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增丽
摘 要 梨瘿蚊是我国农业种植业领域中一种新的病虫害。通过对梨瘿蚊的病害特征与发生规律进行研究,能为病害防治提供依据。基于此,介绍了梨瘿蚊的虫害特征及发生规律,提出了梨瘿蚊的为害特点,并从梨瘿蚊发生原因角度出发,探究农业、物理和化学防治技术。
关键词 综合防治;防治技术;梨瘿蚊
中图分类号:S436.612.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02.002
梨瘿蚊普遍存在于我国梨园,幼虫喜食梨树嫩叶,刮吸叶片汁液,几日后梨树新芽便会出现黄色斑点,随后叶片两侧向中间卷曲,出现畸形并逐渐失去光泽度,进而叶片脱落,会影响树木本身养分的吸收和进行光合作用,最终严重影响梨的产量与品质,因此梨瘿蚊的综合防治十分必要。
1 梨瘿蚊的病害特征与规律
1.1 发生特征
梨瘿蚊的幼虫会对梨树造成巨大影响,在侵害梨树叶片时,幼虫会在叶片正面边缘开始吸食其中的汁液,失去汁液的叶片开始向正中方向卷曲,叶片表面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不能自然展开;叶片的颜色也会从原本的嫩黄绿色变成黄紫、紫红色;叶片厚度会增加,失去水分的叶片会变得比较硬脆,直至最后发黑枯死脱落。叶片在受到侵害后,树木本身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叶片严重脱落会影响到后期的养分吸收与果实生长。被害的叶片还比较容易吸引蚜虫、木虱,最终影响到梨树的品质和产量。
1.2 发生规律
梨瘿蚊发生数量与世代受到季节长短、食物以及新栽梨树的可用性等方面因素的影响,除此之外,还会受到种植地气候条件,即降水和环境温度的影响。一般情况下,越冬代的梨瘿蚊成虫成熟期为第2年的4月上旬,第1代的成虫成熟期为5月上旬,第2代为6月上旬至中旬,第3代为下半年至同年9月。此后,老熟幼虫在树冠投影下的0~2 cm位置处表层土下方准备越冬。在调查中发现,梨瘿蚊第1代和第2代的卵期都比较整齐,第3代以后的世代会出现重叠的情况。由此可以分析出,梨瘿蚊的发生高峰集中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这一时期是梨树的春梢期,第2阶段是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的夏梢期。第2代幼虫的发生量最大,所以对梨树造成的为害最为严重。一般梨瘿蚊的成虫寿命短,卵期为4~6 d,
当气温升高时,卵期会缩短。幼虫时期为11~13 d,天气干燥条件下,梨瘿蚊的蛹期和幼虫时期都会延长。
2 梨瘿蚊的为害特点
2.1 发生面积大
据调查,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黔北地区的梨园受到了梨瘿蚊的为害。随着时间推移,进入21世纪,梨树的种植面积增大,各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选择梨树作为主要的农业产业种植项目。这种情况下,梨瘿蚊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对于梨树的为害也越来越严重。目前,梨瘿蚊已经成为各个地区梨园中最主要的病虫害,严重影响梨树产业发展。
2.2 区域聚集性
梨瘿蚊的虫蛹在梨园中分布呈现出聚集性特征,而梨瘿蚊的成虫虫体较小,在生存期间的飞行距离比较有限。近距离飞行的水平移动力主要依靠风力,在风力大的情况下,梨瘿蚊会成群扩散,若不能及时防治,容易暴发大规模虫害。
2.3 时间不集中
以黔北地区为例,当地的梨树种植在4月上旬会出现个别新芽被害,到4月中下旬,新芽被破坏的数量增多,直至5月大量叶片出现卷叶的情况。但是同时,也有新的幼虫和未羽化的梨瘿蚊蛹。可以看出,在不同时期梨树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虫害破坏,时间不集中且跨度较长,会降低果园的产量。
3 梨瘿蚊防治技术
3.1 病害原因分析
3.1.1 气候因素
气候因素会对梨瘿蚊的数量和世代产生影响。在土层10 cm位置处,若温度为10 ℃,越冬幼虫会进入到破茧阶段;当温度为20 ℃时,幼虫会大量羽化;当温度为30 ℃时,幼虫羽化受到抑制。土壤中水分的含量也會影响到梨瘿蚊的数量。当土壤中含水量为5%以下时,幼虫不能羽化;当含水量在20%~30%时,幼虫会大量羽化;当含水量超过30%时,幼虫羽化会受到限制。可以看出,降雨、高温的条件适合梨瘿蚊羽化。因此,在进行虫害防治中,要把握时机防止幼虫大量繁殖。
3.1.2 技术因素
通过对不同地区的梨树种植农户经营的梨园进行调查得出,大部分农户管理采用粗放式经营管理模式,不能及时翻耕和除草,施肥用药也存在着不合理性。而且,不同的梨树品种受到梨瘿蚊的侵害程度不同。经过分析得出,圆黄、黄金、晚香和喜水受到梨瘿蚊的侵害严重,翠冠、黄花、新世纪等品种受到梨瘿蚊的侵害比较轻。
