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世科
【摘 要】小升初的阶段后,思想道德课的高度以及学习要求会发生类似“质”的改变和飞跃。在当前的新课标改革形势下,教师必须让学生迅速的适应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接纳和尊重学习内容,让初中阶段新的思想道德和法治内容影响和深入学生的生活,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本文通过探讨更趣味的道德法治教学方式和内容,期望推动课程更加顺利的开展。
【关键词】课程解析;内容化新;思想深入
在从教道德与法治内容课程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存在非常多的学生对课程的不理解不感兴趣的问题,以及教师教学的目的误区。对于这门“文字学科”当中的“硬派”的思想学科,我们应该用更加“柔和”和“活泼”的方式,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一、初中道德法与治课应该是怎样的?
(一)教师的自我认知
作为授课老师,我们应该对学科有明确的自我认知和表达想法。道德和法治课,是从思想和制度上去引导学生建立更加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法律的框架和思想的约束下,做真正的既自由,又能有益于社会发展和学生自我成长的事情。
(二)学生的正确了解
多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学获得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生从一开始了解这些内容和建立起对它的看法,都源自老师的教学方式。因为严肃的教学内容是固定的,但是方法是“活”的。学生很容易收到老师教学方式的影响,产生不一样的看法。
例如,在一开始教学前,会询问大家对这门课的看法,想知道学生一开始的想法。大部分学生回答我:这门学科听起来就很枯燥,打开书本也有很多理论化的“死知识”。让他们难以产生太多的兴趣。更多学生会选择“死记硬背”或者靠刷题来接受这些内容。我会通过实例讲解来告诉学生,这些文字理解下来的实际用处,不仅仅是学习考试,还有生活。让学生从开始,放下一定的成见和戒备来学习,对后面的学习来说起到了良好的开头作用。
二、打开道德和法治学习的新方式
(一)趣味课堂,增强活力
提到道德和法治,有非常多的生活和社会例子,教师可以由此让学生不仅仅拓宽视野,也从中让书本知识活学活用,回归课堂。通过课堂上一定的视频学习,让学生去了解道德法治中做的好的节目,例如《法律讲堂》《天网》等,让学生产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认同正确的道德观和守法的做法,反对和绝对不做任何违法乱纪的行为。
例如,初中阶段好奇心的驱使让学生对视频和图文的兴趣会更大。于是,我通过让学生办课文手抄报,以及增强PPT内容的表现力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接受阶段更加活跃,参与度更高,对这些内容的了解也更加深入。
(二)师生互动,尊重了解
在活跃的良好教学氛围下,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起友好平等,稳步发展的良好关系。在学生犯思想道德错误的时候,既要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也要通过恰当的话让学生意识的错误的严肃性,保证不再犯,避免问题的再发生。在进行法治的教育时,可以带动学生多讨论多研究,既要让学生做一个知法守法的好公民,也要让学生意识到法律也需要不断的进步,指引有感学生,让学生在心中燃起“为我国法律事业”有所貢献的火苗。
例如,我在讲到“社会正义”的时候,向学生提问:他们眼里的社会正义应该是什么样的。非常多的学生提出了自己对于这一方面的构想,无论是否理想化,我都做出了肯定。但是我把问题更加深入:什么样的法治,会实现你们的社会正义。学生们陷入了沉思。这样的结果也是,我们需要教会学生应该学会什么,我告诉学生:除了提出问题,构想正确做法,更要去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应该有这样的觉悟和思考起点,对于这门课教师教给学生的内容理解和影响也很有帮助。
三、多元化教学思想
(一)启发思想
相较于教师通过灌输理论化的知识而言,学生更容易掌握的方式应该是:学生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旁敲侧击”去启发学生产生疑问,提出疑问,并解决疑问的方式。要想让课堂活跃起来就要不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被动学习的角度转向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小主人,教师把控好课堂的节奏和记律,通过教师的引导启发,让学习的知识更好的被学生掌握。
例如,我在教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时候,经常提到总结理解这两个词。我会通过随机抽取学生来解析一段话或者一个事例的方法,启发学生的主动发散性思维,让学生把联系起来的内容和理解都可以毫无顾忌的分享给大家,让其余学生也可以收获更多不一样的观点。实现课堂的互动性和活跃性,我也可以了解学生的问题,进行下一步指导。
(二)师生共同学习进步
作为一门教育课程的老师,我依然坚持学习才能不断进步的原则。经常会选择阅读和观看大量道德和法治的书籍视频。对于国家不断更新和社会的热点话题和热点知识都跟进了解,并且乐于将“新”的事件和观点,在结合学校的教学内容基础之上,分享给学生。让学生对新的事件,从原有知识的角度去理解,获得更深的认知。
例如,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这一课上,我通过结合本年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评选文章,以及评选原因,让学生从“感动”的角度出发,从行为上看,理解中华民族的传承精神,劳动精神,奉献精神。让学生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传承,和社会推动的主流道德思想。让这些正能量的价值观与道德法治的联系性,由表及里的体现给学生,从最朴素接地气的方面让学生感触颇深。
四、结语
摒弃旧的不好的观念,用崭新正确的思维去教导学生“道德和法治”的内容,丰富的内容本身就是不断学习和吸收的结果。因此,在提升教师教育水平,充实教学内容,以及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的做到让“死板的教育文字”流动在书本上,深入学生内心,从考试教育中“活”起来,真正的进入学生的生活之中。
参考文献:
[1]张彦华.浅析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完善[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1(02).
(作者单位:八步区信都镇第一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