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的火锅:5月9日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日,新闻报道说参加阅兵的飞机有600架。怎么会那么多?以前也这样吗?
姜永伟:今年参加空中阅兵的作战飞机有597架(也有统计说602架),因为俄罗斯在47个城市举行了空中阅兵。上图就是在圣彼得堡,俄西部军区30多架直升机和飞机参加了胜利日空中阅兵式。下图是叶卡捷林堡的居民在市中心街头观看空中阅兵式。
在符拉迪沃斯托克,4架米格-31和俄太平洋舰队航空兵进行了空中阅兵。从北方的摩尔曼斯克到南方的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都有空中阅兵。而且除了国内,在俄军驻叙利亚赫明梅、亚美尼亚、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的空军基地,也举行了空中阅兵。
俄罗斯一贯非常重视国防精神教育,几乎每年都会举行几次阅兵活动,比如5月9日的卫国战争胜利日,11月7日的十月革命纪念日,2月23日的建军节(1995年开始叫“祖国保卫者日”)。而且不仅仅莫斯科,全国范围内的几十个城市都会有“红场”阅兵。
@A Great World Changer:导弹的弹翼是从哪伸出来的?
石宏:解答这个问题前,先要说明:有些导弹的弹翼不需要伸缩。比如早期的“红旗”2、“霍克”、“标准”1等防空导弹,“萨格尔”反坦克导弹,裸弹发射,弹翼都是固定安装的。某些导弹虽然装箱、装筒发射,但采用很窄的边条翼,比如“标准”2、“标准”6、“改进型海麻雀”,也不需要考虑这个。只有一些弹翼尺寸比较大,以及采用多联装发射箱或发射筒的导弹,才需要考虑弹翼折叠和发射后的伸展问题。
最常见的采用折叠翼的导弹,是远程巡航导弹。通常是两片大展弦比的平直弹翼,以纵向折叠方式藏于弹体内,外面有一个柔性长条缝隙状口盖。导弹发射后,弹翼在展开机构的作用下从弹体内伸出展开并锁定,然后口盖闭合,避免缝隙导致飞行阻力和雷达反射截面积增大。下图是“战斧”Block4巡航导弹的弹翼展开状态,红圈内是柔性缝隙口盖。
“红箭”9、“标枪”等反坦克导弹,刀片形弹翼纵向折叠在弹体内,但没有长条缝隙口盖。“红箭”8采用的是现在比较少见的卷弧式弹翼,即4片弧形弹翼卷起来紧贴弹体折叠,发射后在展开机构作用下沿逆时针方向展开并锁定。下图是发射后的“红箭”8正在展开弹翼,落下的白色物体是弹翼折叠时的衬垫。
@Lord:什么样的电磁波信号,能够穿透混凝土或者是砖墙呢?
马岩:这要看用电磁波来做什么。有一个基本原则是:在一定频段内,频率越高,穿透墙壁的能力越差。
如果是通信,不用太过纠结电磁波“穿透”墙壁的能力。因为只要房间不是绝对封闭,电磁波都能通过门缝等空间以衍射的形式“溜”进来,比如我们在卧室能够连接到客厅的WIFI。直接“穿墙而过”的信号虽然也有,但不是主流,因为通过墙壁时绝大部分损耗了。要降低这种损耗,就要选择低一些的频率。比如5GHz的信号穿过10厘米厚砖墙时,会衰减80%,如果换成1GHz,则衰减40%。使用过5G和2.4G频段WIFI的读者,如果细心试试,也许能感受到。
军事通信中要考虑“穿墙”的场景不多。现有的短波、超短波电台工作在3~300MHz频段,在房间内使用问题不大。卫星通信大多使用1GHz以上频段,而且功率小,传输距离远,因此不具备“穿墙”能力。
如果要制成雷达,探测墙壁另一侧的状况,就更复杂了。“穿墙”雷达选择的频段大多是1~10GHz,和家用WIFI的频率差不多。使用较高频率能提升雷达的分辨率。但如果频率过高,衰减作用会使探测距离缩短。为了同时达到理想的穿透深度和分辨率,这种雷达的工作频段非常宽,属于超宽带雷达。“穿墙”雷达可以探测到建筑物内人员的准确位置和轻微活动,可以用于军事侦察、人質营救和生命探测等场合。左下图是俄罗斯国民警卫队使用的RO-900手持穿墙雷达,仅重800克,可以穿透40厘米的墙壁,最大探测距离11米。
如果将发射和接收天线对准地面,让雷达波穿透连续的土壤、砂石、岩层等介质,就成了探地雷达。为降低衰减,提高探测深度,其工作频率相对更低,大多使用10MHz~2.6GHz频段。下图是VISOR探地雷达,可用于探测地雷及路边炸弹,已装备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土耳其、韩国等多国军队。
西飞二小六年五班李雨墨
兵器,兽是我们最爱的玩具,因为它刺激、热血,因为它们让我们兴奋、快乐。远是一个快乐的互动栏目,你尽管大方、大胆、大管、大条地画画兵器,在快乐的阅读后天马行空地幻想。相信你也会成为大气、大度、大腕、大师级的大兵大贤、大将军、大科学家、大工程师……
非常感谢大家对《兵器知识》的支持!欢迎您向本栏目投稿,绘画内容只要与兵器、军事有关,不限画风、不限水平、不限年龄。
投稿请发送至:bqzs@cn-bgxh.cn,主题项注明“投稿-大画兵器”,邮件内写明作品标题、作者姓名、地区、联系方式。
每月我们将从投稿中挑选部分作品刊登,并赠送当月期刊及主编亲笔签名的刊登证书。欢迎广大读者朋友踊跃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