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赋能新基建的潜力、实践与思考

2020-06-21 15:11曹方王凡少宇
中国信息化周报 2020年21期
关键词:高新区人工智能数字

曹方 王凡 少宇

未来20年支撑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新基建”是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科技创新领域的基础设施。

区别于传统“铁公基”,新基建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硬科技属性突出,将引发技术迭代嬗变、商业模式创新与消费市场之间持续互动升级的“红桃皇后”效应。通过对比研究分析,我们看到我国科技创新领域新基建潜力巨大,尤其是作为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和核心引擎,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孕育承载我国新基建的前沿阵地,将加快新基建赋能赋智赋值效应。

我国科技创新领域的新基建潜力巨大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公共性的基本特征。发力于科技端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含5G 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内涵丰富,科技属性突出。

20年前中国经济的“新基建”是铁路、公路、桥梁,未来20年支撑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新基建”则是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科技创新领域的基础设施。

从科技领域投资看,中国研发总投入约为美国的1/2,人均科研人员数远低于美国和日本,基础研究薄弱。

在研发投入方面,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8年中国研发支出占GDP比重为2.19%,低于2017年美国(2.8%)、日本(3.2%)、韩国(4.6%)、法国(2.2%)。

从活动类型来看,我国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所占比重分别为5.5%、11.1%和83.3%,而美国分别为16.9%、19.6%、63.5%。2018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1209亿元,与美国2017年基础研究投入922.31亿美元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从区域水平来看,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只有6个,分别为北京(6.17)、上海(4.16)、广东(2.78)、江苏(2.70)、天津(2.62)和浙江(2.57)。

从规模以上工业看,我国2019年全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4.4%;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2.5%;服务机器人、太阳能电池和移动通信基站设备分别比上年增长38.9%、26.8%和14%。

从国家战略布局新基建,科技赋能将产生显著的拉动效应、放大效应和乘数效应。新基础设施具有强外部性、公共产品属性、受益范围广、规模经济等特点,其创新示范效应决定了高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必须适度超前、必须走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前面,否则将制约我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从需求侧来看,高新区布局新基建有助于三次创业,服务于创业升级,更好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从供给侧来看,高新区布局新基建为中国创新发展,特别是抢占全球科技创新制高点创造基础条件。

科技创新赋能新基建的典型实践:国家高新区正成为承载我国新基建的前沿阵地

面对全国新基建浪潮的兴起,高新区从国家及区域战略角度加快新基建的前瞻布局,促进投资链、产业链、创新链交叉融合,构建起“重大项目+龙头企业+创新载体”的产业微生态。

针对新基建鲜明的科技特征和产业导向,高新区把资源配置、场景应用、消费升级作为新基建发力的重点,从而营造出了适合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生态环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深圳高新区5G基建

根据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战略定位,深圳高新区在5G产业“无人区”、行业龙头企业引领方面正在形成标杆效应。

一是打破5G产业发展路径依赖思维模式,聚焦高端芯片、组网架构等关键核心技术,对接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龙岗宝龙科技城等5G产业集聚区,通过区域联动效应促进原始创新,扩大自身先发优势,实现换道超车。

二是依托全产业链布局行业骨干企业,如芯片领域的海思半导体、中兴微电子,网络建设、场景应用及终端领域的华为均已具备国际影响力。通过龙头企业引领并优先将射频芯片、天线等核心领域及关键环节项目引进,深圳高新区汇聚起新投集团、临芯投资等配套企业,大大加快新基建中5G试验网络平台建设,促进产业全链条跃升发展。

合肥高新区人工智能

依托智能语音、类脑智能、量子智能、大数据等四大技术优势领域,合肥高新区构建起“基础应用技术+底层硬件+数据计算+智能終端+行业应用”的产业格局。

一是打造“一核多点”的人工智能科教生态体系。以中科大高新校区为核心科教载体,立足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等多个重点实验室为重要支点,形成人工智能“中国硅谷模式”。

