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记忆中的抗美援朝战争

2020-06-23 03:29孙新萌李萍
牡丹 2020年10期
关键词:志愿军战士朝鲜

孙新萌 李萍

20世纪中期的抗美援朝战争,展现了中华民族英勇的反抗精神,体现了中国追求和平的坚定信念,向世界证明中华民族站起来了。2020年是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的第七十一个年头,潍坊市抗美援朝志愿军作为中国抗美援朝志愿军的缩影,他们的记忆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抗美援朝战争的真实情况。本文基于对山东省潍坊市抗美援朝志愿军的口述调查(其集中体现于《潍坊志愿军老兵回忆录》),并借以历史文献,希望以潍坊志愿军的记忆来再现中国志愿军抗美援朝时的真实经历,着重研究战前准备、敌我装备、我军战术、战士任务安排、战友情谊、将领同甘同苦精神、祖国人民的后备支援,及时留住志愿军老兵的历史记忆以为历史文献作补充。

回望历史,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美国和苏联协议,双方以北纬三十八度线为界规定了分隔朝鲜半岛的三八线,但在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派遣军队干预内战,攻击朝鲜人民军。此时,百废待兴的中国经济急需一个和平安全的国际环境,以便有喘息的机会进行生产恢复。为了保证国家经济恢复的国际环境,为了避免再次被可能发生的国际战争重创,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在1950年复原一批人民解放军,一边进行生产,一边积极准备解决西藏和台湾问题。朝鲜内战爆发后,中国起初并不想参与这场战争,直到美国政府在中国台湾海峡采取了行动,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了“台湾中立化”声明,强行干涉中国内政,才引起来了中国中央政府的关注。之后经过中央政府多次协商,出于对我国东北地区的安全和朝鲜政府寻求支援的考虑,我国派遣了志愿军前去抗美援朝,而站在正义一方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潍坊各界人民均在觉悟提高的基础上投身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实际行动,表现在青年、工人、学生、农民的踊跃参军。全区有三百五十八名青年工人、一千八百名青年学生(占全区十七岁以上,初中二年级以上青年学生的90%)报名参加军事干校。初批准者工人是四十三名,学生为三百四十四名。此外,华东革大招生录取者有一百七十一名,雷达兵招名者有二百余人,批准者有八十六名。这些工人、学生的参军情绪是相当高涨的。有的工人怕批不准,自己花钱到乐道医院检查身体,有的青年学生怕个子矮而穿厚底鞋,一般都能耐心说服家长,真正做到走者自愿、高兴,留校留厂者安心学习或积极生产。全区青年农民自动报名参军者,约有三万人,集中到区者两万三千七百三十一人,经过检查送县新兵一万八千六百八十五名,完成精兵数字为一万四千二百一十二名。

一、悬殊的力量

(一)战争前准备

1950年6月28日,毛泽东在北京号召“全国和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进行充分的准备,打败美帝国主义的任何挑衅”。同日,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号召“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正义和自由的人类,尤其是东方各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奋起,制止美国帝国主义在东方的新侵略”。1950年7月10日,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在北京成立,并在14日发出《关于举行“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周”的通知》。1950年10月8日,中国中央人民政府收到了朝鲜政府发出的援助请求。1950年下半年,除国家调集的赴朝部队外,还有在国家“抗美援朝、保卫国家”的号召下,积极报名参军的人民群众,他们都经过审核、集合、动员踏上征程。

抗美援朝志愿军分批乘坐火车到达东北地区待命,然后进行战前准备,主要是:加深思想教育,打消恐美思想,牢固树立人民军队战无不胜的坚定信心;进行遵纪守法教育,尊重朝鲜人民的生活习俗,爱护朝鲜人民的财产;进一步做好武器装备的检修保养,管理好骡马;师团机关选配好懂朝鲜语的联络员;干部战士一律换成临时赶制的朝鲜人民军样式的服装,干部穿上裤腿外侧有两条红线的棉马裤,战士穿上垄沟式样的棉上衣,以利于迷惑敌人。

7月下旬,部队从黑龙江密山县乘火车开往辽东省(现已撤销)通化市集结待命,进一步做好出国参战的各项准备。(宋书文《永难忘怀的记忆》)

