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立德树人的迫切需要。女排精神是中国精神的时代表达,其中所蕴含的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科学内涵,对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女排精神;奋斗精神;价值探析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社会正在发生着沧桑巨变,这场巨变影响着人民的奋斗力量,消磨着人们的必胜决心,对中国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中国社会亟需在这场巨变中找到能够凝聚人心的精神力量,这时,中国女排在国际赛场上的接连胜利,发出了时代最强有力的声音,为中国人民注入了坚定的奋斗勇气、不畏艰苦的拼搏信念以及赤诚的爱国之心。现如今,国家经济飞速发展,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仍不协调,深入学习女排精神的时代价值,对重塑新时代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一、女排精神的基本概述
(一)女排精神的发展历程
1981年女排世界杯,在日本东京激烈展开,中国女排最终战胜日本东道主拿下世界冠军,这是中国女排第一个世界冠军奖杯,也是中国团体比赛的第一枚世界金牌,在此后的1982年、1984年、1985年、1986年中国女排队员一路过关斩将,连续五次夺得世界冠军,这是新中国体育史上第一次五连冠,不仅震惊了整个世界,更加鼓舞了改革开放初期奋斗者的士气,女排队员成为了那个年代的国民英雄,从此开启了一段属于中国女排的辉煌传奇。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世界女子排球格局逐渐多元,一流强队逐渐崛起,再加之中国女排陷入了体制管理混乱、队员青黄不接的局面,始终没能站上最高领奖台。[1]2010年、2011年、2012年连续三年,女排队员都没有取得很好的佳绩,比赛的接连失利,也给女排队员带来了沉重打击。2013年郎平接手女排主教练后,带领女排姑娘们艰苦训练,为2016年的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做足准备,顶着外借质疑声音和内部训练压力,女排姑娘们最终不负众望,在第一局失利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失误,最终以三比一的比分,完胜塞尔维亚女排,取得了奥运会金牌,她们用实力证明自己的价值,证明了在新时代女排精神没有褪色,反而更加强大。胜不骄败不馁,2019年国际排球世界杯比赛,中国女排队员更是以十一战十一胜的傲人成绩捧回了世界冠军的金牌。
短短40年间,作为体育范畴的女排精神,早就超越了它本身的体育价值,它是中国精神在新时代的进一步传承和发扬,更是中华民族在当下弥足珍贵的精神宝藏。作为新时代的奋斗青年,我们更应该深刻学习女排精神的科学内涵,继续传承和发扬女排精神所蕴含的时代价值,为新时代青年的奋斗之路添砖加瓦。
(二)女排精神的科学内涵
女排精神是中国女排队员在集体日常生活、训练实践、参加各类型赛事中形成的稳定价值体系,它集中展现出中国女排队员在争冠夺金的目标信念下,所形成稳定的价值追求、情感态度以及意志品质。[2]女排精神中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力量,是培育新时代大学生奋斗精神的优秀事例,是新時代大学生学习的榜样。
1.祖国至上
女排最初的训练场在福建省漳州市训练基地,那是一个28天搭建起来的简易竹棚馆,队员们吃水井、住板房,艰苦可想而知。但是,体育比赛是和平年代的战争,背负着振兴中华的使命不允许她们因为落后的训练条件而有丝毫的懈怠。没有先进的设备和科学的指导,她们只能拼命训练,大年初一,居家团聚的日子,她们还在为比赛抓紧训练。她们明白,这是在为中华之崛起而拼搏。坚定的理想信念,使女排姑娘们,不畏艰辛,一步一步的走下去,最终站到冠军的领奖台上。女排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新时代的集中体现,是对中国精神进一步的传承和发扬,是一种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的向心力,指引着当代奋斗青年的前进道路。
2.团结协作
女排精神是团结协作的精神动力,是万众一心的磅礴力量。排球比赛是团队项目,荣辱与共,所有人的心都必须往一起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将这股团结的力量加倍输出,就算前进道路跌宕起伏,也要凭借顽强的意志力克服种种困难,这不是一个人的努力,也不是六个人的胜利,这是整个女排团队的付出和回报。女排精神已经超越了女子排球比赛的夺冠意义,更多地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是女排队员的团队协作魅力,是当代奋斗青年应该学习的精神面貌。
3.顽强拼搏
