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家角色身份、政策注意力与创业导向
——来自中国民营企业的证据

2020-06-23 09:43黄婷婷
科技创业月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发明者开发者注意力

林 巧 黄婷婷

(1.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商学院,浙江 宁波 315100;2. 浙江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0 引言

创业导向是企业积极参与组织或市场变革的行为倾向[1,2],其通过创新、超前行动和风险承担3个方面来衡量企业的创业意愿[3],本质上刻画了企业对于创业活动的偏好[4]。创业导向作为企业战略决策的重要内容[5],不能忽视企业重要的决策主体即企业家个体差异的影响。正如Spedale和Watson所说,“对创业行为的研究可从关键社会学因素的考虑中获益”[6]。近年来,一批基于社会分类关注企业家角色身份与企业创业行为间关系的研究涌现出来[7-10],为不同发展阶段、不同公司治理环境以及不同行业的企业异质性创业行为提供了新颖且有力的解释[11]。例如,Miller和Le Breton-Miller(2011)从上市企业3种所有者-管理者类型及CEO所处社会情境出发,将CEO身份分为家族养育者、创业者、混合身份3类,进而讨论不同身份对企业创业导向的影响[9]。与此同时,也有研究日益关注企业家认知特别是注意力分配对企业创业活动的影响。例如,Dai等指出,中国转型经济背景下,私营企业家对政府政策保持高度关注有助于识别与利用政策性机会[12]以及促进再投资行为[13]。

显然,从企业家角度解释企业创业决策和行为的研究取得了进展,但仍存在若干不足。有学者基于注意力基础观,探讨企业家角色身份影响创业导向的机理,例如Stewart等(2016)指出,专业型企业中的企业家承担专家和创业者的双重角色,由于不同角色塑造的注意力焦点不同,两种角色对创业导向产生异质性影响[10],但该研究未对中介机理进行操作化和实证检验。总体而言,角色身份与创业导向之间的“黑箱”仍未打开;由于缺乏完整的角色身份测量工具,创业领域绝大多数的身份研究采用定性分析方法,个别实证研究也仅局限于某单一身份的相对重要性及其对创业行为的影响[14],缺少基于更广泛的角色类型的实证研究;作为转型经济情境下的特定注意力焦点,企业家的政策注意力对创业行为的影响已有一定的文献积累[13]。对于企业家为何会在政策上配置较多注意力的问题,尽管有学者从企业家过往经验着手加以解释[12],但研究视角有待拓展。

为此,本研究整合角色身份理论与注意力基础观,建构一个“企业家角色身份-政策注意力-创业导向”的逻辑链条。首先,企业家对“我是谁”和“我想成为谁”的认知,即企业家的身份会强烈地塑造其行为[8,15]、其在工作中获得的意义以及企业的特点和战略[7,16],据此预测具有两种特定角色身份(即发明者和开发者角色身份)的企业家更可能使其企业具有高创业导向。其次,身份领域学者亦强调特定身份能将企业家的注意力引向与特定角色身份相关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15],并指导其关注相应的解决方案。据此,也预测具有发明者和开发者角色身份的企业家更可能将其注意力配置到政府政策方面。再次,创业的本质在于企业家对机会的识别和利用[17]。转型经济中政府政策蕴含创业机会,因此,企业家对政策的注意力又进一步引发机会的识别与利用,并最终提升企业的创业导向。最后,在上述推理基础上,提出政策注意力是企业家角色身份影响创业导向的内在机制。基于全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上述理论预测得到了统计结果的支持。

本文从政策注意力角度深入解构企业家角色身份与创业导向之间的“黑箱”,不仅增进人们对企业家角色身份作用机理的理解,而且为创业导向前因研究提供新的视角[11]。同时,对注意力基础观以及特定情境中的注意力焦点研究(即政策注意力)也有启示意义。最后,聚焦发明者、开发者角色身份,尝试性地利用二手数据加以测量和表征,为未来角色身份测量和实证研究作出有益的探索。

