卫,归休后定居西丹村,续建官厅,遂成现在规模。

林氏后裔尚武。为方便子孙后代学习、练武等日常活动和防御外敌入侵,林姓长辈在官厅后200米处石山上建寨子堡,即“西丹古堡”。城堡依山形而建,就地取材,浑然天成,由一座主楼和一组不规则的山寨组成。寨墙西北面作弧形,东南面呈多角形,平面西北至东南约55米,东北至西南约30米,墙以乱石和三合土夯筑而成,高低不一,部分根基据自然岩石而不加构筑。西北角是最高处,设有瞭望台,东南角为寨门,用石板构筑,又根据天然形成的山洞设置水门和暗道,通向楼外的崖石中。其地势险要,难以攀越,成为强有力的防御工事。

置身古堡,颇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站在台上向远处眺望,下面庞大的“五落官厅”建筑群一览无遗。城堞上苔痕斑驳,古藤漫漶,堡中草木幽深,时光从断垣残壁坚硬的质地漫流而去……也许,残缺也是一种美,这里曾是电影《欢乐英雄》的取景地。

漳州的传统村落各具特色,承载这璀璨的地域文化,是一份珍贵的旅游资源。回望村头白垩粉墙“振兴乡村”的标语,那便是为传统村落许下的美丽发展愿景。

猜你喜欢
曾氏张氏村落
清河县档案馆馆藏文化特色档案又添新品
油画《村落》
引发海啸(下)
读《曾国藩日记》:一日四省
鼎之轻重,未可问焉
山村除僵尸
“妻管严”沈括
绸缎庄命案
曾国藩:十年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