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琴芳
( 湛江骨科医院外一科 , 广东 湛江 524043 )
临床常见骨科病症是胫腓骨骨折,患者临床表现为疼痛、肢体肿胀或活动受限等症状,致病因素是外界暴力或交通事故等,病情较重者易发生肌肉缺血或神经坏死,影响身心健康,临床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但术后易发生压疮或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因此早期配合对症康复指导具有重要意义,提高治愈疗效且改善症状,具时效性[1]。为分析快速康复护理路径在胫腓骨骨折患者护理中的价值体会,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取2016年11月-2018年12月我院收治胫腓骨骨折患者98例,观察组(n=49):男28例,女21例,年龄24-59岁,平均年龄(36.18±3.45)岁;其中闭合性骨折12例,开放性骨折14例,左侧骨折13例,右侧骨折10例;对照组(n=49):男30例,女19例,年龄23-58岁,平均年龄(36.04±3.37)岁;其中闭合性骨折15例,开放性骨折11例,左侧骨折14例,右侧骨折9例。各基线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
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给予基础康复指导并告知注意事项。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快速康复护理路径。(1)成立专科护理小组:根据科室情况选择高资历护士成立小组,定期在组内开展培训,确保其详细掌握快速康复护理路径的内容,明确个人责任,定期抽查护理效果,监督各项护理措施落实程度,给予患者优质护理服务。(2)心理与健康指导:阐述疾病知识并主动沟通交流,缓解心理压力并纠正对疾病知识错误理解[2]。(3)疼痛指导与预防感染护理:系统化评估患者疼痛程度,主动询问主观感觉,观察患肢肿胀程度,采用石膏固定并适度抬高患肢,采用阅读或听音乐等形式转移注意力,缓解心理应激反应,疼痛难耐受者需遵医嘱给予适量镇痛药物,有必要的话给予肌肉注射杜冷丁止痛药物,止痛措施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状态下进行,同时术后确保切口辅料清洁干燥,将伤口包扎牢固,定期监测引流袋情况,确保引流通畅,对引流液性质、颜色与液体量进行详细记录,有异常及时处理[3]。(4)体位指导:术后根据手术情况取舒适体位,避免过度屈曲或伸直患肢,放置软枕至膝关节以下部位,维持膝关节屈曲程度为5°-20°,采用穿戴防旋丁字鞋或牵引患肢皮肤的形式维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放置软枕至下肢间隙,避免患肢过度收缩影响手术效果。(5)早期功能训练:术后以患者手术情况为基点早期开展适量的功能锻炼,以循序渐进原则为基点制定针对性康复训练,指导其早期掌握正确的咳嗽、翻身与呼吸等方法,术后当天避免过度运动,家属每隔2小时协助患者抬臀或按摩受压部位,避免发生褥疮,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术后第1天给予患者患肢被动活动锻炼,避免发生深静脉血栓,指导其有效咳嗽并保持深呼吸,每小时扣背5-10次促进痰液排出,确保呼吸道顺畅,定期指导患者开展腿部肌肉等长收缩训练与关节活动,以循序渐进原则为基点,确保开展功能锻炼期间患肢处于外展中立位。术后4-6天早期指导患者开展下床活动,协助双足着地后拄拐杖站起,观察各体征预防虚脱,每天站立3次,每次持续时间为30分钟以内,功能锻炼期间维持患肢外展30°,在家属陪伴下进行。术后3个月逐渐加重患肢运动强度,以双拐-单拐-弃拐为基点,术后6个月内避免开展患肢内收或内旋工作,给予适量缓泻药改善胃肠道功能,避免发生便秘,将运动强度与振幅控制于标准范围,禁忌过度运动对骨折端稳定性产生影响[4]。
3 观察指标:根据视觉模拟评分法(取0-10cm直尺表示不同程度疼痛,以患者主诉疼痛程度为基点划分,做好统计)评估疼痛阈值,根据Barthel指数评估生活能力。运动功能: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5]测定下肢功能,采用步行6分钟距离测定运动耐力。统计发生压疮、肺部感染与关节功能障碍的并发症。
5 结果
5.1 2组疼痛阈值与生活能力对比:2组护理前疼痛阈值与生活能力无差异,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疼痛阈值低,生活能力高,P<0.05(具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2组疼痛阈值与生活能力对比
5.2 2组运动功能对比:2组护理前运动功能无差异,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观察组下肢功能与运动耐力高,P<0.05,见表2。
表2 2组运动功能对比
5.3 2组并发症对比:观察组(n=49)压疮1例,肺部感染1例,未发生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4.08%;对照组(n=49)压疮2例,肺部感染4例,关节功能障碍2例,发生率16.32%,x2=4.0091,P=0.0452,观察组并发症率较对照组低,P<0.05。
胫腓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科疾病,交通业等因素影响造成该病症发病率升高,患者表现肢体疼痛或肿胀等症状,治疗手段以手术为主,具备微创或术后恢复快等优势,但术后受生理或心理等因素影响造成病情恢复进展延长,因此根据手术效果配合对症护理手段具重要意义。有研究报道[6],快速康复护理路径能改善该病症患者预后疗效,其属新型护理模式,采取心理或健康指导等措施能加强疾病认知程度,便于对护理人员具有信任程度,给予同伴教育重建康复信心,保持真诚热情的态度询问其主观疼痛程度,定期检查患肢足趾屈曲情况,实时监测患肢肿胀程度,有必要的话给予激光或冷疗等方式,采用娱乐形式转移疼痛注意力,同时早期开展功能锻炼有利于降低肌肉张力,定期协助翻身或按摩患肢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术后各生命体征稳定需借助拐杖方式进行下地行走,若患者存在踝关节强直情况需开展下蹲背伸或屈膝背伸等活动锻炼,遵循循序渐进原则,适度加强运动强度与振幅,维持骨折端稳定性,具安全性与时效性。
在本次研究中,2组护理前疼痛阈值、生活能力与运动功能无差异,P>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疼痛阈值低,生活能力高,下肢功能与运动耐力高,观察组并发症率4.08%,较对照组16.32%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由此说明本研究与严焱兰,黄先秀等[7]文献报道具相似性,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对胫腓骨骨折患者采用快速康复护理路径能缓解疼痛且提高生活能力,改善运动功能且降低并发症,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