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救活了的士業界?
全球被疫症嚴肅氣氛籠罩多時,偶爾想起一齣奇情時裝電視劇《降魔的》。故事中,雖然“石敢當”輔助的士司機降魔伏妖;但在現實生活中,從事司機行業和一眾基層,卻被疫情害得生意難做。市道冷淡,逼使不少打工仔要向“疫魔”投降。有見及此,政府臨時推出了多項的紓困措施,即使這些項目不是特效疫苗,但也成為了抗疫中的“石敢當”,紓困措施救活了現實生活中的士業界。
冷靜看待“掘路抗疫”
上世紀粵港澳地區之中,“石敢當”常被神格化並安置於村口大街或山路三岔口上,地位與“土地公公”相仿,都是以保平民出入安心,阻擋災劫。可是近年,隨著路面工程激增和破除迷信的思想抬頭,不單是“石敢當”的數目逐漸地減少,連頻繁的掘路次數,也對居民構成生活不便和反感。因此,本年初政府爭取在抗疫期間,趁著停關停課的黃金時段內,盡快地開展並希望完成約二十項道路工程。即使交通事務局的努力被坊間批評為“遍地開花”,但身為納稅人的一分子,還需要冷靜觀察它的實際效益,來分析政府用錢是否恰當。
保障中堅才是復工關鍵
工程項目毅然在抗疫期間持續,無可置疑,它間接確保了地盤苦力的就業狀況;加上近月發放的士司機生活津貼,相比起航空、旅遊及餐飲業人士來說,基層的保障措施明顯是更多更好更體貼。基此,政府此舉難免讓人產生“偏袒基層”之嫌。所謂“三軍易得,一將難求”。以旅遊業為例:司機是基層分子,而旅社經紀和執照導遊是中上層的骨幹。萬一這批能操流利三言兩語的服務業專才,因敵不過抗疫寒冬期而自始轉營不返,將會令業界蒙受人資流失的危機;而酒店業務的情況也作如是觀:苦力搬運(Bell Boy)常有,但經驗豐富的房務主管難求。加上抗疫停課期間,不少應屆畢業生延誤學期。即使他們如期畢業,也必定大大縮減了鑽研學問和實習的機會。這潛在短期性青黃不接的風險,有可能引致業務復工後出現小塊斷層,令業界內務行政操作上的細節和竅門從此脫軌。加上特區政府素有關顧大眾的優惠,例如:全民現金分享、敬老金、特別援助金(俗稱綜援)和醫療補貼計劃等,在四月中還多推出一項電子消費卡。因此(可能有點不近人情的建議)政府根本沒必要再針對各業基層作出額外補貼,反而重點是先關顧中高層骨幹分子,才是為復工切想的政策。
保育文物勝過掘路
首先,目前未有任何證據顯示:國家因為“派帑發補貼”給司機和苦力工人之後,可見疫情減退和阻止經濟下滑;相反,透過各行各業的中堅分子出謀獻策,例如政府向抗疫團隊諮詢建議、科研隊伍推出無人快速篩檢等技術之後,各國才有希望擺脫疫情危機。因此,中層保障政策是遠比基層保障政策重要。例如:政府不應優先一般道路工程,來間接確保苦力基層工人;而是加緊保育世遺景點,速聘文物修復專才開工。反正,回想在沒有疫情之下,本澳路面也是如常掘開,根本不存在“緊急和需要”。反而趁著疫情市面水盡鵝飛,因為能夠避免遊客人山人海的局面,所以維修世遺是最佳選擇。好像白鴿巢聖安東尼堂(花王堂)便值得稱讚。現時,它四周被圍起紅白藍帆布,外牆維修、清潔和保育的時機實在一流。可惜,澳門世遺名勝二十有餘,只能及時保養一處,遠不及道路工程數量。
應多為前線醫務人員作出鼓勵
其次,自2013年至今,有關的士司機“拒載、揀客、議價、劏客”等負面新聞屢見不鮮,連本人也經歷過被司機加收“機場稅”和“行李費”的離譜體驗,可見的士司機濫收車資的情況頗為普遍。本澳不能單靠《輕型出租汽車客運法律制度》便能化解全部問題。另外,有關旅遊巴和公共巴士“撞車、撞樓、撞阿婆”的事故更加不用話下。雖然,不是每位司機大哥都毫無道德操守,但從整體社會觀感來看,政府卻在2月疫情期中,爽快地額外撥出為司機們的補貼,其舉動簡直令人匪夷所思;而有分為他們向政府爭取相關福利的議員,又有何顏面對曾受害的遊客、苦主甚至上述車禍中的死者家屬呢?相反,在前線抗疫的醫務人員,不少選擇自我隔離14多日,為避免把病毒回帶家中。抗疫期間,他們既不能正常地與親屬相聚之餘,又日以繼夜地值班工作。政府反而對他們加發薪酬的建議思前想後,竟也沒有像的士司機補貼那般豪爽批出,何不可怒也?
公道自在人心
最後,從上分析可見“同心抗疫”的口號根本開始變了質,其實“抗疫期間,各人一心”才是真。先是搶口罩,待價高沽的熱潮;然後是消費卡承辦公司的出現,由“手續費全免”的口風轉到“略為收取”,公司代表透過電臺訪問的機會,極速地分散了聽眾的注意;還有個別超市,被揭發疑似坐地起價、趁火打劫……統統情況,正如本澳急需醫學觀察地方的時候,行政長官對“不願出租酒店房間”的賭場公司,發表過語重心長的勸籲:“澳門人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同樣地,有關部分業界借用抗疫之名,巧取豪奪民脂民膏的事情,相信一眾評論員和有識之士都會:“聽在耳裡,寫在歷史”。這道筆鋒和勢頭,相信連“石敢當”也不會阻擋了。 (澳門/ 少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