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彪
【摘要】作为中东地区的发达国家,以色列以其独特的文化传统和高水平的国际化教育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来此留学。国际学生选择去以色列留学是与其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分不开的。自建国以来,以色列政府通过与欧美国家高校合作办学、积极参与境外科研项目、资助国际学生来以色列进行科学研究等一系列措施着力提升境内高校的国际化水平,由此形成了从办学资金来源到人员构成再到人才培养模式多维度的国际化。以色列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经验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启示。
【关键词】以色列 高等教育国际化 犹太民族文化
【中图分类号】D924.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619/j.cnki.rmltxsqy.2020.07.017
犹太人自古就有崇尚教育的传统,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在以色列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尤为重要的作用。1948年建国后,以色列政府把实现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作为促进犹太民族文化传承与知识传播的重要手段。在政府预算中,教育预算仅次于国防预算,正是持续的经费投入加速了以色列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随着国内安全形势的稳定以及政府实施的多元文化政策,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选择到以色列高校接受高等教育,以色列各高校也不断扩大对外招生的比例,至今以色列已形成非常完备的留学教育管理体系。
以色列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特征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世界发展潮流,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发展正是这一潮流在高等教育领域的突出反映。高等教育是以色列社会与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驱动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以色列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同时,以色列政府也在极力提升境内各高等教育机构的综合素质,不断地规范教育出口产业。与欧美国家相比,以色列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办学资金来源的国际化。从犹太复国主义进程来看,高等教育的發展也是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1897年,在瑞士巴塞尔召开的第一届世界犹太复国主义代表大会上,来自东欧的代表赫尔曼·沙皮拉(Hermann Schapira)就提议在巴勒斯坦创办希伯来大学;1912年,德国犹太人基金会埃兹拉(Ezrah)出资成立以色列最古老的大学——以色列理工学院。一战前,英国犹太人伊萨克·古德布格(Isaac Goldberg)将从一位律师手中购得的一片土地捐献给希伯来大学作为校址。以色列建国后,海外犹太团体对以色列高等教育的资助对以色列高校的建设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些大学的图书馆、办公楼等主体建筑都是由海外犹太人出资修建的,如巴西的犹太银行家埃蒙德·萨弗拉(Edmond Safra)设立了埃蒙德·萨弗拉基金会,用以长期资助希伯来大学和海法大学高等教育的发展,因而希伯来大学有一个校区就以他的名字命名。总的来看,来自海外犹太团体的经济援助在以色列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校人员构成的国际化。创建大学可谓是犹太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事件,得到了海外犹太人各方面的鼎力支持,尤其是一批来自世界各地知名学者的加入,使以色列高等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可以说以色列高校创建之初在一定程度上就已具有国际化的特征。以希伯来大学为例,该校在创建之初就吸引了一批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如来自英国的医学家索尔·阿德勒(Saul Adler)、奥地利的哲学家马丁·布伯(Martin Buber)、匈牙利的数学家迈克尔·费科特(Michael Fekete),以及来自德国的数学家亚伯拉罕·弗朗科尔(Abraham Fraenkel)和历史学家格森·斯科姆(Gershom Scholem)等。[1]这些多元背景的犹太学者把世界各地的文化引入了以色列的高等教育,形成了多元的文化教育,正是这种多元的文化教育催生了以色列人的文化创新活力。此外,海外犹太社团除了为高等教育机构建设提供援助资金外,也积极参与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境内各高校董事会成员的1∕3来自海外犹太社团,而且高校董事会主席通常也由海外知名人士担任,甚至在金融危机时期,高校董事会主席也能以法人代表的身份直接对学校事务进行干预管理。[2]总的来看,多元的文化背景为以色列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
