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桓
(尤溪县林业科技推广中心,福建 尤溪 365100)
羊肚菌(Morchellaspp.)作为一种土生菌类,土壤条件对羊肚菌的发生有很大的影响[1-2]。王尚荣等[3]报道了覆土栽培平菇、鸡腿菇的菌糠腐烂后的速生杨树林地,次年或隔年大量发生羊肚菌的重要发现,以及在麦秆大火焚烧地块,下一年再种植小麦或蔬菜的潮湿处多发生羊肚菌的现象;申进文等[4]报道了在烧纸留下灰烬的地方发生羊肚菌的现象;程远辉等[5]报道了利用圆叶杨菌材栽培羊肚菌的方法;张季军等[6]报道了在羊肚菌人工栽培菌床上添加木屑和玉米芯混合物的栽培方法等。以上羊肚菌生境调查报道以及栽培方法的论述,为羊肚菌栽培基质的研究提供了参考。目前,专门针对羊肚菌栽培基质方面的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以六妹羊肚菌(M.sextelata)为对象,开展栽培基质试验,以期为羊肚菌大田栽培的土壤改良方案及设施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栽培试验地位于福建省尤溪县西城镇光林村,海拔140 m,东经118°9′34″、北纬26°9′54″。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均气温19.2 ℃,年均降水量1500 mm,极端最高气温40.3 ℃,极端最低气温-7.8 ℃。栽培试验场地为平顶遮阳大棚,大棚高度3.5 m,遮荫度75%,配备微喷灌系统。
供试菌种来自四川农科院土壤与肥料研究所的六妹羊肚菌原种,按照羊肚菌栽培种制作方法[7-9],生产制作栽培种及营养包。栽培种基质配方为麦粒60%+黄心土10%+火烧土10%+杂木屑10%+谷壳10%;营养包基质配方为麦粒40%+黄心土10%+火烧土10%+杂木屑20%+谷壳20%。基质按照体积比例配置,麦粒使用前常温下冷水浸泡12 h,谷壳用清水做预湿处理,杂木屑颗粒大小3~4 mm。
1.3.1 火烧土 将阔叶树枯枝落叶、杂草等植物性可燃物集堆,在表面覆土5~7 cm,点燃可燃物,使可燃物在无明火的状态下缓慢燃烧,至烟火熄灭后,将表层焙烧过的覆土与下层草木灰混合均匀,制成火烧土备用。
1.3.2 菌糠 长根菇(Oudemansiellaradicata)栽培的废菌棒脱袋粉碎,常温露天堆放60 d后使用。长根菇栽培菌棒的基质配方为棉籽壳40%+杂木屑40%+麦皮15%+玉米粉3%+石膏(CaSO3)1%+轻钙(CaCO3)1%。
1.3.3 泥炭土、蛭石、珍珠岩 均从网上购买,其中蛭石的颗粒为3~4 mm;珍珠岩的颗粒为5~6 mm。
1.3.4 田园土 蔬菜种植的田园土。
栽培试验设置7个处理(表1),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栽培面积0.25 m2,栽培基质体积0.04 m3。各处理栽培基质按照体积比例配制。
采用箱式栽培方式:使用长×宽×高为50 cm×50 cm×30 cm的泡沫箱作为栽培容器,栽培泡沫箱底部打5个孔径2 cm的排水孔;箱体用砖块垫高,距离地面10 cm;箱内装填栽培基质,高度16 cm。每箱播种12 cm×24 cm栽培种1袋,使用12 cm×24 cm营养包3袋。2017年12月1日播种,按照羊肚菌人工栽培方法进行栽培管理[6-7]。
表1 六妹羊肚菌栽培基质试验处理
*:栽培基质按照体积比例配置。
2018年2月27日采收结束,调查统计试验处理每个重复的产量、个数,计算平均单朵重量,应用SPS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不同处理对产量、个体大小等栽培性状的影响。
六妹羊肚菌栽培基质种植试验各处理的产量、子实体个数、平均单朵重量等数据见表2。
从表2可看出,A1处理与A2处理在栽培产量、子实体个数、平均单朵重量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说明菌糠与泥炭土对栽培性状的影响无显著差异;A3处理与A4处理、A5处理与A6处理间在产量、子实体个数、平均单朵重量等指标均无显著差异,说明蛭石与珍珠岩对栽培性状的影响无显著差异;A5处理、A6处理、A7处理间在产量上无显著性差异,但在子实体平均单朵重量上A7处理>A5处理、A6处理且差异显著,说明泥炭土相对于蛭石、珍珠岩有助于提高子实体的单朵重量。
