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传统婚姻礼俗之异同

2020-06-21 15:31刘俊含
锋绘 2020年3期
关键词:比较婚礼文化

刘俊含

摘 要: 韩国向来重视礼俗,婚礼亦涉及传统观念之延续,且许多部分迄今仍承袭中国相关古礼,也就表示韩国民族性与中国传统礼仪的严密原则是十分扣连的,即乘载对文化的传承,也象征不忘本的态度。本文通过比较中韩两国古今婚礼仪式,更深层地发掘了两国在相同文化氛围内观念上的异同。

关键词: 传统礼俗;婚礼;文化;比较

人伦之道始于男女成婚,婚姻之制,自古有之,结婚之礼,则各时各地不尽相同。《中庸》云:”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而婚礼更是所有礼制的基础。中国婚聘之事早见诸于商代甲骨文,具体的婚仪规制与记录则可溯源于周代礼制之《礼记·昏义》与《仪礼·士昏礼》。文化差异在礼俗规范上本就存在,但因在成长教育的过程中被内化,平时不易察觉,但透过婚丧喜庆等仪式的进行,可鲜明感受背后承载的民族性。本文聚焦在婚礼仪式的差异比较,特别以中式和韩国的传统礼俗为主,深入探究两国婚礼礼俗与婚姻关系的异同。

1 中韩婚俗的主要差异

(1)历史上中国婚俗变化的幅度远低于韩国。中国历朝历代婚姻礼俗的内容虽然随着时间以及各种原因等不断变化,但有一点万变不离其宗,也就是“三书六礼”,三书六礼的结婚过程包括了从谈婚、订婚到结婚等两家互相走动交换过程的文书和礼仪。自周代以后历代一直有六礼成婚的概念,只是实际上常加以简化而已,大致而言,东汉以后很多时候都并未完全依照旧时礼节,只有“纳釆”、“纳吉”、“纳徵”和“亲迎”四礼。而民间的婚礼一般都会依朱子家礼进行。不在传统”三书六礼”中的“拜堂”礼俗于宋代以后风行全国,所拜堂一般来说拜的分别是天地、祖先、舅姑(公婆),然后是夫妻对拜。拜堂完半后,新郎、新娘在一众簇拥下进入以各式红色等喜庆装饰的洞房。起初新郎、新娘入洞房后,还要用同一器皿(一般为酒杯)行“合卺之礼”,婚礼告成。“拜堂”礼俗基本上还是承袭周礼的遗风。换言之,以中原汉族为中心的婚俗,两千多年间并未有根本观念上的改变。而韩国虽然自三国时代就开始受到影响学习模仿中国,但由于“婿屋制”的婚俗根深蒂固,且影响其后千余年,直至朱子学在朝鲜受到推崇宣扬以后,其婚俗才发生重大变革。朝鲜王朝后期,英祖(1694一1776)命李绊仿效中国的朱子家礼编纂了四礼便览,定制了民间婚丧嫁娶的各种礼仪程式,这就是今日韩人普遍认识的传统婚姻礼俗。

(2)“出嫁”与“去丈人家”的差异。中国的嫁娶婚事一向以男方为重心,正婚礼等重要礼仪都在男方家举行,成婚为夫妻后,夫家就是归宿。在言语上亦习惯说“出嫁”或“娶进门”之类的。与此相反,韩国受古代母系社会的深远影响,自古就盛行入赘婚或半入赘婚,高句丽的入赘婚制度,韩语称之为“婿屋制”,即所谓的“婿留婦家”“男归女家”或“男归女第”婚,是朝鲜半岛延袭久远的传统婚俗,甚至今日韩语的男婚女嫁都有不同用法,即男婚称为“去丈人家”或“进丈人家”,高丽王朝以前,男女成婚后,通常夫在妇家住三年或以上,即使十八世纪遵循朱子家礼而大加改制,婚礼后夫仍需在妻家住三天。三天后妻随夫到公婆家才称“于归”。

(3)近亲结婚的异同。中国同一姓氏的男女互不嫁娶的同姓不婚始于西周初期。不仅同宗族间,甚至同姓氏间都有不通婚的规定。在韩国,则在朝鲜朝之后才有同姓同本不婚的规定。在此之前同姓同宗结婚并非禁忌,所以近亲结婚的情形并不罕见。举例而言,根据《高丽史》的记录。高丽王室近亲间结婚就高达63件。其中包括同父异母的兄妹子弟婚姻10件,叔侄女婚姻3件,堂兄弟姐妹婚姻6件,表兄弟姐妹婚姻9件等。而新罗王室贵族因实施骨品制,致使近亲通婚亦屡见不鲜。

