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朝彦
河南濮阳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在华夏文明起源与形成过程中, 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是华夏文明的核心区域之一。 文献记载,上古时期的很多帝王都曾在此活动,如黄帝、蚩尤、颛顼、帝舜等。 因此,濮阳也有“颛顼遗都”“帝舜故里”之说。 但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的缘故,濮阳地区的很多早期文化遗存都湮没在深厚的黄沙下;又因濮阳考古事业起步相对较晚,所以目前学界对于濮阳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序列及文化格局的演变不甚明晰。 近年来,濮阳地区考古勘探、发掘工作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发现, 我们便以这些考古发现为基础,探讨该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的面貌。
濮阳地区的裴李岗文化遗存十分稀少,仅在戚城遗址有所发现, 只是一些零星的陶器和石器,没有发现任何遗迹。陶器以泥质红陶为主,器表多为素面,主要器形有小口壶、钵、罐等;石器发现有石磨盘、石磨棒等[1]23。濮阳地区的裴李岗文化遗存相当于裴李岗文化的中晚期,距今8000—7000 年。
镇江营一期文化因镇江营遗址新石器时代第一期遗存而得名[2],也有学者将其称为“北福地文化”[3]“北福地二期文化”[4]“镇江营文化”[5]“仰韶文化下潘旺类型”[6]等。 目前,濮阳地区发现的该类文化遗存仅有西水坡遗址1 处。《濮阳西水坡》一书将西水坡遗址的仰韶时代早期遗存分为四期, 认为它们都属于后冈一期文化的范畴[7]549-552。 但是,有学者对此看法不尽相同, 其对西水坡遗址仰韶时代早期遗存进行了重新分期,将其分为四期,主张第一期属于镇江营一期文化的范畴, 二至四期属于后冈一期文化的范畴[8]35-37。 我们认同这一认识。 以此观点为基础,总结镇江营一期文化的文化特征如下:文化内涵较为丰富,发现的遗迹包括房址和灰坑两种。 房址为方形或圆角方形的半地穴式建筑。 灰坑分为圆形、椭圆形、方形和不规则形四种,以圆形和椭圆形为主; 灰坑的结构以口大底小的锅底状为主。 出土的遗物有陶器、石器和骨蚌器三种。陶器以泥质红陶为主, 另有一定的夹蚌褐陶和泥质灰陶。 器表以素面为主,有纹饰的器物比较少见,纹饰主要有弦纹、刻画纹、附加堆纹等。一些钵、盆等器物的口下因叠烧的缘故会出现一周红色宽带,即所谓的红顶器。没有发现彩陶器。 主要器形有釜、小口壶、钵、盆、碗、器盖、支脚等,未见鼎。石器的种类较为丰富,以磨制石器为主,另有少量的打制石器,主要器形有石斧、石铲、石凿、石磨盘、石磨棒等。 骨蚌器的数量较少,主要有锥、针、镞等。濮阳地区的镇江营一期文化遗存相当于镇江营文化的晚期,距今7000—6700 年。 (图1)
图1 镇江营一期文化主要陶器(以上所有器物均出土于西水坡遗址)
后冈一期文化因安阳后冈遗址第一期遗存或下层遗存而得名[9],也有学者将其称为“仰韶文化后冈类型”[10]。 目前,学界关于后冈一期文化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争议, 尤其是对它的分布范围,更是各执一词。有学者认为它以河套及山东半岛为两端, 广布于整个黄河下游地区[9];但另一些学者坚持主张它仅分布于太行山东麓地区[10]。 不管何种观点,大家都将濮阳地区纳入到后冈一期文化的范围。目前濮阳地区发现的后冈一期文化遗址共有9 处,分别为西水坡[7]23-421、铁丘[11]、戚城[12]、蒯聩台[1]25、小海通、咸城[1]24、仓颉陵[13]、蚩尤冢、金桥①2017 年9—12 月,濮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对金桥遗址进行了大面积发掘,发现一批东周时期的文化遗存,采集到了一些后冈一期文化时期的陶片,主要器形有红顶钵等。等。 从已有的考古材料来看,濮阳地区的后冈一期文化遗存极为丰富, 具有鲜明的文化特征。 发现的遗迹种类多样,包括房址、墓葬、窑址、蚌砌龙虎图案、灰坑、灰沟等。 其中,房址发现的数量不多,早期为长方形或圆角方形的半地穴式建筑, 晚期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半地穴式建筑。 灰坑数量较多, 有椭圆形、圆形、方形和不规则形四种,以圆形和椭圆形的锅底状坑为主。