1 理论与假设

1.1 角色身份理论

基于对人们自我定义的根本需要和在社会中找到自己位置的观察[18],身份被定义为“个体通过社会互动形成以及维持的自我理解框架”[7]。身份理论认为,个体身份及其自我概念与其价值观、情感、信念等紧密相关,个体会努力以符合其身份固有含义的方式行事[19-20]。当个体在自己的身份和行为之间取得一致时,相关行为可成为心理效益和自我价值的主要来源[19-21]。因此,身份理论能够在企业家身份与其创业行为之间建立理论联系。其中,社会身份(social identity)和角色身份(role identity)是身份理论中研究个体自我认知最突出的部分[20]。

与更关注群体内成员间感知和行为的社会身份不同,角色身份理论更关注个体与角色相关的行为[20],与个体的自我概念和规范行为有关[19-20],是身份理论范畴中更倾向于社会学领域的分类。角色身份可解释在创业过程中拥有不同角色的个体行为受到哪些因素的驱动[15]。个体在扮演某一特定角色时,其行为趋向于满足该角色相关的期望[20]。因此,角色相关的身份理论能构建一个解释自我和行为的理论体系[16,22]。

创业领域的学者通过角色身份解释创业现象。Cardon等探究与身份相关的创业激情引发企业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坚持创业和专注创业等行为,并影响机会识别、创立企业、企业成长等方面的有效性。这一研究提出,创业激情的本质是参与到对创业者而言有意义且与显著的自我身份相关的创业活动中,从而有意识地感受到强烈的积极情感。基于创业活动分类,此研究识别出3种角色身份:①发明者(inventor),指企业家的创业激情体现在参与识别、发现、探索新机会的活动上;②创立者(founder),指企业家的创业激情体现在参与商业化和利用新机会的创立企业活动上,即从0到1;③开发者(developer),指企业家的创业激情体现在参与企业建立后的成长、拓展规模等活动上,即从1到N[15]。

Cardon等(2009)的角色身份模型中,发明者身份的内涵涉及身份承担者对新机会的识别和探索,开发者身份涉及企业成长和价值创造[23],这两类角色身份更贴合本研究关注的企业创业和企业家政策性机会关注问题。因此,聚焦发明者和开发者角色身份,探讨两者与企业创业导向的关系。

1.2 角色身份与创业导向

本研究认为,发明者和开发者角色身份均会对企业创业导向产生积极影响。身份理论强调,由于个体身份或自我认知对其价值观、情感和信仰的重要性,在特定情境下,个体的活动和行为遵循其认为适合自己的方式,会努力以符合其身份所固有意义的方式行动[24]。因此,身份理论能够在企业家身份和其创业行为之间建立重要的理论联系[11]。作为企业家核心的、自我定义的、持久的自我特质,身份是行为的动力来源,这些独特且突出的角色身份激励企业家参与与其身份相关的活动,这种行为能够带来自我意义的社会验证,并且能够解释参与行为所唤起的积极情感体验[15],从而激励企业家遵循特定角色身份内含的行为预期采取积极行动。

当企业家承担发明者角色身份时,其身份的验证和确认来自于机会识别的有效性,这样的企业家更愿意创造性地识别、发明,并探索新的机会或市场利基[25]。在验证企业家自我身份的过程中,拥有发明者角色身份的企业家需要在市场颠覆性的创新思想中找到自我意义,因此,更加有动力自发地从事寻求新想法、改进新产品开发或扫描环境以寻找颠覆性市场机会的活动[15]。当企业家承担开发者角色身份时,其身份的验证和确认来自于培育、发展和扩大企业规模的过程,这类企业家更愿意从事市场开发(如吸引新客户)和经济增长(如价值创造)活动。一方面,从企业成长有效性的角度而言,这类企业家更有动力持续开发新产品和新市场,使企业更具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家在培育企业、扩大企业成长规模的过程中往往涉及新一轮的机会识别以及机会利用,角色身份越集中,企业家在创业活动中所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就越多[14],同时,受到身份相关积极情感的激励,承担开发者身份的企业家更有热情积极从事持续性的机会识别和机会评估过程,且更有信心获取资源以应对环境不确定性和创业阻力,这有利于推动企业创业进程,并最终提升创业导向。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1a:企业家发明者角色身份正向影响创业导向。

