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顺友
与其他高等教育不同,高职院校教学更加具有职业性针对性,特别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更是要以就业为导向,通过针对性较强的专业技术进行实践与理论认知,打造新时期下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通过体育教学模式与时俱进发展的角度,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以此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然而在实际的高职体育教学中,依旧还存在诸多不足。下面就来结合实际教学经验,对构建就业为导向的高职体育教学新模式展开分析。
一、就业导向下的高职体育教学
在日常的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时刻将就业为导向的教学理念贯穿整个教育体系中,一方面要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和服务意识入手,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他们的个人喜好开展科学定位与分析,为后续就业打下良好基础。此外,在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体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还必须要从日常教学抓起来对学生灌输一些基础性的体育知识融合,结合学生所学专业以及他们自身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去进行授课内容选择,在不断突破自我、挑战自我的同时提升自身就业综合竞争力。
二、就业为导向下的高职学生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一)强调就业背景下的高职体育教学内容
为了能够最大程度上避免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理论化、片面化等常见问题,在就业为导向下的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时刻将就业作为整体指导目标来不断扩充高职体育教学授课内容。
首先,要将职业素养以及基本的日常行为融入到整个的高职体育教学当中来,在进行相关教学体育内容的选择过程中,必须要充分结合市场经济下企业对于职工综合素养的要求进行教学导入。
其次,在实际的高职体育教学考核过程中,也应当多层次、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关注,一方面要对学生的体育动作水平进行考核,结合他们的自身身体条件来进行分层次考核。
最后,要将一些基础的身体素养培训作为高职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来抓,高职阶段的学生在体育训练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身体素质差、体育基本功薄弱等现象,教师必须要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体育锻炼能力,选择一些长跑等竞技性的体育活动,在提升其意志力的同时培养他们养成一种坚定、坚韧的信念,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日后繁杂的工作中迅速适应各种就业压力和工作难题。
(二)创新教学形式,创新就业理念
现阶段的高职体育教学在开展课程教学中,依旧存在很多传统的教学理念的制约,这些理念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转变将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整个教学成绩的展现。更多的高职体育教师将目光放在了对基础体育知识技能提升上面,并没有真正的将社会就业需求以及学生就业竞争实力提升融入其中,在这样的教学手段下不仅会影响到学生的体能发展,同时也会制约他们未来参与市场人才竞争的发展。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必须要具有针对性的对每名学生的就业目标和思维意识进行科学引导,在上课的时候从自身做起对高职学生的就业提起高度重视,要将体育知识和就业进行高度融合,在具有一定专业导入的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不断提升体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实现学生未来就业目标的授课理念升级。
(三)对现有教学模式进行升级与创新
一方面,高职体育教学必须要将课外的各种体育活动以及学生所感兴趣的体育教学内容进行融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结合学生的专业需求来进行各项体育竞争内容的拓展,在激发学生运动兴趣以及学习欲望的同时,提升他们的体育实践能力。
另一方面,则是应当将学生体育以及体育技能进行科学融合,在突出学生整体综合运动水平的同时,引导学生产生终身学习、终身体育的理念,在更好地突出高职体育教学以就业为导向特点的同时,为每一名高职院校毕业生提供一种良好的体育学习体验,也能够在未来的生活以及就业中受益匪浅。
(四)在高职体育教学评价中彰显就业目标
在实际的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每个教学环节都是环环相扣的关系,同时也是整个高职体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评价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为学生的体育掌握情况进行充分的分析以及评价:一方面,要不断创新自身体育教学方式,为学生进行有效指引,帮助他们尽早的发现自身各种身体素养上的不足,并在短时间内进行更正与提升。而对于就业为导向下的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更是应当对传统的评价体系进行改变,从单纯的“以成绩论英雄”中解脱出来,通过学生自身能力的同时实现学习效率以及学习质量的提高。在创新性评测的同時,结合学生的形体、举止等多方面来开展更加客观的评价。在不断将学生主体作用进行发挥的同时,实现教学评价合理性与科学性的高度融合。
与此同时,教师对于一些即将毕业的学生而言,教师还应当学生在就业基地中的表现,来对学生的身体素养以及锻炼水平进行统计与汇总,在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帮助其能够从思想认知上对个人身体素养对就业所带来的各种支撑提升认知。
(五)结合就业情况展开体育教学内容转变
在就业为导向下的高职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当充分的结合学生未来求职方向融入一些体育教学训练内容。例如,对于一些行政类秘书专业学生而言,教师应当通过体育课堂上的一些基本办公室体操来引导他们“善待”自己的颈椎和肩周,帮助他们在走向工作岗位前,就能够学会一系列的自我减压体操;对于户外勘探专业学生来说,体育教师则是应当为他们灌输一些户外的求生技巧,例如攀岩、野外生存等体育拓展训练,帮助他们在日后的勘探工作中可以应对一些突发事件;对于空乘专业的高职院校学生,教师则是应当从培养他们的身姿、体型入手,引导他们在求职的过程中能够迅速的融入到职业角色当中,为广大乘客提供更好的服务而努力;而对于幼教专业的学生而言,在进行高职体育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则是应当鼓励他们能够借助学习一些幼儿体操幼儿舞蹈等方式,来在运动中掌握一些与小朋友交流的技巧,为日后参加工作、迅速的融入到孩子们的世界打下夯实基础。而对于一些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而言,体育教学还应当结合就业实践基地等方式,在实习中不断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下的高职体育教学必须要紧紧围绕人才输送以及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作为落脚点,在不断构建以就业为导向基础的体育教学手段创新的同时,将现代化的就业理念以及竞争机制引入其中。在不断创新教学手段以教学内容的同时,得到更加全面的提升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确我们的高职体育教学师资力量为能够为国家输送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而努力。(作者单位:四川长江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