表2 不同栽培基质的六妹羊肚菌产量、子实体个数、平均单朵重量
*:表中数据为平均值±标准误差;不同小写字母为P<0.05水平上差异显著。
把A3处理、A4处理中10%的蛭石、珍珠岩替换为10%的火烧土,即为A5处理、A6处理的栽培基质,A3处理与A5处理的产量差异显著,A4处理与A6处理产量差异不显著,但从绝对数值上看,A6处理相对于A4处理产量提高了15%,说明火烧土的添加对提高栽培产量具有明显的影响;从A3处理、A4处理与A5处理、A6处理的比较看,子实体的发生个数及平均单朵重量存在显著差异,说明火烧土的添加不仅可提高产量,而且显著增加子实体的发生个数,显著降低子实体的平均单朵重量。
从表2可看出,不同的栽培基质配方对六妹羊肚菌栽培产量、子实体的发生个数、平均单朵重量等栽培性状具有明显的影响,各试验处理的产量大小排序为:A5处理、A6处理>A7处理、A4处理>A3处理、A2处理>A1处理;子实体的发生数量排序为:A5处理、A6处理>A1处理、A2处理、A3处理、A4处理、A7处理;平均单朵重量排序为:A3处理、A4处理>A7处理、A1处理>A2处理、A5处理、A6处理。栽培产量最高、子实体发生数量最多的是A5处理、A6处理,栽培基质配方:田园土60%+菌糠20%+珍珠岩(或蛭石)10%+火烧土10%;平均单朵重量最大的是A3处理、A4处理,栽培基质配方:田园土60%+菌糠20%+珍珠岩(或蛭石)20%。
试验栽培基质中的菌糠、蛭石、珍珠岩、泥炭土、火烧土等均是土壤改良的重要材料[8-12],大量应用于农业生产。其中,菌糠可以提高土壤保水性能和土壤肥力;蛭石具有保肥、保水、储水、透气和矿物肥料等多重作用;珍珠岩主要是增加土壤的透气性,补充土壤K元素;泥炭土不仅提高土壤持水、吸水性,同时富含有机质和N;火烧土可以改善酸性土壤酸碱度,同时提供K、P、Ca及Zn、Cu等微量元素,增加土壤肥力。添加以上几种土壤改良材料的不同栽培基质配方,对六妹羊肚菌栽培产量、子实体个体大小等性状具有显著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羊肚菌栽培土壤的改良技术方案提供参考。
试验制备的火烧土是火烧土与草木灰的混合物,对试验使用的火烧土进行检测,其pH值为9.1,表现为强碱性,K、P的含量分别达到1970 mg·kg-1、162 mg·kg-1,含量显著高于田园土。有大量的报道称羊肚菌易在火烧地发生[13-15],赵永昌等[16]测定了云南省羊肚菌产区土壤养分,表明羊肚菌发生地土壤的磷、钾、锌均大大高出生物生长的临界值,认为土壤富含有效磷、钾、锌是羊肚菌发生的必要条件。侯志江等[17]研究表明,添加适当的草木灰对羊肚菌菌丝的生长和菌核的形成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本试验研究结果也说明,火烧土的合理添加有助于提高六妹羊肚菌子实体产量,但大规模制备火烧土耗时耗力,不便于在生产上的推广应用,能否使用P、K肥料代替火烧土应用于生产还需做进一步深入研究。
羊肚菌栽培产量不稳定的问题[18]一直困扰着行业的发展。本试验采用箱式栽培方法,在同一处理不同重复之间栽培基质配方及使用量相同,栽培技术措施相同,栽培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遮荫等)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同一处理不同重复之间的栽培产量仍然存在很大的差异,推测其原因,可能是由播种菌种质量上的差异造成。由于同一瓶原种不同部位菌丝活性(或老化程度)不同,菌种培养室内不同区域的温度、CO2浓度也可能存在差异等因素,造成使用同一瓶原种同一批次生产的栽培种,各菌种包之间质量仍然存在较大的差异。栽培菌种质量的差异可能是造成羊肚菌栽培产量不稳定的重要原因之一。
采用箱式栽培方式可以有效控制试验的环境条件,建议在开展羊肚菌栽培技术研究中使用,也可以在羊肚菌设施栽培的生产上应用。采用栽培试验中的A5处理、A6处理基质配方(田园土60%+菌糠20%+珍珠岩(或蛭石)10%+火烧土10%;)栽培六妹羊肚菌,平均产量可以达到1600 g·m-2(表2),应用生产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