H1b:企业家开发者角色身份正向影响创业导向。

1.3 角色身份与政策注意力

企业家特定角色身份也会引导其注意力配置。在注意力基础观中,Ocasio把注意力的配置定义为决策者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关注、编码、解释并聚焦于组织的议题(issues)和答案(answer)两个方面的过程[26]。注意力基础观的注意力聚焦原则认为,决策者做出的决策取决于其关注的议题和答案是什么。对于拥有某一角色身份的企业家而言,角色定位赋予企业家独特的社会动机、自我信念和自我价值的来源[27],能够将企业家的注意力引向与特定角色身份相关的具有挑战性的目标[15],并指导其关注相应的解决方案。具体地,Wry和York(2017)研究指出,身份涉及的行为预期能够起到“感知过滤”(perceptual filter)的作用,从而增加个体对于特定线索的敏感度[28]。与身份相关的知识使行为者的注意力集中在与身份一致的刺激上[29]。因此,人们更善于理解他们认为与其身份一致的问题和信息。Cardon等(2009)也指出,特定角色身份下的内在动机能够引导企业家把认知集中在实现与身份相关的目标上,对环境刺激采取适应性方法,从而调节其注意力与动力,并抑制针对无关身份活动的资源和干扰[30]。

当企业家承担发明者角色身份时,需要面对机会识别这一主要目标,机会识别的有效性则构成了发明者身份的企业家在企业议程中会关注的议题。这类企业家常常面临的挑战在于识别新的市场机会,同时要与其个人人力资本和技能相容,并对潜在市场具有创新性、对盈利企业具有可行性,企业家进而对企业有效识别机会的问题予以积极响应和处理。一方面,发明者角色身份能够为行为者提供用来识别对应领域内的市场空白和用于评估机会的知识[7,31]。另一方面,在转型经济下的中国,诸如“非公经济36条”等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放宽了政府对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垄断行业、公用事业和基础设施、社会事业、金融服务等行业或领域,这无疑为私营企业识别和探索新机会提供了大量政策性资源。因此,发明者身份能够激发企业家对政府发布的信号和信息保持敏感,即在政府政策上配置更多注意力,以应对遇到的挑战或问题,识别可能被忽视或未曾开发的机会和解决方式[15]。

承担开发者角色身份的企业家,其目标追求会被规范为企业成长的有效性。企业成长过程中的挑战包括应对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和竞争行为造成的市场混乱与模糊[32]。当企业家以高度的专注对待企业成长活动时,他们不太可能受到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33]。成长的劣势(liability of growth)对私营企业家提出了挑战,包括企业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维持结构层级稳定性,以及需要同时监测不断变化的市场和环境条件[34]。这些挑战更加需要企业家对企业利润、市场和规模增长相关的环境刺激保持敏锐,以便有效应对企业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涉及的过渡和变化。近年来,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发布的政策法规中不乏关注私营企业成长的若干指导,例如着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出台一系列支持私营企业发展的金融政策,多举措支持私营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提升自身市场开拓能力等。因此,这类企业家更关注对市场增长活动有益的政府政策法规。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2a:发明者角色身份正向影响企业家政策注意力。

H2b:开发者角色身份正向影响企业家政策注意力。

1.4 政策注意力与创业导向

为培育私营企业发展,转型经济体政府常出台诸如放松对某些行业的管制、刺激市场发展等利好性的政策法规。政策注意力能够表征个体在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出台的政策法规方面配置注意力的程度[12-13]。注意力基础观的注意力聚焦原则认为,企业决策者的注意力决定了企业行为,决策者思考的问题引导其后续的行动[26]。本研究进一步预测,对此类政策条例保持高度关注的企业家,更愿意使企业先动地从事创造性和风险性的创业活动,从而提升创业导向。

