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沙
根据《2019年绿色数据中心白皮书》数据,当前中国数据中心每年新增投资规模在1000亿元左右,包含基础设施产品、服务器、网络存储、网络设备等。预计2020年中国规模以上的数据中心保有量将超过8万个,总面积将超过3000万平方米。
当前,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下,在线教育、在线会议、在线协同办公、在线视频直播等成为新常态。事实上,疫情期间因为业务量激增造成数据中心运维难度大、业务 “ 宕机 ” 的情况屡见不鲜,充分体现了数据中心强大与否对于数字经济的重要性。
疫情带来了大家工作模式上的根本性转变,对于数据中心的稳定性、运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线上化的趋势会更加明显,而且随着 5G 商用的逐步深入,数据中心的价值与作用将会进一步显现。
在青云QingCloud看来,新基建作为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本质上是全面实现数字世界的基础设施。而青云QingCloud的使命就是帮助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最终成为数字世界的基石。云数据中心作为数字世界基础设施中必备的一环,在新基建的浪潮下,作用将会日益凸显。
云化数据中心
将迎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
目前,青云QingCloud一共有31个数据中心,包括14个自营数据中心和17个合作数据中心,分布在中国的北京、上海、广东、香港以及印度尼西亚等地。在这其中,通用的、地区的、行业和企业的数据中心可能因为业务实际情况在需求层面有一定的差异,但总体的建设目标都是一致的。所有的数据中心都需要绿色、节能、安全和高效支撑业务。
青云QingCloud认为,在新一轮的变革中,数据中心的基础作用将更加凸显,所以会有更多企业、行业和地区会加强在数据中心建设层面的投入。除了原有的需求,新的数据中心将会被要求提供更加稳定、高效、持续扩展、安全的能力。在这个层面,以稳定、安全,极易扩展和大规模验证过的安全的云化数据中心,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期。
作为一种基于云计算架构的,计算、存储及网络资源松耦合的云化数据中心,可以完全虚拟化各种IT设备,模块化程度较高、自动化程度较高、绿色节能程度较高的新型数据中心。这些特性正使得云化数据中心愈发成为众多企业实现基础设施快速部署的首要选择。
青云QingCloud表示,在“新基建”浪潮下,云计算作为基础设施的核心,将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对于企业和行业,全面上云势在必行,这对他们来说是非常好的机遇。不仅意味着将可能拥有更多的客户,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各个行业的上云来寻找通往数字世界最经济、高效的方式和路径,以更加好的解决方案来推动数字世界的落地。
作为专业的混合云服务商,青云QingCloud向来以领先客户需求的前瞻性来做产品研发和迭代。伴随着越来越多客户的上云诉求,他们会更加注重产品的易交付性、简易操作性和零成本运维学习以及安全性,让所有上云的企业,都能够在这波浪潮里,轻松上云,安心用云,不断创新,顺利转型。
以多元化部署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创新
青云QingCloud不仅有自营数据中心,也有一部分的合作数据中心,在选择合作数据中心时,他们就有这一套自己的标准和考量体系,只有与他们技术标准一致、运营理念一致的才会成为他们的合作伙伴。这其中不仅要考虑计算、互联和安全等问题,从长远看,青云QingCloud更多考虑的是一种生态建设。在“新基建”的建设中,他们更会加强这种合作,以更好的技术、更高的标準去推动合作,帮助合作的数据中心进行提升,最终形成更加优质的技术和服务能力的输出。
众所周知,数据中心产业链涉及机房建设和运维,同时需要考虑数据的计算、传输/互联、安全等问题,需要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光模块、内存芯片、光纤等设备。这些环节属于“新基建”的最底层。随着数据中心的建设成为热点,必将带来产业链上下游资源的新一轮发展机遇期。因此,在“新基建”推进过程中,数据中心作为基石和核心支撑,在不断推进自身产品迭代的同时,应该更加注重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以生态共建的方式满足更多复杂场景下的用户需求。
与此同时,青云QingCloud也通过不断深化区域合作提升自身在云计算领域的广泛布局。目前,针对这种区域性的落地重点,青云QingCloud做了详细的研究和规划。例如针对提倡加强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技术创新的江苏省,接下来的重点是加强和江苏交控这样的千亿国企密切联系,通过创新的技术助力他们智慧交通进一步实现和不断迭代;提出“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的陕西省,在与现有教育、工业、医疗及政府相关行业保持共同成长的基础上,将会进一步拓展新行业。
在这个过程中,青云QingCloud认为,“新基建”的发展对于信息技术行业势必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尤其是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和5G等几个层面。既然有机遇势必会有挑战,技术领先、产品优势明显且能够真正落地的、普惠的必将会在这场新的竞争力脱颖而出。反之,亦然。但是,对于整个IT产业来说,这是一场机遇大于挑战的“竞争”,市场格局和产业生态的竞争力核心便是技术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