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洋
(辽宁省基础测绘院,辽宁 锦州121000)
所谓资源枯竭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进入后面、晚期或末期阶段,其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1]。伴随着资源开采利用的同时,地上以及地下大量的土地被占用。尤其是近些年来先进的装备以及开采技术,使我国的不可再生资源的开采状况加剧,城市的资源枯竭步伐加快。而与之伴随的土地资源浪费、人力资源冗余、地面沉降破坏以及地下水位下降等次生影响变得愈发突出。在城市对资源开采依赖性较大时,就会带来城市经济发展极不稳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等问题,为地区带来许多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2]。因此,有效的促进城市的多产业发展,助力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区位于我国北部,地形为非常典型的低山丘陵区,周边山脉绵延深远,峡谷沟壑纵横。西北方向地势高、东南地势低,区域内河流顺势向南流淌。其间山脉走向多为东北- 西南方向,从地质构造上来看,它属华北陆台地燕山淮地槽。此外,研究区矿藏丰富,其中金属、非金属矿产资源高达近30 种,主要有有煤炭、金、银、锰、钼、陶土、石灰石、大理石、方解石、硅石和白云石等等,其中煤炭以及各类石料储备尤其丰富。研究区矿藏开采历史悠久,如今已经进入资源枯竭期。
本文以研究区的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为依托,主要从研究区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进行了分析,并最终提出了地区转型发展的一些建议[3]。以下为分析的四个具体方向:
(1)在地表覆盖方面对其耕地、园地、林地、水域以及各种构筑物进行了整体的统计与分析;
(2)在国情要素方面,通过单位院落以及尾矿库等信息,结合影像数据对研究区的矿区影响范围进行了分析;
(3)应用了地区的水系、路网等数据对研究区的自然要素分布状况和地区交通状况进行了评估;
(4)引入了研究区周边地区的数据库,应用了行政区划数据层对研究区的内部资源分布和外部资源利用状况进行了拓展。
按照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地表覆盖数据库成果[4],本文一共将其划分为耕地、林地、园地、草地、居民地、道路、水系、矿区用地以及其他用地九个大类,其地表覆盖状况及各类地物要素占比分别如图1(a)和1(b)所示:
图1 研究区土地利用状况图
在国情要素方面,本文对研究区内的水系以及路网状况进行了提取。对研究区的重要水系以及主要交通进行了分析[5]。除此之外,还对研究区以及与其相邻的四个地区的路网密度进行了计算,为研究区的发展情况提供横向对比依据。水系及路网分布图分别如图2 和3 所示,路网密度比对表参见表1。
图2 研究区水系分布图
图3 研究区路网分布图
表1 路网密度比对表
矿区用地是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一种常见土地利用类型[6]。如图1(b)所示,它的地表面积占比虽然不大,但是它却影响深远。结合本文主题,这里不去探讨矿区为建筑物和道路带来的财产损失,单讨论因其沉降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对耕地的影响范围。本文在此根据国情要素单位院落层提取出研究区各个矿区的位置,然后保守按1km 影响范围做缓冲区,分析其对农田的影响范围。结果表明至少有24.9km2的耕地资源受到其影响。矿区影响范围与耕地的叠加图如图4 所示。其中,蓝灰色区域为矿区的影响范围,土灰色地区为耕地分布。
图4 矿区影响范围图
除了对以上几项分析以外,本文还根据数据库对研究区周边及各地区的旅游资源和医院学校等公共基础设施进行了分析[7]。与此同时,也根据相关资料对周边地区的经济状况进行统计。研究区及其周边景点情况如图5 所示,图6 对研究区的医院学校等分布状况进行了显示,而表2 则是对研究区及其周边几个地区公共设施服务能力的横向对比表。
图5 研究区周边景点分布图
图6 研究区公共设施分布图
表2 公共设施分布情况比对表
通过对研究区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的分析,可以得出该地区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向进行转型,发展地区经济。
旅游业是具有极大的潜力[8]。从地表覆盖数据可以看出研究区多山多树木,可以考虑因地制宜发展一个森林公园或者开拓一条爬山线路,能够很好的迎合现代人注重养生、多去户外运动感受自然的旅游理念;另外,研究区内还有一个蓄水量超过一亿立方米的大型水库,可以考虑对其进行修整,开发成一个集游览、划船、垂钓以及天然鱼肉为一体的观光美食风景区;最后,还可以对废弃的矿区进行二次利用,建立矿山公园或者学习欧洲国家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吸引一些工业爱好者或者学校组织参观采矿的工业设备和矿山等。由图5 可以看出研究区自身没有景区,但周边地区有十多个2A 级以上的景区。因此在战略上还可以和周围几个知名景区提出合作,向它们进行靠拢,构成统一的旅游链,形成大区域内多景点的多日游模式来打响自己的知名度。
研究区内多山,根据资料显示其中大多为宜林山地。而从地表覆盖数据来看,研究区内大多为林地与耕地。可以考虑大力种植果树、草药或者培育矮松等观光植被。对于沉降区内部的耕地,由于地下水不足会造成水分流失,可以不必种植传统的玉米等作物,改种谷类等相对耐旱的农作物来提高产量,改良经济。
在常规能源都被开采尽后,研究区可以向效益高、无污染并且可再生或重复利用的新能源方向努力。例如研究区多山,可以安装风力发电站,从分利用风能。那无植被覆盖或者植被覆盖率低、不利于种植植被的山体处可以覆盖太阳能板,收集太阳能,提高现有土地或者资源的利用效率。
通过对矿区的分析可以看出,矿区地面的可以用来发展旅游业,而地下的采空区并未被利用。对于地下巷道可以学习国外的先进想法,对其进行改造用于作为石油、食品或者医用药品等物品的存储库。或者用其作为垃圾填埋场,掩埋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垃圾,保护地面环境清洁。再或者,对于比较大型的废弃矿可以被改建为影视基地,用于拍摄年代戏、工业戏、纪录片或者进行地下取景。
通过对研究区周边城市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其路网密度与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是比较靠前的,这与该地区前期矿区开采鼎盛时创建的良好基础不无关系。但如果该地区不考虑转型,发展新的经济势必会被超越。通过对该地区周边城市研究发现,研究区南部的地区四是一个沿海城市,经济相对发达且隶属于某重要经济带,研究区可以考虑向其靠拢,大力发展经济。而研究区北部的几个区域都是比较知名的农业大区,也可以考虑与它们合作进行农作物的存储与加工。
本文主要利用研究区域及其周边地区的地理国情普查成果,通过对区域的地表覆盖状况、矿区分布状况、水系与路网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研究区在旅游业、种植业、存储业以及新能源等几个方向优势,以研究区为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提供了一些建议。与此同时,也是对我国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应用的一次尝试。最后,本文尚有许多改进之处,欢迎业内人士多多指教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