墓葬发现的数量不少,可分为成人墓和幼儿墓两类。 成人墓早期以单人仰身直肢葬为主,另有少量二次葬、屈肢葬等;晚期以多人二次合葬为主。墓葬的头向多数朝南,只有少部分朝其他方向。 大部分墓葬不见随葬品。 幼儿以瓮棺的方式埋葬,葬具多为直立的鼎钵相扣,另外也有一些为鼎盆、两鼎、釜钵相扣。 蚌砌龙虎图案共发现三组,分布在南北向一条直线上,图案生动形象,栩栩如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可能与当时的宗教祭祀有关。 出土的遗物十分丰富,包括陶器、石器和骨角器。 陶器的质地以泥质陶为大宗,夹蚌陶次之,另有少量的夹砂陶。 陶色以红陶为主,灰陶次之,褐陶再次,另有极少量的黑陶和白陶。 尤其是白陶的发现,具有重要的意义, 将我国北方地区白陶的起源大大提前[14]。 器表以素面为主,磨光者亦不少;纹饰有弦纹、划纹、附加堆纹、指甲纹、戳印纹等。 早期不见彩陶,中晚期发现一定数量的彩陶,以黑彩为主,另有少量的红彩。 纹样有宽带纹、网格纹、平行线纹等。 其中,宽带纹主要饰于钵、盆的口部,网格纹、平行线纹主要饰于盂、壶、罐的腹部。 主要器形有釜、鼎、钵、碗、罐、盆、小口壶、长颈瓶、鼓、支脚等。 具体而言,尽管炊器以鼎为主,但釜所占比例也较高;钵中不见凹凸底钵;罐的种类不甚丰富,只发现深腹弦纹罐一种,大口罐、小口(双耳)罐基本不见;盆的种类和数量尽管较多,但多为折腹盆,少见圆腹盆;小口壶和长颈瓶的数量没有石北口遗址和南杨庄遗址丰富。 另外,由于这里靠近海岱地区, 又与江淮地区相距不远, 因此发现了较多海岱和江淮地区的文化因素。 如釜形鼎、双腹罐、三足钵等属于北辛文化的因素,而豆、尊形器、圈足碗等则属于江淮地区的文化因素。 石器种类丰富,数量较多,分磨制石器和打制石器两种。 磨制石器制作精细,主要器形有铲、斧、凿、刀、磨盘、磨棒、磨石等,以石铲、石斧为主,其中石铲器形硕大,打磨光细,很有特色。 打制石器数量较少,全为砍砸器。 骨、蚌、角器物数量较多,骨器种类有锥、镞、凿、刀、簪、针、匕等,角器以靴形器为主。 与安阳、邯郸等后冈一期文化核心区相比, 濮阳地区的后冈一期文化具有很多的特殊性,有学者将濮阳、菏泽一带的后冈一期文化遗存称为 “后冈一期文化西水坡类型”[8]98-100。 根据陶器组合及形态特征的变化,可将濮阳地区的后冈一期文化分为三期。 关于濮阳地区后冈一期文化的年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实验室和北京大学加速器质谱实验室曾对西水坡遗址的一些蚌壳、木炭、兽骨等标本作了碳-14 数据测定,认定在公元前4600—前4000 年之间。 由于所选对象没有一期的标本,这样,后冈一期文化的上限势必要上推。 考虑到濮阳地区后冈一期文化直接来源于镇江营一期文化,后冈一期文化的上限即镇江营一期文化的下限, 即公元前4700 年。 总之,濮阳地区的后冈一期文化的年代大致在距今6700—6000 年。 (图2)
西水坡五期文化因西水坡遗址新石器时代第五期遗存而得名[7]422-442,也有学者将其称为 “仰韶文化台口类型”[10]“孟庄二期文化”[15]“孟庄龙山早期文化”[16]等。 由于这类文化遗存发现较少, 目前学界对其文化面貌还不是十分清楚。 濮阳地区发现的此类遗存并不十分丰富,发现的遗址有西水坡、高城、戚城等。 发现的遗迹较少,仅有灰坑、瓮棺葬两类。 其中,灰坑以圆形袋状坑为主;瓮棺葬仅见1 座,圆角长方形墓坑, 仰身直肢, 以深腹罐为葬具。 陶器以泥质和夹砂灰陶为主,泥质黑陶和夹砂褐陶次之, 有一定数量的夹蚌褐陶。 纹饰以篮纹为主,绳纹、附加堆纹、弦纹和绳切纹也占一定比例,方格纹、楔点纹数量较少。 器形主要有夹砂深腹罐、夹蚌厚胎深腹罐、盆、钵、高领瓮、碗、壶等,其中夹砂深腹罐唇部多压印花边,腹部多饰弦断篮纹,是该文化极具特色的代表性器类。 从文化特征来看,该文化大致与庙底沟二期文化年代相当, 也即距今5000—4500 年。 (图3)
图2 后冈一期文化陶器分期图(以上所有器物均出土于西水坡遗址)
图3 西水坡五期文化主要陶器(以上所有器物均出土于西水坡遗址)
后冈二期文化因后冈遗址第二期遗存而得名[17],也有学者将其称为“河南龙山文化后冈类型”[18]。 濮阳地区发现的这类遗存十分丰富,目前已发现的遗址多达30 余处,重要遗址有马庄[19]、铁丘[20]、高城[12]、戚城[21]、程庄[22]、蒯聩台[23]、文寨[12]、台上[24]、金桥[25]等。考虑到目前濮阳地区仍有很多遗址湮没在历次黄河泛滥的淤沙之下, 估计这里的后冈二期文化遗址数量不会少于100 处。