(1)创业的本质是机会的识别和利用,而诸如管制放松等相关的政府政策法规往往能为私营企业提供所需的各种有价值的发展机会[13]。企业家对政府政策的关注使其能够迅速有效地解读新政策规定,更准确地理解其内在含义,并对政策性机会形成创业信念[35]。创业信念一旦形成,政策注意力能够引导企业家和企业集中时间与精力进一步抓住新机会[13,35],从而更积极地探索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2)有认知研究强调“准备就绪”是注意力加工的主要结果之一[36],企业家对于政府利好政策保持高度关注的同时,也会对环境中的特定刺激进行有意识地准备和精力投入。企业行为是注意力处理和决策的输出[26],企业家在政策上分配的注意力促进其感知政策性机会和采取行动的速度与准确性,进而使得企业更迅速且有效地通过超前行动来积极创业。

(3)企业家对政府出台的利好性政策条例保持高度敏感,能更有效地识别出政策中蕴含的对私营企业的信号,例如减轻私营企业创业活动过程中可能遭遇的资金短缺等负担,从而激发企业对于资源投入的高度承诺和积极进行创业的信心,使其更愿意做出大胆行动,以及在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进行创业活动。

综上,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3:企业家政策注意力正向影响创业导向。

1.5 政策注意力的中介作用

在前述假设的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推导政策注意力在角色身份与创业导向之间的中介作用。Cardon等(2009)从自我调节过程(self-regulation processes)的角度将角色身份与其后果联系起来,并关注角色身份如何通过目标相关的认知来间接影响创业行为[15]。承担某一角色身份的企业家在进行自我身份验证和满足行为期望的过程中,会受到积极情感的影响,进而更加适应环境刺激,并激发其注意力和精力去应对相关企业议题与挑战,以识别潜在的解决方案。将注意力的配置,尤其是转型经济背景下的政策注意力作为角色身份对企业创业导向作用的中介,当特定身份被激活(如发明者)时,验证自我意义的内在动机能调动旨在实现相应创业目标(如机会识别)的自我调节过程,通过关注政府部门陆续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性政策与法规,在相关政策中寻求对应的机会和资源,形成强烈的创业信念,促进企业及时抓住创业机会、提出更具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以及接受更高不确定性的创业方案,最终提高企业创业导向。同样,承担开发者角色身份的企业家,其角色身份内含的自我验证动机能够调节其注意力,将其注意力焦点置于能够解决特定身份相关目标的环境刺激与机会上,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来自政治市场的机会和资源能够有效减轻私营企业成长与发展中的负担,从而提升私营企业积极从事创业活动的信心和创业导向。基于此,本研究提出如下假设:

H4a:政策注意力在发明者角色身份和创业导向间起中介作用。

H4b:政策注意力在开发者角色身份和创业导向间起中介作用。

2 研究设计

2.1 样本选择

本研究选择使用第十次全国私营企业调查数据,原因包括3个方面:①调查样本是企业家主导的私营企业。在这类企业中,企业家发挥着最重要的决策作用[37],因而企业行为往往是企业家个体特征的反映;②此调查能提供具有代表性的私营企业关键信息;③全国私营企业调查的最初目的仅仅是收集有关私营企业经营状况以及生存环境信息,而非调查企业家身份对政府政策的关注以及创业导向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以该数据库为原始数据样本,剔除数据严重缺失的样本,再对连续变量进行1%的缩尾处理[38],最终得到820个样本观测值。

2.2 变量测量

2.2.1 因变量

创业导向(EO):本研究借鉴Miller和Le Breton-Miller (2011)的做法,将创新性、先动性和风险承担性3个维度进行标准化处理,并通过求和测量创业导向。其中,创新性表示企业支持新想法的程度,表现为新产品的研发、新市场的进入等。沿用以往学者采用研发(R&D)强度表征的做法[9],以研发支出与销售收入的比值来衡量创新性;先动性是指企业通过开发新机会来对未来需求作出积极反应以取得领先优势的一种倾向,先动性在企业财务上主要表现为大量投资,借鉴Miller和LeBreton-Miller (2011)利用企业内部年度收益再投资的百分比测量方法,通过企业净利润中用于投资的比例来衡量先动性;风险承担性指企业在高度不确定环境中对资源投入的高度承诺,企业在具有高不确定性的投资决策上的投入越多,表明企业承担风险的意愿越强。采用年度新增的投向实体经济领域、股市、期货、民间借贷、收购、兼并或其它企业的投资之和与企业净资产的比值来衡量风险承担性。