顽强拼搏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奋力拼搏、顽强不息是女排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人在面对困难时候的信念和决心。当年,美国已经有条件运用计算机技术分析中国女排的作战特点,而中国没有先进的技术与其抗衡,在这种环境下,姑娘们进行训练的时候,硬是将网架高了15厘米,不断拼命苦练,最终用过硬的实力克服了技术的短板,赢得胜利。[4]通过最原始方式进行的训练,是最辛苦的,也是最有效果的。回顾中国女排39年里的风风雨雨,女排队员始终不气馁不自满,不断拼搏成长,是女排队员带给新时代奋斗青年的宝贵财富。
4.永不言败
中国女排之所以能够一次又一次的夺得世界冠军,是因为在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同时,学习他国先进训练技术,完善自身训练模式,从而提高整个团队的水平。郎平自担任国家队教练后,凭借丰富的比赛经验,为我国女排注入全新的执教理念。首先在整体大局观上,舍弃一些含金量不高的赛事,储存精力,提出“大国家队”的新型概念;其次在团队结构上,扩充选拔人员,训练每位球员都能独当一面的比赛格局;最后摒除过去的陈旧训练体系,创新三角形进攻打法、梯字型进攻打法、时间差打法等。这种永不言败,不断开拓创新的女排精神,才使得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女排队员重登世界第一。女排队员的训练是在实践基础上的改革创新,向我们完美诠释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新时代大学生要发扬这种艰苦奋斗、永不言败的精神力量,不断开拓视野,心系祖国未来,争做奋斗青年。
二、女排精神与大学奋斗精神的内在契合
1981年的女排夺冠开启了恢弘磅礴的女排精神,在女排精神中所体现出来的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5],影响着每一代奋斗青年。艰苦奋斗、勇于拼搏、自强不息、祖国至上是女排精神的主要内容,也是继承和发扬先辈们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奋斗精神。新时代大学生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以及各种不良社会思潮的影响,更应该学习艰苦奋斗的精神,并在新的征程中发扬光大。
(一)心系祖国、不断奋斗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诞生的女排精神,向世人展示了她们祖国至上、永不放弃、顽强拼搏、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始终秉持为国争光的任务,默默付出,用异于常人的勤奋和努力,一次次刷新中国排球体育赛事的记录。郎平曾说过:“只要穿上带有‘中国的球衣,就是代表祖国出征。每一次比赛,我们的目标都是升国旗,奏国歌![3]”倡导新时代大学生学习女排精神有助于青年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念,激发新时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怀,认识正确的奋斗目标。
(二)永不言败、享受奋斗
从五连冠到低估,再到现如今的十一连胜,女排姑娘们多少次力挽狂澜,反败为胜,当然,也有无数次与冠军失之交臂。朱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女排精神不只是在胜利的时候才有,而是一直都存在的。有时候我们明知道得不到冠军,我们也竭尽全力,不在乎胜负,这种信念一直都在,从来没有改变过。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这是我们女排精神,也是我们的民族精神。”新时代大学生应该明白失败是成功之母,要学会正确的面对失败,不断改进自我,努力奋斗。
(三)吃苦耐劳、艰苦奋斗
朱婷、张常宁、袁心玥等中国女排运动员在16、17岁的时候就进入了国家队训练,比赛场上每一次的胜利都离不开她们场下无数次的训练,没有什么能阻止她们的前进,哪怕再强大的对手,也只会让她们不断成长、不断奋斗、永不言败。青年在进入校园以后,由于远离家乡,相对缺少了父母的管制,再加上大学校园的学习环境比较轻松和自由,处于大数据、多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就会很容易对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放松要求,贪图享受,乐享其成,在不知不觉中将吃苦耐劳、不断奋斗的优良品德抛在了脑后。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更应该磨练青年学生的意志、历练他们的品格,通过对女排精神的深入学习,培育和传承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形成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学习氛围。
(四)团结协作、共同奋斗