发现的遗迹有房址、灰坑、窑址和墓葬四种。 其中,房址平面形状有圆形、圆角长方形和“吕”字形三种,结构以地穴式为主,也有少量平地起建式, 其中有些房址的地面和墙壁涂有白灰。 墓葬发现的数量较少,均为竖穴土坑墓,平面形状有长方形和椭圆形两种,葬式以仰身直肢葬为主,也有屈肢葬,多数无随葬品。 铁丘遗址M1 比较特殊,墓主包括成年女性和儿童各1 名,成人为侧身屈肢葬。 葬具为陶罐和高领瓮, 分别打碎后覆盖于成人和儿童头部。 窑址仅发现1 座, 平面形状为椭圆形,被晚期遗存破坏严重,结构不完整。 灰坑数量最多,平面形状有圆形、椭圆形、圆角长方形、圆角方形和不规则形五种,以圆形和椭圆形为主,圆角方形和不规则形次之,圆角长方形数量最少。 其中,圆形和椭圆形灰坑均以口小底大的袋状坑为主, 也有少量口大底小的锅底状灰坑。 这些灰坑在使用之初,多作存储食物的窖穴使用, 有的灰坑底部还抹有草拌泥,加工较为精细。 废弃后主要用于丢弃垃圾,包含的遗物有陶器、蚌器、骨器以及动物骨头;有的灰坑中发现有人的头盖骨,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出土遗物包括陶器、石器和骨蚌器等。 陶器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品, 质地可分为夹砂、泥质和夹蚌三类,其中,夹砂陶以灰陶为主,其次为红陶、褐陶和白陶;泥质陶以灰陶数量最多,红陶和黑陶数量较少; 夹蚌陶以褐色最多,也有灰色和红色。陶器中素面磨光者所占比例最大,纹饰以篮纹多见,其次为方格纹和绳纹,另外也有少量凹弦纹、凸棱纹、附加堆纹等;组合纹饰的使用较为常见,如凹弦加方格纹、附加堆纹加绳纹、弦纹加绳纹等。 深腹罐一般饰绳纹和方格纹,大口罐、高领瓮多饰篮纹,甗一般上部饰篮纹,袋足素面或饰绳纹;在罐腹部和甗的袋足上涂抹有一层黄泥;平底盆、圈足盘、器盖等多为素面。 陶器以平底器为主,有少量的三足器、圈足器。 陶器多为轮制,表面有轮痕;一些小件器物为手制。 器形主要有罐、甗、斝、鼎、甑、瓮、盆、钵、圈足盘、豆、壶、觚、杯、鬶、碗和器盖等。 石器、骨蚌器数量较少,大多为生产工具。其中,石器主要有锛、斧、镞、弹丸等,骨器主要有锥、针、刀、镞等。
由于濮阳地区的后冈二期文化遗存都没有进行过测年。因此,无法准确判断其年代。参考周边其他同类遗址的测年数据, 如后冈、孟庄等地,再结合与其大抵处于同一时期的王湾三期文化遗址和典型龙山文化遗址的测年数据,可知濮阳地区的后冈二期文化距今4300—3900 年。
后冈二期文化是一支先进、 发达的考古学文化, 曾对周边地区的考古学文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在濮阳市辖区和濮阳县境内,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后冈二期文化聚落群。 按照聚落的规模,可将这个聚落群分为三个层次。而濮阳后冈二期文化聚落群三个层级的存在表明当时濮阳地区已出现了一个“都、邑、聚”结构齐全的文明古国, 濮阳地区也由此较其他地区率先进入了文明社会。 正如有学者所言,在龙山文化晚期,也即大约距今4000 年之前, 以濮阳为重心的河济地区率先步入了中华文明的早期国家阶段, 其优于周边各区的文化核心地位逐渐得以确立。 河济地区已发展成为一个欣欣向荣、四方辐辏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15]。 (图4)
图4 后冈二期文化主要陶器1~4、9、11、13.马庄遗址出土;5、7、8、14.程庄遗址出土;6、10、12.戚城遗址出土
从上文的分析可知, 目前在濮阳地区还没有发现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只有中晚期文化。濮阳地区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先后有裴李岗文化、镇江营一期文化、后冈一期文化、西水坡五期文化、后冈二期文化,它们的年代在距今8000—4000 年之间。 目前, 在距今6000—5000 年的后冈一期文化和西水坡五期文化之间,也即仰韶文化中晚期阶段,濮阳地区还没有发现任何文化遗存。个中缘由值得深思。有学者认为或许与庙底沟类型进入太行山以东引起的激烈战争有关[26]。 也有学者认为很可能是在这一地区的河流改道使人类无法在此长期居住所致[27]。 近年,又有学者从自然环境的角度入手, 认为公元前6000 年前后的突然降温及其引起的一系列自然环境的变化,对河北平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28]。 现在看来,自然环境的恶化有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