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呼吸道传染病的医院内医疗设备应急调配机制研究

2020-06-20 16:21:20冯靖祎吕颖莹顾国煜梁廷波
中国医疗设备 2020年6期
关键词:工部调配传染病

孙 静,冯靖祎,郑 骏,吕颖莹,熊 伟,顾国煜,梁廷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a. 医学工程与物资部;b. 党政综合办公室,浙江 杭州 310003

引言

人类健康一直受到传染病的严重威胁,且全球化、城市化带来的频繁人口流动为新发和再生传染病在全球的蔓延创造条件[1-2]。21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已发生多起冠状病毒如SARS、MERS等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普遍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多、人群普遍易感等特性[3],同时因缺乏对新发呼吸道传染病的认识,使得新发呼吸道传染病成为最大威胁之一。

我国人口众多,城市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聚集度不断提高,应对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控制更具挑战。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院作为传染病患者、高危人群聚集的重点场所,保障医护人员的防护需求,提升诊疗安全更是重中之重,而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是医院快速响应、及时控制及避免院内暴发不可或缺的保障。医疗设备作为现代医疗技术的重要组成,是医院应急管理体系的一大分支。如何在院内开展医疗设备的科学管理,建立科学高效的医疗设备应急调配机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我院在传染病防治方面经验丰富。在经历过SARS、禽流感等传染病事件后,我院逐渐形成完善的传染病应急管理体系,包括医疗设备的应急管理体系,即建立了急救设备供应中心。然而,每次新发呼吸道传染病初发时都具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诸多不确定性,对相关医疗设备的应急调配提出挑战。2019年12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突发使国家迅速进入应急响应状态[4],同时全球多地暴发,感染病例数字持续攀升[5]。疫情的暴发刚好在农历春节(除夕)前,面对工厂歇业、春运等客观现实,医院面临疫情防控和患者诊治的双重压力。因COVID-19主要通过飞沫、密切接触传播[6],对医疗设备的配置、调配和消毒提出高要求。

为了将有限的医疗设备资源使用率最大化,做到预判精准、准备充分,我院在此次疫情之初便研究形成了一套医疗设备应急调配机制,经过实践不断优化,并基于以往针对SARS、禽流感的医疗设备应急调配实践经验,结合呼吸道传染病的共同特性,结合COVID-19疾病诊治指南,根据医疗设备相关国家管理要求,联系医院多院区运行实际,最终形成了一套针对呼吸道传染病的院内院外多方协同应急调配机制。该机制在我院应对此次COVID-19疫情工作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供同行参考。

1 制定针对呼吸道传染病的基本医疗设备清单

明确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设备清单是应急调配高效实施的基础。从呼吸道传染病的诊断与治疗共同特点出发,围绕疑似、轻症、重症病例的隔离诊治需求,兼顾传染病并发症、手术和特殊检查需求,基于临床对普通隔离病房、重症隔离病房、院内院外转运及消毒需求的分区域全面统筹考虑,参考COVID-19疾病诊治指南,研究制定了一套针对呼吸道传染病的基本医疗设备清单(表1)。根据院内配置情况,将疫情防治需求大的医疗设备如中央监护系统、床边监护仪、电子体温计、ECMO、有创呼吸机、无创呼吸机、高流量氧气湿化治疗仪、视频喉镜列为重点医疗设备,需要重点关注、优先应急储备。针对医疗机构作为定点诊治单位的任务特性,还应当考虑是否面向COVID-19合并其他临床诊治需求配置相应的医疗设备。例如,针对重症和危重症诊治定点医疗机构,需面向COVID-19合并妊娠、肿瘤等的诊治或手术需求,配置负压手术室及专用医疗设备。

2 分析医疗设备应急调配过程要素

院内医疗设备管理部门是医疗设备应急管理和应急调配的责任部门,对内应密切联合对外联络部、车队等,对外应密切联系重要的医疗设备厂商、医疗机构等,做到提前掌握重要信息,及时充分沟通,有效联动及多方协同。

