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翔宇
(哈尔滨商业大学轻工学院16 级包装工程二班,黑龙江 哈尔滨150000)
药品包装是保障药品安全的重要环节,药品包装科学的结构和视觉设计可以为药品的安全使用创造良好的条件。目前,在我国药品市场中,大多数儿童药品包装都不具备儿童保护的功能。即便是进口药品,为了节省成本,也会从药品包装下手,使包装失去被儿童误食的保护功能,缺乏安全包装性。我国药品监督管理机构尚未对儿童药品安全包装进行规范,但儿童药品包装安全性已经引起消费者的广泛关注[1]。
1.1 包装开启方便易误食。据“全球儿童安全组织”统计,美国每年大约有5.9 万名儿童因为药物中毒而被紧急送医。在这些案例当中,以3 岁以下幼童的人数比率最高。药物中毒案件不只与幼童服药有关,有些案例因为误食维他命、甚至尿布疹乳霜而引起。统计显示,全美儿童药物中毒案例当中,高达48%的案例是小朋友拿到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所服用的药品,结果误食导致药物中毒。由于药品包装打开过于方便,儿童能轻易打开,所以这成为儿童误食药品一大原因[2-4]。
1.2 包装计量不精确易服药过量。Zed 等[5]通过系统评价发现,儿童因居家不良药物事件而导致的急诊入院率和住院率分别为0.5%~3.3%和0.16%~4.3%,其中20.3%~66.7%是可预防的。有研究发现,门诊可预防的儿童不良药物事件率为3%,其中约70%是因为儿童监护人用药错误导致。[5]我国84.9%的儿童存在居家用药安全隐患,其中72.5%的家长会擅自停药;且儿童药物中毒现象不断增多,其中86%的儿童药物中毒事件发生在居家用药过程中。有的家长为了使儿童尽早痊愈,擅自加大剂量,有的家长认为成人药效强,用成人药喂儿童,比如治腹泻时用诺氟沙星胶囊,此药对儿童肾脏有损伤。成人复方新诺明片,儿童长期服用会严重毒害肾脏,还可能诱发贫血症等[6]。流行病学调查证明,90%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治疗时用抗生素是不合适的,而且长期使用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抗生素,会对孩子听神经造成影响,甚至耳聋。可见,由于儿童机体不完善和免疫系统功能薄弱,药品副作用对儿童的伤害是非常大的。此外,有些家长只是看到儿童吃了药之后,稍微起了点作用,就加大剂量,然后引起儿童机体不适,产生不良反应。所以儿童药品必须设定最小有效剂量,否则将会对儿童机体造成伤害,甚至有可能造成儿童的终身遗憾。
1.3 夸大包装、过度包装增加成本。目前,儿童药品普遍存在夸大包装和过度包装问题,有时里面只有一小板药或者一支药,但是包装设计很大,特别是贵重药品,令人产生买贵重药品会有物有所值的想法。例如:市场中的头孢曲松钠和普伐他汀钠片,里面药品所占的位置不及药品包装空间的一半,这样导致材料浪费,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包装要根据药品实际需要来设计,要适宜。
此外,药品内外包装普遍存在过度包装问题,不仅是对材料的浪费,而且还对其他环节造成浪费,例如:贮存运输,封装和使用带来诸多不方便。比如,现在市场上的滴眼药液和感冒口服液等药品包装,这些包装通常都会有3~4 层,即由玻璃瓶或塑料瓶盛装药液,然后以塑料薄膜裹包药瓶,再将裹包好塑料薄膜的药瓶放置在塑料热成型罩壳里,形成贴体包装,以避免因外包装盒过大而导致药瓶在包装盒里晃动。这种包装外观虽然美观大气,但其内在的多层包装浪费了较多的材料,严重包装过度。
目前,全球儿童安全组织不仅对儿童药品加大了关注,而且还对儿童药品包装人性化设计加大监督力度。要解决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从包装防误食设计、小计量包装、简便包装三个方面入手。
2.1 研发儿童药品防误食包装。防误食包装设计是通过包装的结构、装潢以及标志,来预防儿童误吃药品而产生危害的设计[7]。儿童包装防误食设计的作用是:(1)通过包装结构改进可以减少儿童打开药品次数,从而减少误食药品的机率;(2)通过儿童对颜色的灵敏度,提示儿童药品具有危险和提高注意力;(3)家长可以通过特殊标志教育儿童们不要触碰这些药品,从而提高儿童对药品的安全意识。
现有儿童药品多以盒装和瓶装。盒装一般用于感冒药和清热片,药品采用泡罩封装,对于儿童来说,打开纸板包装拿取药片轻而易举,无任何障碍。若对包装结构稍加改进,即可增加开启障碍,提高安全性[8-9]。如图1 插底式包装盒设计,不仅能增加包装的坚固性,还给儿童打开药品包装增加障碍。
瓶装:一般包装维生素和其他补充药品,没有过多的复杂设计,对于有点力气的儿童来说,打开这个瓶盖都非常容易。若改为压盖式瓶盖,防开启效果将更好,能大大减低儿童打开药品次数,从而减少儿童误吃药品的机会。(如图2)
图1 插底式包装盒
图2 压盖式瓶盖
2.2 设计最小有效剂量包装。设计最小有效剂量包装,可增加用药计量的准确性。最小有效剂量,亦称“临界剂量”或“阈值”,指毒剂经皮肤渗透、伤口、注射、口服等途径进入人体后,能引起轻微中毒症状,但是剂量的多少会影响药效。通过这个线索,我们可以经过多次实验测试一般儿童所能承受的最小有效剂量。设计最小有效剂量包装,一是有利于测试儿童机体是否对此药品产生抗体,从而抗拒此药品产生不良反应;二是有利于儿童在机体不完善的情况下,把药品当做辅助工具来对抗病原,从而促使免疫系统产生相关的抗体预防以后相似的病原和完善自身机体免疫系统[10]。
2.3 适度简化包装。对于目前儿童药品包装特别是昂贵的药品,外包装盒的空间利用率并不高。即增加消费者的经济负担,还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儿童药品外包装设计在满足容量和强度需求的基础上应尽量简化,使外包装盒的利用率更高。这样不仅减少运输和贮存成本,还提高社会流通效率。
国际上对儿童药品包装安全的研究很早就已经开始了,例如美国在1974 年就有立法强制要求实行儿童口服液的安全包装。但儿童药品安全包装对很多国人来说还比较陌生,部分国内儿童药品在包装设计上仅仅满足了最为基本的保护、运输功能,普遍存在重研制、轻包装的问题。加之我国儿童药品市场化程度较低,利润较少,部分企业为降低成本,并不注重儿童安全用药品问题,致使儿童药品包装设计结构简单、缺乏安全防护措施。我国拥有3 亿儿童,儿童的用药安全直接关系到千千万万家庭的幸福,研发新颖、有创意符合消费者心理的儿童药品包装能够引导儿童正确安全用药,赢得更多的消费者,扩大市场占有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