二是形成“耳聪目明,心灵手巧”的特色人工智能产业结构。其中,“耳聪目明”即加快智能语音技术研发,部署机器视觉领域;“心灵手巧”则是人工智能应用芯片研发产业规模化,加快建设智能无人设备、智能硬件等人工智能终端研发基地。

三是实施若干场景人工智能应用试点示范。聚焦民生、制造、城市治理等应用场景,加快新基建中人工智能的赋能效应,为智慧城市、智慧生产、智慧生活助力。

株洲高新区城际轨道交通

定位于两型化发展的国际一流轨道交通产业基地,株洲高新区轨道交通先进制造业集群规模稳居全国首位,在核心技术研发、整车生产、产业链配套等方面独树一帜。

一是核心技术创新优势显著。目前株洲高新区拥有包括株洲国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创新中心在内的多个国家级创新载体,中车株机、株洲电机等企业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分工合作模式,相互协作完成引进技术的再创新。

二是行业影响力不断扩大。株洲高新区已完成新基建中的轨道交通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项目验收,主导或参与在编在研的国际标准48项,赢得了行业话语权。

三是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明显。中车株洲电力机车和中车长江车辆株洲分公司等龙头企业在核心技术研发、工程化试验等方面影响力巨大,引领株洲轨道交通行业快速发展。

■厦门高新区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通过打造涵盖动力电池、终端设备、整车制造等多领域新能源智能汽车产业生态圈,厦门高新区快速吸引新能源充电桩领军企业落地生根。

一是拥有完整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业链。包括厦门科华恒盛、厦门益垣聪新能源等企业布局电机、芯片、充电模块等产业链上游,而国家电网、中国普天等充电桩运营商为下游市场应用场景提供了产业链保障。

二是下游市场推广应用促进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业增长。厦门高新区在公交、旅游景区、政府机关和公共机构等领域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使用,扩大新能源汽车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规模,鼓励公共机构和私人消费者购买使用新能源汽车,进一步提高新基建中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在厦门高新区的增长需求。

贵阳高新区大数据中心:通過建立“1+N”的大数据产业新体系,贵阳高新区涌现出数据存情、数据清选加工、数据分析应用、数据安全、数字物流、创新创业期化、大数据人才培训等一系列新业态,成为国内大数据中心建设应用的典范。

一是产业生态较为完善。贵阳高新区已形成了“一廊三园七中心”的空间布局体系和“一龙头三配套八平台”大数据产业发展新格局,产业协同创新生态体系已初步形成。

二是示范应用成效显著。通过加快打造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示范区,贵阳高新区大数据产业在政府治理、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食品安全云、电子商务云、社区服务云、智慧农业云、智能交通云等20朵“云”已成功落户贵阳高新区,“云上贵州、数聚贵阳”发展态势正在形成,不断拓展出新基建中大数据中心应用前景。

几点思考

发挥“头雁”示范作用,加强新基建顶层设计。运用全局视角和全周期管理思维,新基建要兼顾国家战略利益与地方经济效益之间的平衡,为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筑牢基础。

一是依托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以及创新网络基础设施,前瞻布局一批基础性、交叉性、储备性新基建重大项目工程,实现政策红利、科技攻关和产业效益有机结合,构建“创新载体-总部集群-产业配套-营商环境”四位一体的新基建发展框架。

二是针对新基建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特征,运用产业技术路线图、科学计量分析体系等多元战略工具,加强新基建产品质量、社会效益等方面综合评估,加快新基建赋能赋智赋值效应,提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

创新金融支持模式,提升新基建投资效率。5G基建、工业互联网、特高压等领域投入资金大、回报周期长,必须辨别新基建概念泛化及炒作,避免一哄而上造成的产能过剩及重复建设。

一是准确把握基础设施及网络布局规划,适度提升中央政府杠杆率扩大新基建投资规模,降低地方债务压力。

二是探索PPP融资模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及时跟踪新基建领域“独角兽”“瞪羚”企业核心技术优势,通过地方产业园区、高新技术企业、市场化金融机构三方合作方式,加强相关技术和商业价值层面评估;优化丰富5G基建、人工智能等产业投融资结构,推动相关创新主体IPO上市,构建多元化新基建投融资模式。