医疗设备多方协同应急调配机制的建立经历了要素分解与内容有机整合两步。首先,基于医疗设备应急调配的目的——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快速、准确地响应临床对医疗设备的需求,模拟紧急调配过程,分解调配步骤,明确整个过程可能涉及的人员、信息、资源和制度四大要素。医疗设备的应急调配过程涉及的人员包括临床医护人员、临床工程师、调配负责人、医院管理者及其他相关行政部门人员;信息主要包括临床一线对医疗设备的需求、设备库存量等;资源主要指可提供清单内医疗设备的院内临床科室、医疗设备生产厂家和其他医疗机构;制度主要包括涉及医疗设备验收、储存、维护、不良事件等全过程管理,以及外来医疗设备管理和急救设备供应管理等制度。接着,理清各要素的内容及之间的逻辑关系,明确信息流转路径,确保信息传播畅通,寻求高效的调配解决方案,做到预判精准、准备充分,最终实现现有资源的最大化使用,以及资源紧缺情况下有条不紊地高效调配。

表1 针对呼吸道传染病的基本医疗设备清单

3 利用信息化手段动态管理医疗设备

信息手段是实现医疗设备高效管理的必要条件。明确呼吸道传染病医疗设备清单后,需要快速掌握院内库存量、科室分布及使用情况,尤其是重点医疗设备。院内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为信息的快速收集、整理和确认提供可能[7-8],为管理者及时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通过系统查询,掌握清单内医疗设备在全院的分布状态。针对重点医疗设备,临床工程师分别与分管临床科室确认设备使用情况,尽可能采用替代方式腾出医疗设备,以便及时调用。

4 急救设备供应中心发挥重要作用

急救设备供应中心是急救设备应急储备和全院协调的重要保障部位。急救设备供应中心在国内医疗机构的兴起起源于21世纪初[9-11],主要为了提高日常急救设备的使用效率,保障使用质量,以及满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急救设备的需求。我院急救设备供应中心由医工部实行全过程集中管理,常规备有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电子血压计、微量注射泵、除颤仪、电刀、医用控温仪、血氧仪等,日常以租借的方式向全院开放共享。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如H1N1甲型流感、禽流感以及此次COVID-19 疫情,急救设备供应中心为急救设备的供应及调配发挥了重要作用。

5 医疗设备的多方协同应急调配机制

根据呼吸道传染病隔离诊治的基本需求,以及我院之江院区集中收治、多院区协同的诊治特点,医工部通过模拟调配过程,在疫情之初建立了初步的医疗设备多方协同应急调配机制,梳理应急调配流程。理论与实践相辅相成,通过COVID-19疫情期间的实践,补充疫情期间捐赠物资等因素,完善优化调配机制和流程,确保调配过程高效顺畅。同时,基于以往针对SARS、禽流感的医疗设备应急调配实践经验,结合呼吸道传染病的共同特性,联系医院多院区运行实际,最终形成医疗设备院内院外多方协同应急调配机制。该机制包含以上人员、信息、资源和制度四大要素,主要包含以下五大要点。

(1)归口管理。作为医疗设备行政与技术管理合一的部门,医工部承担起医疗设备的归口管理和统一协调任务,中心库房、急救设备供应中心和各临床科室须积极配合。

(2)重点备货。医工部根据医疗设备清单,对常规小设备及疫情相关的重点设备进行适当备货。综合考虑临床需求和设备应用特点,备货设备储存在中心库房或由急救设备供应中心领出管理。

(3)应急值班。在集中诊治重点院区设置值班点,做好临床工程师值班安排,实行7×24 h值班制和补休制,及时在全院范围公布值班电话。

(4)权责分明。以扁平化管理为基本考虑,明确调配过程中关键人员的权利和责任,建立三级调配机制,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将有限人力资源最佳利用。医工部值班人员、医工部负责人和分管院领导是调配流程的关键节点:① 医工部值班人员,作为一级调配响应,应当:按照既定标准工作流程,根据医疗设备清单,负责常规院内协调,并按需协调车队安排运输,当院内不能完成紧急调配时,及时汇报医工部负责人;② 医工部负责人,作为二级调配响应,应当在收到紧急调配请求时,核实需求,根据紧急程度、长期配置必要性等因素,综合判断后按有关制度规定进行院外协调,包括紧急采购、厂家借用、就近向其他医院借用等,仍然不能满足临床需求时,及时上报院领导;③ 分管院领导,作为三级调配响应,应当在收到紧急调配请求时,综合判断后向上级主管部门请求或采用其他方式协调。

(5)流程明确。综合上文提到的人员、信息、资源和制度四大要素,模拟紧急调配过程,医工部制定了医疗设备应急调配标准流程,通过在实践中优化完善,形成针对我院多院区协同的院内院外医疗设备应急调配流程,见图1。