人才培养模式的国际化。以色列高校采取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以色列高等教育委员会(Council for Higher Education,CHE)积极加强与世界各国教育机构的合作交流,以多种形式推动本国学生去境外交流学习,如与中国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签订一系列合作协议与备忘录,通过联合培养和交换学习等方式为境内高校的人才培养提供境外学习的机会。1948年建国后,以色列高校长期采用希伯来语进行授课,一定程度上弱化了英语在教学中的应用,为了进一步促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提升境内高校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以色列各高校在国际学院之外的许多院部相继开设英语授课的课程,这一举措虽一度引发国内各信仰群体的争议,但最终得以施行,目前英语授课的课程在各高校越来越普及。此外,以色列高等教育委员会也积极搭建相关平台鼓励高校师生境外访学,与其他国家教育机构联合进行科学研究,这些措施进一步促进了以色列高校人才培养的国际化。
以色列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举措
随着经济全球化对高等教育领域影响的日益深刻,全球化浪潮开始推动这一领域的变革,为了适应这一历史发展潮流,以色列境内各高校纷纷推出一系列促进本校国际化的项目、国际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多样化的国际招生策略。为了实现与国际高等教育的同步发展,以色列政府通过实施以下几方面的措施促进本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首先,20世纪90年代爆发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导致东欧国家犹太人大举向以色列移民,大批移民的到来使以色列国内人口、种族构成情况发生了很大调整。为了使新进移民尽快融入国家的主流社会,以色列政府提倡通过高等教育来整合以色列社会,增强民族认同,但境内有限的教育资源难以满足民众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致使许多优秀学生不得不到境外留学,其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完成学业后并未回到以色列,由此造成大批人才流失海外;为了改善这种局面,以色列政府开始借助欧美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优势,放开外国高校在以色列境内的办学限制,积极鼓励发达国家高等学府与境内高校合作办学。[3]1998年以色列议会通过了《外国高校在以色列设立分校法》,即《高等教育委员会法》N*11修正案,该修正案允许外国高校到以色列设立分校或合作办学,对外国高校在以办学以法律形式作出明确规定,借此既满足了国内民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同时也加速了以色列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其次,以色列政府成立了高等教育委员会及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管理和开展教育与科研的国际化交流。以色列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其国际性,境内高校与欧美国家高校和相关教育机构的互动合作非常频繁,从合作对象来看,美国是其首要的科研合作对象,其次是西欧诸国。2004年,以色列理工学院两位教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研究就是与美国加州大学科研人员合作完成的。以色列高等教育委员会积极鼓励境内高校参与到欧盟的TEMPUS项目当中。从2008年开始,以色列开始加入欧盟的高等教育计划,并成功申请了多个TEMPUS框架下的合作项目,通过参与TEMPUS项目,加强了以色列与欧盟国家高等教育的合作力度,为国家核心技术研发以及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模式;同时此举也使国内高等教育机构与企业相互结合更为紧密,从而进一步实现了高校与企业间的产学研合作,借此也推进了以色列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最后,为了摆脱阿拉伯世界长期以来的政治孤立局面,扩大其国际影响,进一步提高以色列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以色列政府鼓励国内大学扩大招收国际学生的比例。为此,以色列高等教育委员会每年设立专项资金资助来自世界各地的科研人员到以色列攻读博士学位或从事博士后相关项目研究;以色列外交部也为国际学生设立了专项奖学金,通过政府间的合作或单向资助,每年招收一批国际学生和访问学者。此外,希伯来大学与魏兹曼科学研究院多年来也一直致力于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国际学生比例逐年增加,成为以色列境内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两所高校。根据以色列高等教育委员会发布的《2017~2022年高等教育发展规划》,以色列政府将增加4.5亿谢克尔(约合人民币7.65亿元)的财政预算用来招收国际学生,预计2022年以色列留学生人数将增加到2.5万名,包括短期留学和全日制的本硕博学生以及博士后。[4]高教发展规划的实施进一步加速了以色列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启示
以色列无论从国土面积还是自然资源、人口规模等方面均属世界小国,但其高等教育水平与质量却堪与欧美发达国家媲美。从以色列的高等教育实践来看,以色列政府非常注重与境外高校合作办学、建设国际化课程体系以及适时改革留学生管理制度等,这些对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启示。
