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景春
一
放学了,刚上小学的女儿回到家,愁眉不展,气鼓鼓地把书包扔到沙发上,好像在生什么闷气,一改平时活泼可爱的样子,然后拿出一张卷子,独自跑到窗子前,呆呆地望着,谁和她搭话都爱理不理。
到底怎么啦?我很奇怪,悄悄地走过去,怕惹她生气。走到她身边时,我用手轻轻抚摸她那圆圆的脸蛋,拿过她手中的那张卷子,轻声问她怎么啦。
她慢慢地转过身来,很委屈的样子,似乎不情愿地说,爸爸,段考没考好,数学才拿了98分。声音低低的,低得只有自己听得见。
够了,拿到90以上就可以了,孩子!我连连夸奖,翘起大拇指,把她紧紧地抱在怀里。
我认认真真地把孩子的数学试卷看了一遍,发现没什么大问题,只是算到“6”和“9”时,由于走眼,算错了。这不算什么错误,粗心是小孩子常犯的毛病。
不要说走眼,就是有些题目不会做,也是理所当然的。知识海洋浩瀚无边,谁人能够全都把它掌握?更何况正在成长发育的孩子呢?
我微微一笑,握住孩子那白白的小手,认真地跟她说,孩子别考100分,努力去学书本,尽力去完成作业,就可以了。这仅仅是书面知识,还有很多东西要学呢。
孩子看到我毫不在乎的表情,那种沮丧的心情慢慢消失了,蹦蹦跳跳地走开,拿起那堆积木高高兴兴地玩起来。
是呀,小孩那么小,天真活泼,喜欢唱歌跳舞,有很多快乐的事情等她去享受。楼下的小朋友在追追闹闹,做着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一个个玩得那么尽兴,朗朗的笑声不时传来。一些要好的小伙伴在下面扯开嗓子,大声地呼唤女儿的名字。女儿迫不及待地换上运动鞋,咚咚地跑下去,融入那片欢乐的海洋。如果老是想着100分,她怎么会有心情去做游戏呢。
还有,女儿可以拿出她那花花绿绿的水彩笔,尽情地勾画她心中最美丽的绿树蓝天,飞上一两只可爱的小鸟。面对白雪皑皑的大地,女儿总是充满好奇,歪着小脑袋问这问那。如果总是想着100分,头脑里装满密密麻麻的数据,她的想象能像快乐的小鸟一样自由的飞翔吗?
家里的地板有些脏了,女儿拖来拖把,在地板上来回地拖着,即使小小的身子觉得非常吃力,汗水不断渗出,但她还是忙得不亦乐乎。如果心里面老是想着100分,女儿会觉得她的任务只是要分数,没有想到地板脏了,需要人(包括自己)付出劳动。
知识是多方面的,100分只是代表其中的一部分。人生有很多需要去学,把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抽出来,学习更多切实有用的东西,让孩子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拥有一颗健全的心灵,在往后的日子里慢慢享受自己的人生。
二
成绩是次要的,主要是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学习兴趣。
女儿总是喜欢听故事,只要是没出去找其他小朋友玩,或者电视没什么好看的动画片。她便乐颠乐颠地跑过来,拽着我的手,仰着小脸,缠着我讲个故事。
工作很忙,总是没时间找些童话故事书,只能滔滔不绝地给她讲一番;很多时候临时编个小故事哄哄她,应付了事。幸亏自己是个语文老师,平时又喜欢写点东西,有时候自然能应付两下。她总是亮着一双黑黑的眼睛,歪着小脑袋,聚精会神地听着,很入迷的样子。
有时候,故事编着编着,突然思路断了。我抓头搔耳,左思右想,实在想不出,只好在那里愣着。女儿呢,可急了。眼睛睁得更大了,一句接一句地问:“后来呢?”
我是把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改编的。我是说小女孩在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已经去世了,只留下她和她的奶奶相依为命。奶奶很疼爱她,每天早早起来帮她梳漂亮的小辫子,带她到奶奶的面包作坊那里玩。奶奶帮别人劳动,顺便带给她甜甜的面包。她们俩快快乐乐地在一起生活。后来奶奶病了。编到这里的时候,我突然想到奶奶为什么病了,还没交代清楚,便想着如何自圆其说。
一听说,奶奶病了,女儿就急得不得了,拼命地问后来呢后来呢。我知道她很关心小女孩的命运。看她那急切的样子,像是发生在她身边一样,我不敢再过多地想什么了,赶紧往下编,说奶奶病越来越重,最后离开了小女孩。
后来呢,后来呢。女儿的心情越来越急切了,急得乌黑的眼睛滚下几颗晶莹的泪。我知道她的好奇心很强,然后故意买了个关子,让她想象下去,想好了,我再继续讲下去。
她双手撑住胖胖的下巴,乌黑的眼珠在不停地转着,许久,才喃喃说道,那肯定是幼儿园的小朋友来陪伴小女孩哩。我接着把故事原原本本地给她讲完,她才意犹未尽地走开。
以后,讲故事,做事情,女儿特别喜欢问“后来呢”这类问题。我总是不厌其烦地解释,尽管有时很忙,也总不愿打断她这种旺盛的好奇心。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盘根问底的心理,面对着五彩缤纷的世界,一切都那样的新鲜,他们都想弄个明白。尤其是喜欢听故事,那些精彩的童话故事常常让他们沉浸在动人的故事中,一环扣一环,他们和故事的主人公一起喜怒哀乐。即使是故事讲完了,孩子还要问:“后来呢?”“ 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哪里?”
遇到一个又一个的“后来呢”,聪明的家长一般不会胡乱搪塞,更不会不耐烦地打断他们的问话,而是耐着性子,慢慢地引導,让孩子在问题的思考中得到一些快乐。
对于小孩子来说,故事无论讲多长,永远没有完结,他希望大人永远讲下去。如果我们有意识把故事讲一半,吊起他们的胃口,让他们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续说他们认为要发生的结果。大人可以作一定的引导。等到他们想象结束后,家长就把故事书给他们看,比较自己的想象跟书里描写有什么不同,最大限度地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有了浓厚的兴趣,不拿一百分也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