6 应急调配机制运行成效

我院于2020年1月19日接收第一位COVID-19患者,于1月26日启动之江院区应急保障,基于“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防控原则,开启浙江“小汤山”模式。之江院区于去年11月开业,疫情发生前仅开放了部分门诊、3层普通病房和部分医技科室等,还在全面建设中。一家还未建设完全的综合性医院在短短2~3 d内需要紧急改造成传染病医院,这对医疗设备的配置、安装、调试等都提出巨大挑战。通过明确医疗设备应急调配机制,医工部有条不紊地快速响应,2 d时间内完成1层普通病区和1层ICU病区全部医疗设备的配置、安装和调试,同时准备了30台疫情专用呼吸机,确保之江院区按时保质接收COVID-19患者。为了满足患者的检查需求,医工部还创下了10 d内完成64排CT从配置许可申请、标书撰写、采购到安装使用的记录。此外,依托急救设备供应中心,在疫情防控的50多天内,医工部共为临床协调或采购了有创呼吸机66台、高流量湿化系统36台、ECMO设备15套、中高端监护仪127台、普通监护77台、可视支气管镜30台、正压面罩21套,同期为援鄂医疗队协调了心电监护仪20台、ECMO设备1套、有创呼吸机4台、无创呼吸机5台、除颤仪1台和空气消毒机4台。实践表明,针对呼吸道传染病的医院内医疗设备应急调配机制运行成效明显。

图1 医疗设备应急调配标准流程

7 讨论

为了做到准备充分,基于我院应对SARS、禽流感等防治经验,结合呼吸道传染病的共同特性,经过实践优化,研究形成了一套针对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设备院内院外多方协同应急调配机制。该机制在我院应对此次COVID-19疫情工作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同行面对此类呼吸道传染病提供医疗设备的配置和调配参考。

合理的人才结构[12]、高效的管理模式[13]、健全的管理制度、共同的发展愿景是医工部战斗力和凝聚力的根本。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只有“根本”扎实,医学工程部的工作实力与价值才能经住考验。医工部作为医院内医疗设备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临床服务保障的关键部门,不仅要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如医疗设备原理、技术性能、应用、维修、维护和检测,以及行政管理部门对医疗设备采购、配置等的监管要求,还要掌握管理学理论,了解医院感染管理知识等[14]。将管理学理论、科学管理的思维和方法应用到医疗设备的管理中,能够有效提升部门运行效率。针对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设备院内院外多方协同应急调配机制便是专业知识与管理学理论融合的产物,帮助医工部紧张有序地应对疫情。

调配对象的明确、调配过程要素的提取、调配流程的模拟是建立完善的调配机制的方法基础。根据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共性,本文建立了基本医疗设备清单,该清单适用于SARS、禽流感、COVID-19疫情防治。但它同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体现在它仅适用于肺部为主要感染部位,可能需要生命支持治疗的情况。面对将来突发的其他类型公共卫生事件,基于本文形成的机制构建的方法,医工部能够快速获得特定的医疗设备清单及适用的调配机制。

在梳理全院医疗设备储存和分布情况时,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但目前仍需要人工核对,人力成本将随着医疗设备体量的增大而增大。将来,随着5G技术的成熟,结合物联网技术,面向全院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在线监测系统和应急管理系统将进一步提高管理效率,也是5G时代医院内医疗设备管理的发展方向[15]。

面向重大传染病,实践证明集中诊治是一种高效的防控措施。作为定点医院,应当建立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做到统一指挥、运转高效[16]。医疗设备的高效应急调配机制是医院应急管理体系关键之一,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诊治的效率。随着全球化发展,信息技术升级,全世界在各个领域逐渐深度融合,信息、资源的及时畅通共享成为人类遏制重大传染病发展的重要基础[17-18]。医疗机构之间,医疗机构与医疗设备生产厂家之间等的紧密合作,信息与资源共享是全球化背景下重大传染病有效防控的必要条件。

猜你喜欢
工部调配传染病
元丰改制前后工部研究
今古文创(2023年11期)2023-05-30 10:33:44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信息(2022年3期)2022-07-15 08:25:08
传染病的预防
肝博士(2022年3期)2022-06-30 02:48:50
养猪饲料巧调配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11-27 19:19:53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今日农业(2021年8期)2021-07-28 05:56:08
大气调配师
呼吸道传染病为何冬春多发
基层中医药(2020年3期)2020-02-13 02:48:50
五彩湾工部龙
调配工人
读写算(下)(2015年11期)2015-11-07 07:21:09
张馨予调配
Coco薇(2015年7期)2015-08-13 22:2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