首先,与境外高校多层次的合作办学,加强与各国际组织的学术交流。一方面,中外高校的科研合作、资源共享、学术交流是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借此能较快提升高校、地区甚至国家高等教育的整体国际化水平。因此,地方高校可根据本地教育发展水平和需求,与国外高校开展多层次的合作办学,取长补短,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化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如2013年,在李嘉诚基金会的资助下,汕头大学与以色列理工学院实现合作办学,成立了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这成为中外合作办学的经典案例。另一方面,当前国际组织主导的全球高等教育治理正发展成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加强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经济与发展组织(OECD)等相关国际组织的合作交流,对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是非常必要的。长期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直在全球高等教育活动中发挥着领导和协调作用,中国各高校可有效加强与教科文组织的合作交流,积极参与教科文组织的相关国际项目,这对于我国高等教育机构把握世界高等教育的前沿动态,促进自身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其次,建设国际化课程体系,营造良好的国际化校园环境。课程建设是一所高校国际化程度非常重要的体现,课程建设的国际化水平能直观显示出高校的国际化水平。以色列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得益于课程建设的国际化,其国际课程的师资队伍与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了直观的跨文化、国际化的学习内容。在当前全球化课程理念的影响下,我国高校应注重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不断为课堂教学内容增添新的国际元素,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将国际最前沿的科技文化知识及时补充到课堂教学之中。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意识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除此之外,校园环境的国际化也是高校国际化程度的重要体现。随着大批外籍师生来华任教或留学,未来中国高校的课堂上将会听到越来越多世界学术大师的声音,校园中也将会看到越来越多海外面孔。因此,各高校应及时搭建平台增强中外学生之间的交流,消除文化差异与误解,让国际留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此外,目前中国大学校园环境的国际化建设依然存在一些需要提升的方面,如学校外文主页大多以英文为主,缺少多语种的信息服务指南,多数高校校园内未设置多语种的校园引导标识等,这些也是实现校园环境国际化不可忽视的内容。
最后,改革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以色列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居民在语言、生活方式、文化和社会背景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社会构成极为复杂。由于各高校开设专业大多采用希伯来语授课,因此以色列各高校将留学生教育管理划归下设的国际学院负责;出于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以色列议会最终通过相关法案允许在国际学院之外的院部开设英语授课的课程,此举能有效促进其国际化的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对外教育事业得到飞速发展,最突出的表现即来华留学生人数呈几何倍数的增长,据统计,2017年,中国有来自世界204個国家和地区的48.92万留学人员,同比增加4.64万人,同比增长10.5%,现今中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对象国。[5]然而,来华留学生大多汉语基础薄弱,文化水平、宗教信仰也存在很大差异。鉴于此,我国大多数高校对留学生采取一种与国内学生区别管理的培养模式,这种教育管理模式在留学生规模较小的发展阶段能有效发挥作用,但随着留学生群体规模日渐扩大,现行留学教育管理模式将逐渐无法与当前基数庞大的留学生管理实际情况相适应,留学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势在必行。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可让留学生更多学习汉语和中国的历史文化,如适当组织留学生外出游学,提高其汉语实践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注重培养留学教育管理队伍,使其掌握世界最前沿的教育管理理念,搭建优质的留学教育管理平台,从而全方位推动我国留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文系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犹太通史”的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5ZDB060)
注释
[1]Joseph Ben-David,"Universities in Israel: Dilemmas of Growth, Diversific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Studies in Higher Education, 1986(2), p. 108.
[2]S. Iian Troen, "Higher Education In Israel: a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Higher Education, 1992(1), p. 61.
[3]赵海峰:《以色列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研究》,《世界教育信息》,2014年第14期,第54页。
[4]姜言东:《以色列发布高教发展规划 提升科研创新竞争实力》,《中国教育报》,2016年10月14日。
[5]《2017年48.92万人来华留学 中国成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新浪网,2018年3月30日,http://news.sina.com.cn/o/2018-03-30/doc-ifystrme6499981.shtml。
责 编∕马冰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