因为命令紧急,国家备战物资没有那么多时间准备,所以我们的很多人的衣着单薄,有的人只有棉鞋,有的人只有一件棉衣,至于食物,基本上都是我们自己准备的,但是因为食物储存问题以及负重问题,我们很多人拿的食物并不够长时间消耗,因而入朝后很快就面临了饥饿问题。(李云法口述:《少小革命矢志不移》)

上述材料说明,抗美援朝战事爆发突然,局势变化快,因而战前准备时间紧迫,许多后备物资没有充裕时间备齐,面对衣着单薄、战备短缺、食物储备不足的情况,抗美援朝志愿军毫不退缩,冒着寒冷、饥饿,毅然决然奔赴朝鲜战场保家卫国。

(二)敌我武器装备相差悬殊

在反细菌战中被感染。1952年3月的一天,敌机已经在扔炸弹了,奇怪,怎么炸弹自己在半空中就爆炸了?我和洪喜林干事异口同声地喊道:“細菌战!”我和洪干事赶快跑到师部驻地的后山上一看,地下厚厚一层,全是蚊蝇还有老鼠等小动物,活的都跑了,剩下的都是死的。(宋书文《永难忘怀的记忆》)

我们的武器是“万国造”,很多枪在零下40℃的严寒中,撞针变脆,击发,就断了。在这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参谋长果断下令,突人敌群,近身肉搏。(刘传松口述,刘绍贤整理:《为了和平战斗》)

就在将要走出敌封锁区时,突然,几颗照明弹划破夜空,刺眼的光芒顿时使我们部队暴露得一清二楚,紧接着传来枪声和手榴弹声。(刘光汉口述:《我在朝鲜战场抢救伤员》)

工兵9连的每一个班只配备了一个扫雷器,其他战士只能手拿一根探条,通过测试地面土层的软硬程度,来判断地下是否埋藏地雷。记得有一名战士用探条探雷时,一不小心碰响了地雷,当场被炸身亡。(雷光聚口述,雷平京整理:《在炮火中成长》)

上述材料说明,抗美援朝对战双方经济、军事力量悬殊,战争初期,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拥有先进的军事武器,将大量科研成果运用在战争中,掌握绝对的制空权。而新中国刚刚诞生,不仅缺少海军、空军支持,而且整体军事设备十分落后,在军事力量上处于不利地位,体现于“联合国军”运用毒气战、细菌战等先进生物化武器进行攻击;“联合国军”拥有大规模战斗机为其陆军作掩护,并进行侦察任务;“联合国军”武器装备资源丰富充足,枪支弹药可备长时间战争使用,但人民志愿军的武器装备落后且短缺,甚至会在恶劣天气下失灵,这都会极大地增加我军伤亡。

二、灵活机动的战术与任务

(一)我军战士们巧妙的战术

把身上的棉大衣反过来穿,因为我们的棉大衣的里子是白色的,在雪地里走容易隐蔽。(刘光汉口述:《我在朝鲜战场抢救伤员》)

13时40分,李汉在定州以西发现了这批敌机,他命令编队利用阳光隐蔽,迅速迂回至敌机左后上方,占据了高度优势,顺着阳光看清了敌机群的部署。此战我方击落击伤敌机各1架,我无损失,戳穿了“美国空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盛星辉:《许乐夫与空军的抗美援朝》)

上述材料说明,在艰难的战争中,我军学会巧妙安排战术,虽然武器准备落后,但是灵活的战术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我军的伤亡,提高了对敌军的伤害。像是利用天然的雪地环境将棉大衣反穿以隐蔽自己的行踪;像是利用高空刺眼的阳光隐蔽自己的战机位置以给敌机以致命的伤害;像是利用坑道运输物资、隐蔽作战以减少我军伤亡;像是在多个山洞间进行迂回战术以保存我军实力,都可以佐证我军战术巧妙之处。

(二)战士们机动灵活的任务安排

杨化之属于工程兵部队,任务经常和修路来有关。部队进攻时,他们还要担负排雷任务;组织防御时,又要负责在阵地上埋雷。杨化之回忆说:“哪里需要我们,我们就出现在哪里。”(杨化之口述,孙路路整理:《朝鲜战场上的出生入死》)