突出区域特色优势,稳步推进新基建发展。鉴于我国高新区地理区位和产业基础各异,下一步要紧密结合自身特色优势,分层次、多维度布局新基建项目,切忌盲目跟风、一拥而上。

一是位于沿海发达地区的高新区需聚焦未来网络、后摩尔器件、雾计算等超前沿领域,增加基础研究投入,加快产出一批新基建领域颠覆式原始创新成果。

二是位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新区需充分做好新基建与“铁公基”之间的衔接,加快4G/5G通信网、新能源汽车智能化流水线、绿色数据中心等方面的升级改造,降低资金及时间投入成本。

坚持软硬结合原则,优化高新区新基建创新生态。我国高新区既要重视数据中心、5G基建、IPV6网络架构等“硬基建”项目投资,也要构建起涵盖监管创新、金融投资、风险防控、安全保障等多维度的软环境,加快把“数字能”“信息能”转化成“产业能”“经济能”。

一是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效应,加快推动消费物联网,新物流系统及数字化仓储等基于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技术的“软硬结合”项目,搭建基建设施和场景应用之间的桥梁。

二是推动产业级数据共享,前瞻储备包括云办公、智慧医疗、车联网等“软”项目,引导创新资源要素有序流向市场价格中心、金融交易平台等软基建之中,最大程度发挥新基建的商业价值。

相关链接

“新基建” 新动能 新引擎

在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数字化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助力防疫抗疫的硬核科技到便利复工复学的“云课堂”“云办公”“云签约”,从助力中小企业抵御风险到赋能现代化城市管理……数字经济正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数字经济新动能的加速崛起,显现了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近来,从中央到地方围绕“新基建”,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做大做强,让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实、成色更浓。

壮大转型动能

从中央到地方近期频频出台相关支持举措打造数字经济新引擎。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热词。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抢抓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机遇,推出《广州市黄埔区、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加快“新基建”助力数字经济发展十条》,提出强化“新基建”底层数字技术支撑,三年内投入1亿元,培育一批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芯片、流版签软件、网络安全软硬件领军企业,打造国家级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基地。

专家表示,近年来中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数字科技与实体经济日趋融合。在抗击疫情的背景下,中国正将疫情冲击转化为经济转型动力,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新动能,加快撬动“新基建”引擎,激发新经济潜能。

在日前举行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伍浩表示,这次疫情让全社会对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与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巨大效益认识更深刻。“未来一段时期,数字经济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各行业各领域数字化转型步伐将大大加快。”

赋能传统产业

“新基建”与数字技术发展紧密相连,是发展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的重要载体。专家表示,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优化经济结构;数字经济是加快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步伐、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

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高杲表示,下一步将加快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快培育一批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数字经济产业,加快改造传统产业,促进平台经济、共享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培育更多的经济和就业新增长点。

在政策激励下,一批数字经济企业迅速发展。

位于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枢纽核心区的中国软件CBD(中央商务区)项目在广州试投产运营。中国软件CBD项目投资方、科学城(广州)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光南表示,该项目将对接以区块链为特色的重点软件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和创业创新平台,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信息技术集聚区。

完善生态链条

从技术的研发迭代,到商业模式的创新,都离不开创新环境的沃土。当前,微观的模式创新、中观的产业更迭、宏观的整体推进,正加速形成数字化赋能创新驱动的全链条、大生态。

在加大“新基建”的同时,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出20条举措,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到智慧生产和产业转型中来。国家发改委等23个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特别提出构建“智能+”消费生态体系,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

构建数字经济的链条和生态,各地政府也在综合施策。广州开发区政研室主任李耀尧表示,广州开发区、广州高新区将结合自身特色,重奖制造业数字化,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支持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加快推动重点传统制造业的产品智能化、装备智能化和生产智能化。

猜你喜欢
高新区人工智能数字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遂宁高新区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答数字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
数读人工智能
数字看G20
下一幕,人工智能!
郑州高新区贾庄唐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