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城县袁店回族乡明唐王陵考

2020-06-22 13:00朱世欣
大观 2020年4期
关键词:考证古迹

摘 要:在方城县袁店回族乡,北侧罗汉山和东侧丰山,西侧和南侧袁店河包围之中,疑似明代唐王爷的陵墓所在地。当地至今有地面文物石马两头,汉白玉石柱多个,曾有石龙、石羊等文物遗失。当地的地理环境有人造的迹象,地名和传说也与唐王陵相呼应,祭祀等风俗也和附近有王爷陵墓吻合。

关键词:明唐王陵;唐王墓;古迹;考证

一、文物资料佐证

在袁店回族乡山庄村和新庄村,有多处文物,有待考证。

新庄村,有石马一只,今日仍在村边矗立,高约1.2米,长约1米,有明显的明代文物特征。

在山庄村南侧,有石马、石羊等文物,40岁以上的村民都见过有石龙,与石马相当大小的方形石,上面雕刻有二龙戏珠。20世纪90年代石羊、石马、石龙被盗,如今只剩下石马一只,比辛庄村石马大。现在村南依然有三个疑似门柱,横梁有凹槽,与两个竖柱的凸出照应。石柱是汉白玉材质,在日光下晶晶闪亮,以铁器凿之,有红色渗出。在山庄村东侧的丰山上,有半块石碑,是光绪年间重修丰山而刻。根据记载,原来丰山之上有南海观音殿、千佛殿等,香火兴盛。山庄村南,疑冢附近,有大的古院落,2018年院落最后一个房屋被拆掉。

二、地理环境、村名的佐证

从地理环境而言,这里形成了典型的三面环山、三面环水的格局。

袁店乡境内有罗汉山,东西方向蜿蜒开去,山顶是平的,如同马鞍,山东头如古代美女发髻,向南延伸有高岭,高岭南端是丰山,状如官印。罗汉山向西南,跨过一条袁店河,依然是几个山头连成的山脉,其中高处是宝山寺,和丰山相对而峙。整个山脉,自南向北望,如同圈椅,两侧各有扶手。

袁店河自北向南流,在圈椅内山庄村西南角向东转了90度弯,向东而行。丰山脚下有条溪流(俗称东小河),由罗汉山季节性流水加上丰山脚下泉水形成,自北向南在山庄村东南角交汇,一起向南流入唐河。

这些地理环境有人为的迹象。自罗汉山而下,有两条沟,自北向南贯穿多个村子,自山庄村分别汇入袁店河和东小河。这些沟,在夏季起到了很好的排洪效果,使这里旱涝保收,尤其是保护了几个石马、石羊遗址不受水灾。而且,西沟在新庄和山庄之间,从山庄西侧流入袁店河。

东小河是地下泉水冒出,其源头村落名竹园。地下泉水加上罗汉山流来的季节河流,径流细细蜿蜒。在山庄村东侧,均匀分布有五个大水潭,形如一串葫芦。这些葫芦状水潭,起到了很好的旱涝调节作用。据村民回忆,南边三个水潭名称分别是小庙坑、马匹潭(音)、老鳖头。小庙坑旁边,正对着山上寺庙,有传统的戏台。高高的戏台前,有一圆形大块广场,正好供村民看戏。这些地理环境,有很明显的人为设计元素,疑似当年有人在这里进行整体设计。

而圈椅内的村名,也很有特色。山庄、新庄疑似山冢、新冢的音传。以山庄、新庄中间地带为中心,等距离三角的东北,有个靳庄,疑似建冢的音传,因为该村并无靳姓人家。在靳庄北侧,紧挨着一个滹沱村,在佛教中,这是哭台的意思。在这几个村的北侧,与山庄村垂直有二郎庙、礼台、郭庄、陈茨园、小秦庄等村,紧密挨在一起,疑似好几个村名以山庄为中心命名。在这几个村东侧,有四里营村,王姓人在此聚居,疑似原来守墓的兵营转变而来。

三、民俗、民间传说的佐证

在当地,整个圈椅所见范围内,虽然其他山头都高过丰山,但只有丰山上有古寺庙,而且周围居民过节烧香都来此山。丰山下的山庄村每到清明节都会舞龙舞狮和起戏,方圆二十里内只有这个村子有这一传统。戏台就在村子东南,戏台地高两米左右,是一块高地,前有平整的一大块低地,供看戏人就坐,疑似人工设计。与丰山上庙宇相对,仅隔一条东小河。村里有传说,东小河是人工挖掘。

春节期间,山庄村有舞龍舞狮的习俗,周围村庄没有。山庄村还有习武传统,周围村庄没有。山庄村大姓为姬姓,从方城西侧解庄搬迁而来。解庄有习武传统,而且山庄姬姓习武从解庄传承而来,疑似解庄为古代兵营,负责分配守墓人员至山庄村。

四里营村,王姓聚居,但是此地王姓有不与朱姓通婚的习俗。在当地民间有传说,山庄的古墓是唐家坟,唐家号称唐半城,家在城里(方城或南阳)。而且,传说唐家还有一个墓地,一个真一个假,那个在城边。这与朱元璋分封儿子,分到南阳府的唐王有很大关联,南阳之地多为唐王地。《南阳府志校注》在南阳县条下加注:“明唐府庄田在南阳为多。《明实录》成化十一年正月,以南阳府闲地一百四十顷,赐唐王芝址,从王请也。唐王聿键奏言:臣有庄田数百顷。《雍正通志》南阳除店府地三百七十二顷余,诸王庄租重尤苦于庄头,见《明史。食货志》。”①明代南阳唐王墓在紫山,而且紫山旁也有丰山。这些与史料相符,疑似到了清代,隐朱姓为唐。