2.2.2 自变量

角色身份关注个体在扮演某一特定角色时,其观念和行为趋向于满足相应的角色期望[20]。正如Cardon等(2009)所言,发明者、开发者角色身份的定义直接与参与企业特定活动有关。企业家通过推动企业进行新机会的探索(成长和扩张)等活动表达自我的发明者/开发者身份,其角色身份会直接反映在企业行为上。因此,企业家角色身份可通过企业层面的决策来表现[15]。同时,中国的私营企业家大多对企业掌握着绝对的控制权,通常是企业核心且唯一的决策主体[39; 40]。因而,企业行为能够反映私营企业家层面的特征[12; 37]。事实上,既有研究中也不乏利用企业层面数据测量企业家特征的案例。例如,通过企业收购的数量和价值来表征企业家自恋倾向[41]。又如,选取企业每股收益进行校准[42]或采用企业并购频率[43],作为管理者过度自信的替代变量。

拥有发明者角色身份(Inven)的企业家更愿意促使企业进行新机会的识别、创造和探索活动。借鉴既有研究中技术、工艺改造驱动新机会创造的观点[44,45],利用技术、工艺改造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来测量发明者角色身份。

拥有开发者角色身份(Devel)的企业家的创业热情体现在企业成长、发展、规模扩大等活动上。因此,以企业新增投资中用于扩大原有产品生产规模的部分占营业收入的比例测量开发者角色身份。

政策注意力(Atten):企业家对国务院和相关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的关注度。采用继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非公经济36条”)发布后,企业家对近几年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出台的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关注度加以刻画,具体包括: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的若干意见》;工信部《“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国务院9项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采用5个题项得分的均值测度政策注意力。

2.2.3 控制变量

为剔除其它潜在变量对于研究结果的影响,控制企业家、企业和环境层面的以下变量。在企业家层面,企业家性别(Gender)会对创业导向产生影响[46],因此,将企业家性别以虚拟变量形式加以控制。企业家的教育背景可能会影响其决策过程,特别是拥有本科学历的企业家对创业企业会产生重大影响[47],因此,通过企业家是否拥有本科及以上学历(1=是,0=否)将企业家教育水平(Edu)作为一个虚拟变量加以控制。在计划经济时期,体制内系统由国有和集体企业、政府机构和非营利性机构等组成,会对个体产生深远影响[12]。企业家在创业前的体制内工作经历(Simprint)可能有助于企业家与政府官员建立联系[48],这会影响企业家对政治性机会的获得,会影响公司创业行为[49],因此对其加以控制。

在企业层面,企业年龄(Firmage)与企业战略决策有关[50],因此,将企业成立以来的年限加以控制。家族所有权决定了企业对创业活动的承诺程度[51],因此采用当年自己和家人所占权益总额比例测度企业家族占股比例(Famown)。企业正式制度健全程度(Formal)能够体现公司治理制度的完善程度,本研究采用企业是否拥有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来衡量和控制。增加了闲置资源的可用性,企业绩效(Roe)能够促进企业创新与创业活动[52],因此控制企业绩效,采用股本回报率测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Lev)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企业风险水平,从而对组织创新产生影响,本研究以企业年末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之比来测量[53]。

此外,地区制度发展水平(Institut)采用国家经济研究所(NERI)发布的市场化指数来衡量省级层面的制度发展水平。由于不同行业的企业行为具有显著区别,本研究增加了行业虚拟变量。

3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3.1 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