上述材料说明,部队的任务是机动灵活的,工程兵除了必要的修筑桥梁、道路的任务,也会在战争需要的时候负责排雷任务;医疗队除了必要的转移、救治伤员的任务,也会在必要时进行作战;炊事班除了必要的保障饮食任务,也会在必要时冲锋陷阵。

三、精神的力量

(一)战士舍己护友的精神

寒冷的天气,几十斤的行囊,漫长的路途,有一次我们班一个战友因为鞋子太单薄了,冻伤了脚,完全走不了了,大家都围着他取暖,轮流给他搓脚,还有人直接把他的脚放在怀里捂热。(李云法口述:《少小革命矢志不移》)

我们医疗队把自己的干粮都给了那些重伤员吃,伤势稍好点的伤员们的风格也是特别高,他们主动地省着吃或借口说刚刚吃过了而不肯再多吃一口,把节余下来的口粮给重伤员们。(刘光汉口述:《我在朝鲜战场抢救伤员》)

上述材料说明,在死神面前,没有一个战士是畏惧的,他们愿意把生的希望留给其他战友,把死的选择留给自己,这也是他们参军的初衷,希望可以将中华民族从危险中救出,义无反顾地直面死亡,为中国人民争取和平、稳定的生活。

(二)将领与士兵同甘共苦精神

由于路滑,丁团长几乎一路没有骑马全部步行,马用来驮载伤病员。(陈纪兴口述,牟伯杰、刘光章整理:《难忘的朝鲜战场》)

有一次战争,我们的班长为了掩护大家牺牲了。(李云法口述:《少小革命矢志不移》)

上述材料说明,抗美援朝志愿军队伍中,许多将领都愿意同战士们一起面对困难,没有因为自己位高权重,就享有特殊权利,而是在饥饿面前与大家分享口粮,在药品短缺的情况下,主动将自己的药品让给其他战士,在长途跋涉、劳累不堪的情况下,主动让出自己的代步工具,去用其承担一些重活,在危险面前冲在前面为保护大家而奋不顾身。

(三)祖国人民爱国精神

1953年7月27日朝鲜战争停战。我和战友们高兴地欣赏了京剧大师梅兰芳精彩的《霸王别姬》慰问演出,并获得了慰问团发给的和平鸽纪念章。(雷光聚口述,雷平京整理:《在炮火中成长》)

上述材料说明,战争后期,局势基本稳定后,中国派出了文艺团去前线慰问演出,比如1951年初夏,由廖承志同志带队的“全国人民赴朝慰问团”,不仅有传统的节目,还有好多演员演唱了国内歌颂志愿军的歌曲等,并带去了战士们紧缺的药物和食品,让战士们感受到了中国人民團结一心,国内有强大的后援团,内心十分受到鼓舞。此外,中国人民还积极捐赠物资、金钱等,彰显出自己的爱国心,例如,四川简阳棉农们捐赠了“棉农号”,甘肃玉门油矿职工捐赠了“石油工人号”,北京石景山钢铁厂职工捐赠了一架“石景山钢铁厂号”。这让远在朝鲜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空军力量得到极大的补充,为反击“联合国军”空军力量提供了有力支撑,改善了我军陆军力量受制于联合国军空军军事力量的状况。

四、结语

中国人民志愿军用鲜血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也让“联合国军”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他们为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奠定了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让新中国有了更多机会去进行工业、农业化生产。他们也为朝鲜人民送去了平安,让朝鲜获得了开国之战的胜利,捍卫了国家领土与主权,用实践教育了世界人民,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这段历史值得国人铭记,虽然抗美援朝志愿军会逝去,但他们记忆中的历史和保家卫国的精神会保留下来,人们应当秉持这份精神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作者简介:孙新萌(1997-),女,山东潍坊人,本科,研究方向:历史学。

猜你喜欢
志愿军战士朝鲜
志愿军六天三炸“水门桥”
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志愿军
交警之歌
——献给第一线的交警战士
超级战士要上网
朝鲜国庆"轻松"阅兵显自信
走进新入伍战士的心里
无名战士有名剑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朝鲜平静度过“金正恩生日”
韩要求朝鲜为泄洪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