据《裕州志》记载,明代在方城的有顺阳王朱有烜,谥号怀庄,墓地在上蔡县重阳街道金井吴村。②堵阳王朱同鉣,周懿王子埅庶六子,谥安僖。唐宪王朱琼炬之子,舞阳王芝址,后被封唐庄王。方城王朱諟靡,伊安王朱勉堡之子,谥怀僖。③

在新庄村,相传这里是唐家唐可大的坟。可疑的是,这个唐可大,清代董学礼编纂的《裕州志》中有记载,明末清初人,是孤儿,但是博览群书,不曾做官,只是兴办义学。更可疑的是其女儿,嫁给了方城籍将军吴阿衡的孙子。此事在吴阿衡墓碑上有记载,“孙男一、惟良,尚幼,聘选贡唐可大女。孙女一、未字”④。

吴阿衡,是明故己未科进士、兵部右侍郎、加服俸一级、并督察院右副督御使,是明末清初抗清知名将军。这样一个孤儿,能够受到良好教育,而且与将军联姻,疑似是唐王后代,清初改名,祖坟地隐居。此外,在方城县城吴阿衡墓周围,有一个朱家村,说明吴家和朱家有着相对紧密的联系。

四、县志等相关文字佐证

方城县县志记载,关于《方城八景》古已有之。在南宋、金时期,北方金政权南阳令元好问(1190-1257)写的《方城八景》中,第七首描述的是这个地方的风景。⑤

在明嘉靖刻本《裕州志》中,对罗汉山的秀丽风光赞不绝口,以杭州来媲美此地。罗汉山,在州西三十里,旧名罗蛮山。知州许纶有诗:为寻民瘼得来逰陟。尽蛮山最上头,四面烟峦从地拱,一团清气在空浮,招提境界无多地,罗汉传来有几秋,极目天南隔云树,五湖尽处是杭州。⑥

《裕州志》共六卷,明嘉靖刻本,第243页古迹志中,有对罗汉山上云居寺的重修描述。从这里可以看出,“罗汉知谁为立名”,罗汉山名字已有,但是并无宗教印迹。从元代,此地开始有佛教设庙,明代洪武十九年又重修云居寺。

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清代知州董学礼修成《裕州志》,在对罗汉山的描述中记载:罗汉山,在州西三十里,因杜罗汉坐化于此,夜间常放光明,遂以罗汉名山,山巅建塔,刻罗汉像于内,迄今奉祀不绝,祈雨辙应。⑦后面有《裕州八景》,第八首依然是描写罗汉山。⑧

罗汉睛岚(清·董学礼)⑨

因杜罗汉示寂于此,故以名山。山形如马,鞍上有浮图三级,高标插汉,山光黛色,远望如画。当雨霁新晴,岚气欲飞,如可掬也。

韫玉含辉岂偶然,马鞍山色倍多妍。

黛光不惜春初草,岚气常笼霁后天。

嫣润那思摩诘画,丹青何必米家船。

应知自有钟灵处,不在金光舍利圆。

这里,杜罗汉、浮图、摩诘、金光舍利等描述,已经带有明显的佛教色彩,说明佛教在此地已经蔚然成风,成为一景。

从两首诗看来,罗汉山古名一直未改,但是此地佛教在元明时期兴盛,清代蔚然成风。

综上所述,方城县袁店回族乡极有可能是明代某一唐王陵墓,以明初唐王或明末唐裕王朱器墭(追封)和唐王朱聿键(隆武帝)可能性更大。此地文物和相关资料亟待考察保护。

注释:

①马怀云:《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评述,《河南图书馆学刊》1993年第3期,第72页。

②辛革:《明代顺阳王墓所见金簪》,载《中原文物》2009年第4期,第90-94页。

③董学礼、宋名立:《裕州志》,王凌云、杜绪赞修,张嘉谋纂,第277-278页。

④见今方城县吴阿衡墓碑。

⑤明《裕州志》,明嘉靖刻本。

⑥(嘉靖)裕州志6卷,明嘉靖刻本,第27-28页。

⑦(乾隆)裕州志6卷,裕州志卷之一,清康熙修乾隆補刊本,第49页。

⑧董学礼、宋名立:《裕州志》,王凌云、杜绪赞修,张嘉谋纂。

⑨(乾隆)裕州志6卷,裕州志卷之六,清康熙修乾隆補刊本,第558页。

作者简介:

朱世欣,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政策和区域發展。

猜你喜欢
考证古迹
古迹遗址探险手册
京都古迹
香港红楼被紧急列为暂定古迹
《红楼梦》与《聊斋志异》联系初考
高职院校技能竞赛保障体系
芜湖《商务日报》档案之发现及初步研究
基于考证与实操并举的会计专业改革与实践研究
基于考证与实操并举的会计专业改革与实践研究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中国主要的历史名迹China’s Top Historical S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