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内循环背景下的云南乡村振兴

2020-06-22 13:59陈鸿贵毕东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2期
关键词:城乡融合乡村振兴

陈鸿贵 毕东

【摘 要】伴随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与更新,特别在2020年10月提出双循环的发展格局后,我国乡村的发展越来越重视的,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城乡一体化到城乡融合,但乡村却发展滞后。云南省地处西南边陲,资源多样性,发展大有可为,不少地区乡镇滞后,灵活变通城乡环境成为当今提高乡村振兴水平的当务之急。本文主要对红河州新安所镇的地理环境和产业布局进行多角度分析,结合内循环来综合筛选当地现状,提出对策研究,以达到更好的乡村振兴。

【关键词】内循环;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工业小区

一、内循环及其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1.内循环概念的提出

国内的发展在过去几年里在多个领域,受到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以及全球经济下行等的影响,国际环境尤其是经济环境变化多端,为了抵御外部风险,提高我國经济社会活力,维护和增进我国人民群众的福祉,党中央及时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战略调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显而易见,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新发展阶段的战略决策,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将逐渐成为未来我国的主要发展战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国内大循环,二是国内国际双循环,且畅通国内大循环是双循环的前提[1]。内循环的提出是我国经济发展与全球经济发展,彼此竞争碰撞的一个结果,是十四五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内循环主要围绕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展开,是指国内市场的供需形成良性循环,主要是打造国产国货替代,以内循环为主,意味着出口可能会减少,沿海外贸型企业可能会困难,甚至用工需求少。

2.内循环与乡村振兴的关系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同时也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从文中可以发现,根据顶层设计和国家战略来看,寻找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着力点和路径就是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和国内大循环,实现二者有机衔接融合。

构建国内循环的根本基础是乡村振兴,同时也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引擎。乡村振兴是由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组成的一个五位一体的完整体系的全面振兴。推进乡村振兴,从微观经济角度看有利于降低海外依赖,扩大国内市场规模,拉动国内消费,激活国内市场,构建健全我国国内市场经济体系的形成与稳固。

二、新安所镇在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探索

1.新安所镇当前现状和取得成就

新安所镇属于农业种植大镇、人口大镇和文明古镇,位于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县东南部,距蒙自县城约7.5公里,县城离省会昆明约1.5小时动车直达。也是集坝区、半山区、山区一体的国土面积87.2平方公里的乡镇,境内平均海拔在1600米左右。毗邻北回归线,适宜气候造就了当地生物多样性。2018年7月3日,农业农村部公布“前六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监测合格名单.”[2],新安所镇在列。

截至2007年,新安所镇总户数7397户,总人口32408人。以汉族人口为主的多民族聚住区,近年来,因荣获”石榴之乡”而闻名全国,历史上作为军镇。经济产业作物主要是甜石榴、桃子、枇杷、优质梨。新安所有近700多年种植石榴的历史。在上级政府的支持下,当地甜石榴种植达4万多亩,经济创收1.6亿元,人均收入4967元,发展成红河州第一大的农业产业,并于1999年在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上荣获水果名优产品大奖。

新安所镇更是一个人文历史文明古军镇,“明正德六年,迁临安卫中左所于花丈城(今冷泉城子上),设新安守御千户所。”[3]现存有明清古街区、古军事遗址、古寺庙等多达80多处(个)。还有新安镇特色的妆会、洞经、书画、历史名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也是新安所镇是明清军事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物见证。

2.新安所镇当前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的发展,新安所镇的建设成就已经取得一定规模,但仔细看看,主要是政府作为发动主体并推动,属于计划管控手段。通过户籍就业,住房,交通等管制措施能有力的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移,结果造成城乡经济的分割,出现城乡二元结构,短期有见效,但长期会严重制约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此外还有产业结构单一,调整力度不够,当地农产品附加值不高,农民增产不增收,旅游开发滞慢的现象。

三、新安所镇乡村振兴的未来对策研究

新安所镇未来积极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以当地的特色石榴和旅游产业带动聚焦连锁反应,打造乡镇区域特色增长点。

1.构造现代化人力资源体系是重点,任何完美的计划,假如没有对应的人执行,也是一个完美的口号。坚持完善岗位人才培训和引进机制,坚持中国特色的市场化人力资源道路,敢于打破各种人为壁垒。吸引当地富余劳动力资源,引来一批“活水”,发挥“鲶鱼效应”,激发乡镇振兴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2.产业兴旺是关键,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打造乡镇深加工业小区。所谓的工业小区,就是在合理规划的前提下,有组织有重点的选择生态地理条件,环境资源条件以及市场条件适宜的区位,建立工业开发区,重点扶持和集中管理乡镇工业的发展。[4]截止2004年,全镇有镇办企业4个,个体企业221个,企业人员1759人,工业产值 5205万元。有产业有收入有盼头,就能留住人并聚集人。当地石榴资源和旅游资源丰富,以此为焦点培育当地乡镇龙头品牌企业,打造国产国货并以点带面,带动乡镇区域性的一二三产业的循环发展。

3.开通多个绿色窗口,乡镇发展规划结构优化。乡镇规划立足大、中等城市发展的协调补充,立足当地特色,打造城市卫星城。围绕石榴园和旅游资源开发做好乡村振兴规划,通过观光路的修建,打造观光、新农家乐、乡镇企业为一体的资源开发,提高当地品牌知名度。关键多层次深入地整合当地自身资源,面向海内外引进新品种、新科技骨干,尤其是与国际国内金融业或各地商会有识之士互动,以商促市,以商带农,彼此互利共赢。所谓靠山会倒,重点培育自身造血功能和风控机制,定位走市场化道路,推动当地产业结构调整。

随着国内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开展,乡村将不再是印象中落后贫穷的景象,城市在提高生活水平,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到了瓶颈地步。对乡村的发展也有了新的认识,新安所镇以自身资源优势打造成引领潮流的网红打卡地,吸引商家入驻、游客参观,带动新安所镇当地的消费,实现乡村的旅游、经济、文化协同发展。走社会主义市场化道路是对文化传承的大胆尝试和探索,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乡村文化,让乡村振兴的脚步得以延续并复兴。

参考文献:

[1]袁宇阳,国内大循环背景下乡村振兴的实践转向与路径探索,当代经济管理[J],2021年第43卷.

[2]农业农村部关于公布前六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监测合格和第八批示范村镇名单的通知[Z],国家农业部,2018-08-10.

[3]蒙自县志:1978~2009[M],云南人民出版社,2014.07.

[4]刘洁婷、江 华,红河州城镇化建设道路有关问题的探索-—蒙自县新安所镇的城镇化建设,蒙自高等师范专科学校学报[N],2003年6月.

项目编号:2021RSX034,云南农业大学第十四届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行动基金项目创新类。

作者简介:

陈鸿贵(1982-),男,汉族,广东电白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村区域发展研究。

通讯作者:

毕东(1972-),男,彝族,云南昆明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研究。

(作者单位:云南农业大学)

猜你喜欢
城乡融合乡村振兴
城乡关系视域下撤村并居社区的融合性治理
关于乡村振兴几个核心问题的判断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从分工理论出发解读马克思主义城乡观及其现代应用
城乡融合视野下的农村经营体制创新
城乡分割会走向城乡融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