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当代艺术的私摄影兴起研究

2020-06-22 13:00刘一麟
大观 2020年4期
关键词:当代艺术

刘一麟

摘 要:文章以私摄影为线索,研究讨论了私摄影概念在日本的建立与发展,以几位不同时代私摄影题材的摄影家作品为例,试图从中找到艺术家理念的联系,探究日本私摄影的风格及其表达观念,寻找私摄影题材作品的异同,并通过大众的作品评价,梳理日本战后私摄影的发展。

关键词:私摄影;当代艺术;战后摄影

一、现实主义摄影的衰落

随着杂志出版业在日本的兴旺发展,1950年左右,土门拳所倡导的写实主义摄影风靡一时。土门拳反对当时日本大多数沙龙所流行的画意摄影风格,倡导写实主义摄影,认为拘泥于瞬间的表情是非常愚蠢的,为拍摄者所支配是拍不出像样照片的,倡导绝对非表演的绝对快拍。土门拳提出的摄影理论影响了相当一部分的日本摄影人,现实主义摄影的题材大多都是记录日本战后苛刻的生活状态与尖锐社会现象,属于纪实摄影范畴。一大批的摄影人在其担任评委的《相机》杂志中投稿,可以说20世纪50年代前半段,写实主义摄影非常兴盛,写实主义的拍摄题材与理念从本质上说顺应了当时日本社会的客观条件,大量的写实主义作品映射了当时日本人矛盾的生活状态。但在20世纪50年代后半段,由于写实主义拍摄的题材大多为退伍军人、流浪汉、劳动者,过于单一,画面形式也都大多趋于雷同,摄影者大多互相模仿,被当时很多批评家所批评,甚至被称为“乞丐摄影”,写实主义逐渐变成了毫无思想感情的形式化主义。写实主义摄影虽为日本摄影做出了不可埋没的贡献,但缺乏拍摄者观点与创新性仅仅客观地发挥摄影本质的记录性,似乎并不能满足新时代的摄影需求。

二、细江英公作品解析

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也因世界范围的摄影发展,私摄影的观念逐渐进入了日本大众的视野当中。细江英公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摄影创作,创作初期也深受土门拳现实主义的影响,但他很早便对现实主义摄影进行了反思。他指出个人与社会之间是相互作用与关联的关系,没有对自我私人性的思考与认识,创作者也很难真正理解社会现象,与个人意趣完全脱离,作品便很容易停留在形式与表面,同时如果不和时代所发生的事情发生关系,也很难看清自己。他用球体来比喻他自己的摄影观,一极是主观,另一极是客观。细江英公的作品通过人为的摆布、演绎、拍摄过程加入了很多主观的元素,用一种超现实的方式表现了他私人眼中的灵与肉。无论是“男人女人”系利及重新审视自己后的“拥抱”系列,还是拍摄三岛由纪夫的《蔷薇刑》,其作品中种族与性别肤色的矛盾、肌肉骨骼的硬朗与画面整洁的静美统一,使人过目难忘。

三、荒木经惟爱的出发与延续

同样是以私人视野为出发点,荒木经惟将他与阳子的爱情故事拍出了死亡的味道,摄影作品书《感伤的旅程》中,108张照片贯穿了他与妻子阳子从新婚蜜月直到后来阳子的不幸病逝的过程。阳子死后,极度悲伤的荒木经惟说他只拍摄天空,直到阳子去世同年的5月,他在自家阳台上拍完了画册最后的一张天空。荒木经惟的私摄影透露着对阳子浓浓的个人情感。荒木经惟拍摄的阳子,在爱意的背后看见一种不怨不哀的悲伤,阳子去世后拍摄的空旷天空也更像荒木经惟的一声轻叹,这种情感也是再典型不过的日式情感。荒木经惟一生的作品都饱受争议,被外界诟病不尊重女性,只拍摄捆绑、过激的情色人体,着实是一個争议不断的摄影师,但从他拍摄的作品中,不难看出拍摄阳子的手段与最终影像的风格,与拍摄其他人差别很大,可以看出被摄者身份关系的不同也很大程度影响着荒木经惟的私摄影表现。荒木经惟从未间断用他的“爱”与“色眼”来进行他个人眼中最真实的私摄影创作:情欲是一种挣扎,生命是一种即逝。