3.1.3 生物因素
梨瘿蚊的天敌种类多,在成虫阶段,梨瘿蚊的天敌主要为丽园蛛和斑原蛛;在幼虫时期,主要的天敌为蚂蚁、草岭、瓢虫和草间小黑蛛等。在自然条件下,使用生物天敌防治手段或者无公害农药,对于控制梨瘿蚊能产生较好的效果,还不会对梨树的果实品质造成影响。
3.2 增强防控技术
3.2.1 农业防治
梨瘿蚊农业防治需要农户加强园区的管理,破坏梨瘿蚊生存环境,为梨树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在春季,采用深耕、排污、刮条和摘叶等技术,清理园区,合理施肥。梨瘿蚊对于梨树的为害局限于新生的嫩芽和枝叶,所以采取合理的施肥方式,可以避免枝条徒长。当新梢停止生长,要将无用的枝条剪断,减少梨瘿蚊的食物,降低病虫基数。在冬季园区清理期间,要使用深耕的方式,清理树木的干粗裂皮,降低越冬基数。可将深翻和果园除草相结合,破坏埋藏在树盘下的梨瘿蚊幼虫,减少其羽化数量。此外,在冬季还要集中烧毁刮掉的树皮,或者采取深埋的方式进行处理。在夏季多雨季节,要定期清理排水沟,并在树冠下进行合理培土,以便雨水及时排出,缩小梨瘿蚊的存活空间。
3.2.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方法主要是根据害虫对于光线、温度和外界环境的反应,采用相应的方法诱杀害虫。例如,色板防治方法主要是利用梨瘿蚊对于颜色趋性而形成的一种防治手段。以梨瘿蚊为代表的害虫对于外部环境光线变化十分敏感,经调查发现,梨瘿蚊对于黄色的反应最敏感,对此,可以在春季悬挂黄色黏虫板诱杀梨瘿蚊,这种方法达到的防治有效性超过80%。
有研究证实,雌性梨瘿蚊释放出的性信息会引诱雄性梨瘿蚊前来交配,雄性梨瘿蚊成虫对于雌性成虫释放的雌激素有十分灵敏的反应[1-2]。因此,在诱杀梨瘿蚊时,可使用未交尾的性激素结合浓度为96%的酒精放置在田间,在每日早上7:00—8:00羽化高峰期能达到较好的诱杀效果。
3.2.3 化学防治
与物理方法相比,梨瘿蚊的化学防治方法手段较为多样,具体包括3种。
1)地面施药。梨瘿蚊主要对梨树的叶片造成损害,常规的用药方法不能直接接触到梨瘿蚊本身,所以防治效果并不理想。在采取地面施药时,避免采用广谱杀虫剂。在各代梨瘿蚊羽化成虫前,将药物直接喷洒在地面上,并采用浅翻表层土的方式,让药剂直接进入到土壤内部。这种用药方法可以与降雨相结合,农户根据天气预报获得降雨时间,在降雨前用药,可以有效控制雨后大量成虫羽化。
2)树冠喷药。当成虫羽化后,在树冠下喷洒浓度为50%的300倍辛硫磷乳油药液或者800~1 000倍的敌敌畏乳油药液。采用翻耕土壤的方式,大面积杀虫。对于部分严重为害梨树的梨瘿蚊,还可以通过直接对叶面进行喷洒药液的方式杀虫,药液可以选择浓度为1.8%的
6 000倍爱多收、浓度为0.5%的尿素、1 000倍绿芬威2号,促进新梢快速抽芽,增加有效叶面积,促进生长。
3)梨瘿蚊对于果树的为害方式较为特殊,常规方法不能有效地防控。当梨瘿蚊还处于低幼龄时期或者密度较低时,可以使用药物喷洒进行防治。各代老熟幼虫集中脱叶时,同样要根据降雨规律进行药液喷洒,采用地上、地面同时喷洒的方式,能起到良好的防控效果。
3.2.4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措施主要是根据生物链选择害虫的天敌,以此达到生物防治效果。梨瘿蚊的天敌种类多,主要代表是寄生性天敌。据调查,几乎每一代的梨瘿蚊卵块中都有寄生虫,老熟幼虫的寄生率基本在15%~20%。除此之外,蚂蚁、蜘蛛、草岭、瓢蟲等均能捕食梨瘿蚊成虫。积极利用这一特征,可以有效地控制梨瘿蚊虫害,对果树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梨瘿蚊在幼虫时期的主要天敌是异色瓢虫、七星瓢虫、草岭和草间小黑蛛。其中,草间小黑蛛的生长周期和梨瘿蚊的生长周期相吻合,是控制梨瘿蚊的最有效生物防治方法。梨瘿蚊成虫天敌主要为丽园蛛和黄斑圆蛛,当梨瘿蚊进入到第3代、第4代的发生期之后,使用天敌生物防治方法就能有效控制,不需要采用单独的防治手段。
4 结语
梨瘿蚊是一种十分顽固的害虫,农户和农业生产管理人员要积极行动起来,在掌握梨瘿蚊的规律特征和产生原因后,提出针对性的处理办法,以农业、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防治手段,加强梨瘿蚊防治,提高梨树的产量和果实的品质。
参考文献:
[1] 安月晴,杨晓平,胡红菊,等.梨瘿蚊综合防治技术进展[J].湖北植保,2019(4):56-60.
[2] 杜浩,高旭辉,李贞,等.湖北老河口地区梨瘿蚊农药减量防控效果研究[J].中国南方果树,2018(S1):112-115.
(责任编辑:刘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