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险防范视域下全面预算管理的浅析

2020-06-21 15:29陆铜华
科技经济市场 2020年4期

陆铜华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政策在我国的实施和推进,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企业生存环境中不确定的因素越来越多,新的竞争对手不断出现,各种新的产品即替代品层出不穷,新的营销方式创新及外部社会环境对商品及服务需求的动态变化,尤其是“ABCD(人工智能AI、区块链Blockchain、云计算Cloud、数据Data)+5G”等新技术的力量推动了产业周期快速迭代,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企业必须由传统的过程管理向现代的战略管理转变,由行为管理向企业核心文化管理转变。现代企业管理必须以企业的战略定位为导向,以企业按规范流程编制的全面预算为基础。全面预算管理是涉及全方位、监督全过程、面向全员,集执行、监控、考评、激励于一体的企业综合管理控制系统。全面预算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在现代企业的发展与管理中是不可或缺的,要通过对企业生产经营各方面风险的管控,促进企业加强对成本费用的控制意识,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从而增加企业的利润水平,为现代企业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关键词:全面预算管理;战略;风险防控;绩效考评

0 引言

近年来,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已经上升到企业经营机制和战略管理的高度,在企业实践中被大力推行,越来越多的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然而在实际管理工作过程中,全面预算管理并未实现预期效果,一般企业中就预算管理流程呈现的是扁平型,即:以战略为目标单向的拓宽,纵度不够,很容易造成信息的不流畅,进而使得全面预算管理无法帮助企业完成目标的实现。扁平型的预算管理模式不能强化信息的衔接性,很容易造成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企业的经营风险不能及时的被识别发现,导致无法及时进行防控。

在市场经济环境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企业的风险具有不确定性、没有规律性,此时需要一个强效的措施帮助企业进行风险防御,要求企业在原本的全面预算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梳理,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各环节、各方面出现的风险进行预警,进而做出及时有效的应对举措,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本文就从当前我国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并从风险防范的角度,就如何做好应对措施进行探讨。

1 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各环节中存在的风险

1.1 预算编制环节的风险

1.1.1 对预算编制重视程度不够

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非常重要的管理工具之一,企业的一些部门和人员由于管理意识的缺失,对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企业编制预算只是走走“形式”,认为预算是财务部门的事,随便填几个数字来应付了事,这种做法对企业管理来说,已经失去了编制预算的意义。

1.1.2 未结合战略目标进行编制

全面预算管理必须以企业制定的战略为起点,以企业的战略为总目标,但有的企业抛开总的战略目标来编制预算,要么分解的目标易于完成,要么难以达到,对企业内部各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造成负面影响。

1.1.3 预算编制未按正确的核算口径

由于部分管理人员缺乏财务思维,不了解财务核算基本的标准,未能按照正确的核算口径进行预算编制,如固定资产支出不是按照资产管理制度进行摊销,而是按照资产购入金额填写。

1.1.4 预算编制未与相关部门进行有效沟通

全面预算管理涉及企业管理全方位、全过程,但有些管理人员在编制预算时“闭门造车”,根本不和业务相关部门进行沟通,不去了解未来相关部门如何围绕企业目标进行人员、物资、技术方面的配置,编制的预算无法与实际相结合。

1.2 预算执行环节的风险

1.2.1 预算指标与实际偏差较大

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以终极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指导,在编制预算时不能脱离企业既定的利润目标和实际经营情况,既要考虑历史指标、定额参数值等衡量依据,还要考虑市场行情的变化趋势,了解国家税收政策等发展动向。若仅仅只关注自身的经营情况,忽略了市场发展情况作为企业预算编制导向标的重要性,没有详尽调查市场需求量及潜在风险,会使得预算信息产生偏差,反映出的结果偏离既定的轨道。

1.2.2 未按预算制定的规则办事

预算执行环节是整个全面预算管理体系中最关键最重要的部分,预算执行情况的好坏决定了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效果,直接影响着整个企业战略目标是否能实现。但在大多数企业里,预算执行具有较大的随意性,缺少对审批流程的把控,主要还是因为信息沟通不畅,主体职责不明,预算管理制定的规则被忽视,未能发挥制度对实现企业目标的保障作用。

1.2.3 未进行有效的执行结果分析和反馈

企业所有在业务层面的风险,最终都会通过数据反映出来,在预算执行过程中,企业在月度结束后对执行结果进行的分析比较粗浅,对未完成指标的原因并未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未和业务部门充分沟通,导致分析会变成了表面的“检讨会”,无法解决实际经营的根本问题。

1.3 预算考评环节的风险

1.3.1 未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考核机制

预算执行层管理者对全面预算管理的意识淡薄,不按企业发布的規章制度办事,对预算执行的结果分析只停留在表面,缺乏对问题的有效改进措施及实施结果跟踪,甚至预算结果的考评采用人为打分的形式,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缺乏完善的预算监督考核机制,企业各阶段的目标达成情况,与各经营单位或部门的主体利益割裂,从而导致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失去了意义。