四、细仓真弓的私摄影

私摄影新锐女性摄影艺术家细仓真弓的画册Jubilee,翻开画册就像进入了一个彩色的世界,拍摄的对象是年轻男孩、植物、岩石、有色金属、夜店。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元素被编入到画册中。尽管颜色看似多样,没有规律,但是仔细发觉这些颜色都有着某种明确的指向性,这些意识来自于细仓真弓对颜色的敏锐直觉。蓝色、紫色、红色、黄色、绿色,这些象征着热血、活力、沉静、神秘而又浪漫的色彩让整个画面有了新的意义,这与表现的主体“当代年轻人”所展现的特征不谋而合。Jubilee有欢乐之意,作品是细仓真弓于2012至2017年间在日本东京、福岛,中国香港、厦门以及其他东南地区拍摄的照片汇总,她用独特的女性视角拍摄年轻人常常会去的地方、普通的城市景观及城市碎片。年轻的男性模特裸露,摄影艺术家运用滤色镜主观给被摄体附着一层有象征意义的颜色。这种拍摄手法,不光成功表现了年轻人的身体与欲望,也暗示着一种蠢蠢欲动的冲动意味。颜色的真正用意细仓真弓并没有明确解释,这种视觉心理冲击后留下的想象空间让作品观者会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去想象、去对接、去建立联系。她希望在观看整本书的过程中,观者能够产生“触摸”的感觉。对于皮肤的肌理、树皮的纹路、矿石的表面等等,细仓认为表现它们都是平等的。细仓真弓将两种看似毫不相干的存在并置在一起(这种并置形式上有一些抽离现实的结果),描绘了当今年轻人感性且强有力的日常感受,因自然流畅的表达与独特风格所渲染出的自我色彩,而获得极高评价。摄影史上,女性大多是被男性艺术家进行拍摄和描绘的,我们却很少看到由女性摄影师来描绘女性或者女性摄影师来描绘男性。细仓真弓的私摄影视角就是女性观看男性,细仓真弓的摄影不单单是对青春的解读,也是一种女性视角的展现。她曾在一次访谈中谈到:“一直以来都是男性艺术家描绘女性,女性总是作为被观看的对象,我想通过作品表现女性如何观看男性,以及女性如何观看女性。”细仓真弓的私摄影,不仅仅是拍摄她感受的青春痕迹,也是在寻找男性视角与女性视角相互观看的一种社会关系(图1)。

五、私摄影的大众争议

通过题材对比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细江英公、荒木经惟,还是这些年轻的私摄影代表,私摄影拍摄的题材大多都是与裸体有关,甚至有人看到有裸露的照片,就都归在私摄影的概念里,私摄影题材从未少过争议。这个可能是大众理解有一些纰漏和误差,不可否认私摄影确实总是出现裸露画面,但更多的私摄影作品是在阐述作者个体与社会的关系,重要的是拍摄者与被摄者他们之间的关系与感情联系。私摄影都与私密有关,所以性符号才总会出现在画面里,这些裸露甚至有些极端的作品中放在日本社会显得顺理成章。在这些摄影师看来,狂热的情感表现不受道德的制约与约束,而是一种更加坦然的态度,这也是私摄影题材在日本大量产出的原因之一。20世纪70年代左右期间可以说是日本战后摄影的巅峰,私摄影也作为新潮流出现,并影响着日本摄影圈至今。得益于日本相机技术自动化的发展,相机变得更加小巧轻便,在器材工具上更加适合私摄影题材拍摄个人碎片生活或者身边朋友的拍摄方式。摄影评论家大竹昭子在日本摄影年轻一代的研究中发现,越来越多的日本年轻摄影家更愿意拍摄私摄影题材或者在观念上有类似之处的作品,大竹昭子称为这是“新潮流的出现”。可以说私摄影在世界范围和日本的兴起都是一种必然的结果,这并不只是一种摄影的“青春期”,私摄影在观念上讨论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这种方式,也无意顺应了摄影媒介在当代艺术中所扮演的角色。

参考文献;

[1]大竹昭子.日本摄影50年[M].北京: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17.

[2]杉本博司.艺术的起源[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单位:

鲁迅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当代艺术
中国当代艺术研究
当代艺术拓展城市文化新“绿洲”
赵强
赵强
克里夫兰当代艺术三年展论坛
ART021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开幕
西安美术馆中心成立 中国国家当代艺术档案库
中国当代艺术协会副主席
《当代艺术》封面艺术家新年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