2 中韩婚俗的相似之处

如前所述,韩国古代的婚俗与中国差异甚大,例如长期施行入赘或半入赘婚,一般都认为当时女性的地位不会太低,但朝鲜王朝以后,因受儒家与朱子家礼深刻的影响,使两国的婚姻礼俗渐趋相近,例如同姓同宗不婚的观念最终也在韩国生根,且深化成习俗,依父母之意与媒妁之官成婚也得到普遍认可,三从四德被认为是妇女的美德,从一而终或守寡不改嫁是被褒扬的贞节,男尊女卑和一夫多妻亦属正常现象,且逐渐转变成一个父权的社会,这些现象基本上都受中国儒家礼教与传统婚俗的影响而近似中国。

其次,无论是中国还是韩国,因为受到儒家文化的熏陶都是非常重视子嗣的。这个思维在婚姻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两国的婚礼中,有许多活动都是祈求新婚夫妇多子多福的。

如在中国传统婚礼上,撒豆子这种风俗就是寓意孩子像豆子一样多,还有用枣和花生等铺在新床上,取多子、早生贵子之意。除了用这些物品来表达祈愿,还有的地方会安排新郎新娘家中的晚辈来一同乘坐婚轿,或者由迎亲的妇女把小孩抱到床上,称为“压轿”和“压床”。多生孩子,在韩国的传统婚姻的环节中也有突出的表现。比如在交杯酒结束之后。长辈们会把桌上的大枣和栗子装在新郎的兜里,撒在新娘的裙子上,祝福他们早生贵子。

另外,两国传统观念中都认为在娶新娘进门之前,要驱除新娘身上的邪恶或恶灵。如果不这样做,就会影 响男方家中的安宁,带来不吉。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这种说法便是来源于此。在迎亲环节,女方要在家门口泼水,去除污秽压制恶鬼。在韩国传统婚礼中,虽不用泼水,却也有震慑邪灵的活动。为了不让恶鬼接近新娘,新娘的左右脸上和眉心要分别贴上红纸做的“胭脂”。新娘到了新郎家后,人们出来撒大豆红豆盐等。并在大门里面燃起柴火。让新娘跨过去,表示赶走恶魔

3 中、韩传统婚仪对整体文化的意义

传统婚仪最重要的功能是透过繁琐复杂的规范表明从今而后身分上的转变,男女双方之后就必须对新的身分、新的家庭结构负责,在中国是如此,韩国亦是。在以往安土重迁的传统社会中,婚姻的仪式相对有稳定人心的作用,并能有效的维护人际关系的和谐。中国社会自周以来,宗法社会既立,于是婚姻便充满了“广家族、繁子孙”的色彩。但若把范围拉大,看同时代的亚洲其他文化会务现对人类而言,婚姻制度的产生,不仅是符合生物学的需要,更是社会功能的高度集中体现。透过婚姻关系体现出伦理关系的实质,诚如古籍当中开宗明义云:“昏礼者,将合两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礼记·昏义》)即明白的标志出男女婚姻大事的重要性--除是个人终身大事外,更是两个家族的结合与种族延续的大事。而从中国和韩国一向父脉子承的价值观影响下,衍生出“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等观念,并且逐渐形成一股传统的力量,经历代相传,使得后世子孙将这种婚姻意识奉为圭臬而不敢轻怠。

在今天韩国的民俗事项中仍可看到汉唐古风。韩国传统婚俗深受中国“六礼”以及重视嫁娶礼仪的影响。虽说婚姻对男女两位当事者而言,都象征进入新阶段,若有婚礼仪式的筹备,往往能由此一象征缓解心理上的变动,仪式进行中除能威受长辈对新人的关怀,也能获得亲友的祝福,是积极且有正面影响的。但无论在中国或韩国,对婚礼仪式的重视程度都在下滑,除了旧有的文化难以复兴外,过于繁琐的程序是现今注重效率的社会中较难妥善依循的。

4 结语

本文以文献检阅为基础,用比较法来论述中韩两国之间传统婚仪的文化传承。婚俗是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世界上任何民族在面对此等大事时都有婚姻习俗。与中国毗邻而居的韩国,从古至今交流频繁,关系密不可分。首先,两国在婚前礼、正婚礼和婚后礼多所重复,是由于韩国从古至今深受中国各家文化的影响,其次,由于各自融合独特的民族性与地域性,让婚姻涵盖的责任与角色蜕变透过繁琐的仪式具体表现,透过对中韩两国传统婚俗状况的分析,探索在大致相同的文化氛围下婚姻礼俗的发展异同。

参考文献

[1] .18 -「嫁女儀」 「婚禮酌宜」-[J]. ,2020,(92).

[2]曲彦斌.中国婚礼仪式史略[J].民俗研究,2000,(02):75-88.

[3]金英模,严基河.韩国的传统婚礼[J].当代韩国,1995,(01):83-85.

[4]王玉波.中国婚礼的产生与演变[J].历史研究,1990,(04):79-94.

猜你喜欢
比较婚礼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为什么我们需要一场婚礼
同曲异调共流芳
张爱玲的《金锁记》与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比较研究
托福听力指南:如何搞定“比较”和“递进”结构的讲座题
竹幼婷:那些年我参加过的婚礼
多“彩”的婚礼
多趣婚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