1.3.2 设立的预算管理考核组织机构不合理

虽然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但执行力度和监督力度较弱,使得企业预算管理工作机制过于形式化。一些企业没有建立专门管理预算的职能部门或机构,对会计核算系统与预算管理系统的两大块资源未能充分融合优化,必然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2 国外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启示

预算管理自1215年起源于英国,初期仅仅服务于政府,用来控制政府费用支出。1890~1920年在美国得到了空前发展,杜邦、化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通用电气率先将预算管理引入到企业管理中,盈亏平衡点分析法、零基预算法、弹性预算法、变动成本法被西方会计大量使用,用以进行预测、决策组织和控制生产以达到提高竞争能力的目的。从80年代开始,日本企业以其独特优越的企业管理模式引起世界瞩目,使日企在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中更具有竞争力,主要得益于其在全面预算管理方面的创新和突破,相较于国内企业,国外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模式更成熟,有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2.1 全面预算管理应与企业战略相结合

战略是企业以使命和愿景以及价值观为目标,为寻求和维持持久的卓越绩效和竞争优势,而作出的有关组织发展全局的筹划和谋略。一个实际的战略是管理者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在公司内外各种情况不断暴露的过程中不断规划和再规划的结果,全面预算管理就是在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前提下对各项内外部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的过程。(企业战略与全面预算管理关系如图1.1所示)。正如著名管理学家戴维·奥利所说:“全面预算管理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把企业的所有关键问题融合于一个体系之中的管理控制方法之一。”

2.2 全面预算管理应与成本控制相结合

日本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中最核心的就是成本管理,企业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目标成本的思想自然引入成本控制环节,而实行全面预算管理见效最快的就是对成本的控制。企业的终极目标即价值最大化,要求企业需要制定一个相对准确的、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方案,做到各项成本费用支出的核算精确化,而我国企业在预算的全面性和成本费用控制的精细化管理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3 企业应对全面预算管理风险的创新举措

3.1 构建基于战略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本质上是需要在企业建立一个信息共享、目标协同的平台,建立一个行为可追溯、各负其责的机制。在企业战略目标的指导下,构建一个完整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需要从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和制度两方面着手:

首先,企业应成立全面预算管理委员会,以企业最高管理者为总负责人,对预算管理进行总指导;以企业财务负责人为预算管理委员会次负责人,便于财务系统和业务系统上下统筹协调,保证预算管理和财务核算口径的一致性;以各经营单位或部门为预算管理责任部门,其负责人为预算管理第一责任人,各经营单位或部门的财务负责人为预算管理执行人,财务充分与业务融合,积极发挥财务管理和分析的职能,事前和事中做好成本费用管控,事后从业务角度对经营成果与预算目标差距进行深度分析,并与业务一起沟通解决问题的措施,形成一个良性的闭环管理系统。

其次,制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并根据企业所处的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对制度进行更新和完善。制度应包含全面预算管理机构、预算管理各责任单位的责、权、利,以及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控制、预算考评和预算调整的具体管理要求等。

最后,企业管理层应以战略为导向,重视全面预算管理,明确预算管理在战略目标实现过程中的意义,并通过企业文化在员工精神素养方面的渗透,加强企业员工对战略和预算管理的认识,深刻学习理解管理制度,从而提高企业的预算管理水平。

3.2 完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考核机制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考核机制,完善的考核機制是实现企业战略预算目标的有力保障,需要统一建立公平客观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在明确内部各部门或单位的责、权、利的前提下,从预算编制阶段起至最后的考评阶段,除了对预算管理过程的关注和跟踪,还要对参与到全面预算管理各个环节的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考评,综合定量和定性的指标与业绩考评联系起来,实现“奖勤罚懒”。

3.3 建立数据共享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

进入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完善十分重要,通过信息化运营平台建设与数据库的合理利用,让我们及时掌握整个行业和市场有关的信息,并且能够有效结合本企业实际,制定适宜企业发展不同阶段、不同环境的全面预算管理方案,真正提高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从而实现企业的效益与社会效益双赢。

另外,建立数据共享的全面预算管理信息系统,还要做好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并根据企业内控制度合理设置系统权限,在加快系统单据流协同处理效率的同时,建立一个全面预算管理预警机制,能够对即将偏离预算的生产经营指标及时发出风险警报信号,以便于管理层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真正实现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预算管理。

3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必然需要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系统,通过这一有效的管理工具,将企业的战略目标数量化、具体化,高效利用企业内外部各项资源,同时在企业内部加强成本费用管控,提高风险预警和解除风险的能力,充分发挥员工主观能动性,明确工作方向,为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和财务风险防范力提供坚实的后盾力量。

参考文献:

[1]张熙庭.战略预算-管理界的工业革命[M].广东:广东经济出版社,2010.

[2]朱秀梅.大数据、云会计下的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研究[J].会计之友,2018,08:98-101.

[3]李伟.我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策略研究[J].财经界,2019,07.

[4]周国海.全面预算管理与实务[Z].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8.

[5]刘晴.战略导向下的M公司全面预算管理评价及优化研究[D].山东工商学院.2019,46-59.

[6]王金荣,杨涵.基于ERP环境下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以XYY农产品企业为例[J].中国集体经济,20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