表1列出了本研究相关变量的观测样本量、均值、标准差以及最大最小值。表2是相关变量的相关性分析。

表1 描述性统计

3.2 回归分析

如表3所示,模型1为基准模型,纳入了企业家性别、教育水平、过往体制内经历等控制变量,以检验控制变量与因变量创业导向的关系。模型2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变量发明者角色身份,以检验发明者角色身份与创业导向的回归关系。假设H1a提出,企业家发明者角色身份与创业导向正相关,如表3中模型2所示,在10%的水平上,发明者角色身份与创业导向存在显著正向关系(b=0.062,p<0.1),H1a得到支持。模型3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了自变量开发者角色身份,以检验开发者角色身份与创业导向的回归关系。假设H1b提出,企业家开发者角色身份与创业导向正相关,如表3中模型3所示,在1%的水平上,开发者角色身份与创业导向间存在显著正向关系(b=0.118,p<0.01),假设H1b得到支持。

表2 相关性分析

注:*表示p< 0.05, **表示p< 0.01, ***表示p< 0.001,下同

表3 角色身份与创业导向

假设H2a提出,企业家发明者角色身份与政策注意力正相关,如表4中模型2所示,在1%的水平上,发明者角色身份与政策注意力间存在显著正向关系(b=0.104,p<0.01),H2a得到支持。假设H2b提出,企业家开发者角色身份与政策注意力正相关,如表4中模型3所示,在1%的水平上,开发者角色身份与政策注意力间存在显著正向关系(b=0.091,p<0.01),H2b得到支持。假设H3提出,企业家政策注意力与创业导向正相关,如表4中模型5所示,在1%的水平上,政策注意力与创业导向间存在显著正向关系(b=0.109,p<0.01),H3得到支持。

采用Preacher 等(2007)和Heyes(2013)所使用的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假设H4a提出,企业家政策注意力在发明者角色身份与企业创业导向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如表4中模型7所示,在控制了自变量发明者角色身份之后,中介变量政策注意力与因变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b=0.103,p<0.01)。比较表4中的模型6和模型7,控制了中介变量前后,自变量发明者角色身份与创业导向的关系强度有所降低(b=0.062;b=0.051),且统计上不显著。因此,政策注意力在发明者角色身份与创业导向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H4a得到支持。

假设H4b提出,企业家政策注意力在开发者角色身份与企业创业导向之间起到中介作用,如表4中模型9所示,在控制了自变量开发者角色身份之后,中介变量政策注意力与因变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b=0.098,p<0.01)。比较表4中的模型8和模型9,控制了中介变量前后,自变量开发者角色身份与创业导向的关系强度有所降低(b=0.118,p<0.01;b=0.109,p<0.01)。因此,政策注意力在开发者角色身份与创业导向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H4b得到支持。

4 结论与讨论

长期以来,诸多学者关注企业家与其他经济个体间显著差异,如风险倾向[54]、动机[55]、个性[56]等。最近的研究开始关注企业家这一群体内部的差异问题[7,15],如激情、动机和身份等。借鉴Cardon等(2009)的角色身份模型,通过私营企业调查问卷数据,对私营企业家的角色身份与创业导向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企业家不同角色身份,即发明者、开发者与创业导向具有显著正向关系,即企业家承担的机会识别和企业发展相关的角色身份程度越高,企业越倾向于积极从事公司创业活动。这一研究结论印证了企业家身份影响企业创业行为的观点[11]。创业的本质在于机会的识别和利用,由于改革以及各种经济、社会和政治变革,转型经济体中蕴含的政策性机会比比皆是[57]。正如Bruton等(2008)指出,新兴市场下的企业家不仅需要精通企业经营,还要精通搜索和解读政策转变的信号[58]。本研究实证结果也验证了企业家对政策法规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有利于创业导向的提高。而拥有特定类型角色身份的企业家,在受到内在动机的影响,履行一定行为预期的过程中,身份会起到感知过滤的作用,引导企业家注意到与身份一致的刺激[28]。因此,企业家身份能通过影响个体认知进而推进企业创业决策。本研究实证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企业家两类角色身份对政策注意力配置的影响,以及政策注意力在企业家角色身份和创业导向之间的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政策注意力在发明者角色身份与创业导向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在开发者角色身份与创业导向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这表明,当企业家更有动力从事机会识别相关活动时,转型经济体中的政策效应明显,而在企业家关注企业发展的时期,可能还会存在其它因素影响企业创业意愿。