除了赛场上女排队员的艰苦训练、顽强拼搏,也少不了比赛场外默默为女排保驾护航的工作人员,就是因为有他们的无私奉献,团结一心,才会有女排队员的辉煌成就。在1982 年,郎平当选为全国十佳运动员时,她说自己的成功也得益于同伴的努力,自己是代表集体领奖。[6]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风貌是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优秀品质,倡导新时代大学生学习女排精神,培养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学习氛围,是青年学生激励自我成长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相结合的磅礴力量。
三、女排精神融入新时代大学生奋斗教育的路径
(一)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发扬奋斗精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课上、课下相结合的教育活动,目的是为大学生今后的发展指明前进的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动力,为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效果提供依据。将女排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深层次、多角度研究女排精神的科学内涵,发掘女排精神的理论深度,注重顶层设计,不断开拓学习,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女排精神的相关阐释,弘扬女排精神凝聚奋斗势能,使奋斗精神能够进入大学的课本教材,融入大学的校园文化课堂、社会实践课堂,培养青年学生奋发向上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二)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奋斗氛围
结合新的发展趋势,坚持女排精神的奋斗信念引导。在多元化的渗透,特别是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下,大学生的奋斗精神更加需要女排精神的正确指引。校园文化作为传播女排精神的重要载体,能够营造大学生学习奋斗精神的良好氛围,可以安排学生观看女排队员的精彩比赛、电影纪录片等,通过这种直观的学习方式,使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到女排运动员在比赛场上、场下的奋斗过程,从而激发他们的奋斗热情和为了梦想而拼搏的必胜信念。
(三)深化主体实践教育,强化奋斗意识
女排精神的教育价值,在于用真实的事例和具体的行动来激励大学生的奋斗意识。新时代大学生,思想观念活跃,对各种事物都保持着好奇的心态,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比较强,具有发散思维和批判思维,喜欢特立独行,但是奋斗意识薄弱,对家庭、学校、电子科技的依靠过多,部分学生好逸恶劳、好高骛远、不思进取的现象滋生,从而影响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因此,鼓励他们多维度践行女排精神,注重个人学习和系统复习,坚持以女排精神为价值引领,学会从自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将女排精神融入实践过程中,争取遇到困难努力克服,可以开展相应的红色活动,比如观看女排比赛的心得交流會,参观女排训练基地的党团活动,开展校园奋斗意识宣传教育活动,确保大学生能够将奋斗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四)注重传播途径,激发奋斗热情
伴随着大数据、互联网、新媒体时代,爆发式的发展,青年学生的思维模式、生活习惯、社交平台都与虚拟网络有着紧密的粘合性。新时代,充分发挥新媒体与互联网+的传播优势,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重要途径;是当代宣传女排精神,弘扬爱国主义的有力武器。可以采用微博、微信、抖音、学习强国等显性宣传方式,烘托大学生的奋斗热情;运用小视频、朋友圈和公众号等隐性宣传方式,增加传播的趣味性和创新性,做到寓教于乐。大力弘扬女排精神,一方面,使大学生更加注重体育赛事,集中焦点学习中国女排精神;另一方面,能够通过真实的人物事例,激发大学生的奋斗热情,用发展的眼光,科学的学习态度,创新的学习方式,努力把压力变成动力,与时俱进,勇攀高峰,争做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王军伟,张岚,余丁友.《中国女排精神的内涵、价值及文化效力构建》[J].体育学刊,2017,24(03):35-39.
[2]欧健昌,曾播思.《女排精神的内涵及价值》[J].体育师友,2020,43(04):69-71.
[3]祁麒.《今天,我们依旧需要女排精神》[J].旗帜,2020(10):96.
[4]李斌.为中华崛起而拼搏[N].人民日报,2019-10-03(004).
[5]本报评论员.祖国至上[N].中国体育报,2019-10-14(001).
[6]刘光漪.女排精神融入高校排球教学的价值与意义[D].河北师范大学,2016.
作者简介:
邢君(1995-),女,河南商丘人,闽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单位:闽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