表4 政策注意力的中介效应

本研究理论贡献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①现有实证研究缺少基于完整的角色身份框架直接讨论其与创业关系的分析,且“角色身份—创业导向”间关系目前仍处于“黑箱”状态。本研究运用角色身份理论和注意力基础观,结合中国转型经济特征预测创业导向,构建“企业家角色身份—政策注意力—创业导向”的研究框架,强调微观层面的企业家特征即身份,以及企业家认知即注意力,对创业导向的促进作用,通过强调企业战略决策的微观基础,对创业导向研究有着重要的创新意义,并对企业家身份与创业导向间关系的内在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讨论;②对注意力基础观有两条重要的理论贡献。首先,为解释个体为何注意某些因素而忽略另一些因素,过往研究大多聚焦于环境因素的特征[59],从而对环境刺激的接受者即决策者特征的关注较少,然而注意力基础观预测,决策者特性对企业行为亦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26]。因而,有关决策者本身的特征如何影响其注意力配置方向和所感知的环境刺激的实证研究,为注意力基础观的基本命题提供了经验证据。其次,基于注意力基础观和中国转型经济特征,本研究将企业家对于政府政策的关注程度予以概念化,讨论企业家对政策法规的高度关注能否帮助企业更有信心且更高效地进行公司创业活动。这为解释政府宏观政策影响公司创业活动奠定了微观基础,且对注意力结果研究以及注意力基础观的情境化运用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③尽管近年来个体角色身份相关的理论与创业领域相关现象的研究结合日益密切,但由于缺乏较为成熟的特定身份的测量工具,这一脉络的研究大多基于定性的案例研究方法,采用定量实证方法的研究还不多见。本研究聚焦发明者、开发者角色身份,利用全国私营企业调查问卷数据表征其中两类企业家角色身份,构建了较为完整的“角色身份-创业导向”模型,是一次具有探索性的定量研究尝试,为之后的角色身份测量和实证研究做了有益探索[11]。

本研究的实践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研究结果表明,承担不同角色身份的企业家对不同领域创业机会的关注和识别是有差异的,因而要重视和引导私营企业的核心决策者即企业家构建起适当的角色身份,推动其实施创业战略;②正如Yang所言,中国企业家一方面要精通市场,另一方面也要熟悉政策,对政府的新政策保持敏感并有效地加以利用[60],以推进创业活动;③政策制定者在出台和推行政策法规的过程中,可结合企业家角色身份及其信息过滤特点,思考政策发布与宣传的策略,提高和强化企业家对于这类政策的关注度。

尽管本研究有着以上理论与实践意义,但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不足之处:①受所选数据的限制,选择了截面数据来检验模型,而这不利于探索企业家角色身份、注意力分配与企业创业导向之间的因果关系。未来研究可采用时间序列数据和相应的研究设计来进一步探索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②采用代理变量测量企业家发明者和开发者角色身份,由于数据信息受限,难以对企业家持有身份的类型和程度予以主观层面的直接测量。未来研究可开发适用的角色身份测量工具,结合问卷调查法进一步讨论企业家角色身份的作用;③假设企业家拥有一个单一角色身份从而研究企业家个体间差异,而现实中存在同一个体承担多种角色身份的情况,企业家可根据多种身份进行个体决策[61; 62]。未来研究可关注企业家角色身份间的交替[63]以及何种条件与情境引发多种角色身份间转换问题。

猜你喜欢
发明者开发者注意力
让注意力“飞”回来
发明者多层次创新网络嵌入对知识搜索的影响机制研究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
青霉素的发明者—莱明
“85后”高学历男性成为APP开发新生主力军
A Beautiful Way Of Looking At Things
16%游戏开发者看好VR
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
有益健康的肥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