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本挖掘的顽固性高血压的治疗现状及“证-药-效”的规律研究*

2020-06-20 05:10刘大胜向兴华邢云飞王丽颖韩学杰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0年3期
关键词:利尿剂西药中医药

刘大胜,向兴华,邢云飞,王丽颖,谭 勇,杨 伟**,韩学杰**

(1.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北京 100700;2.湖南科技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湘潭 411201)

在高概念、大数据时代,中医药研究也出现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1]。对大量数据的充分把握和应用,使我们收集数据、获取信息、探索事物及其内部潜在规律的能力得到了极大提升[2]。而充分把握中医药原创性思维的特点,在不破坏中医黑箱结构的前提下,以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数据挖掘及循证医学等方法,充分挖掘整理现有的大数据信息,归纳整理,探索规律,是从整体层次开展中医研究的重点和难点[1,3]。因此,对数据的整理和挖掘可以充分把握规律,有利于对既往经验的归纳总结和创新发展,这也是大数据时代中医药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

顽固性高血压又称为难治性高血压(Resistant or Refractory Hypertension,RH),是指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应用了足量且合理联合的3种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后,血压仍在目标水平之上,或至少需要4种药物才能使血压达标的高血压患者,约占高血压患者的15%-20%[4]。目前,对RH的认识还很局限,药物治疗仍是基于以往经验,缺乏3或4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的系统评价,并且RH的研究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5]。随着中医药学的发展,很多学者将中医药应用到RH的诊疗过程中,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提高了RH的治疗效果,为RH的诊疗提供了新思路。本研究拟对目前已发表的中医药参与治疗RH的文献进行文本挖掘分析,主要对研究机构/研究者—证(中医证类)—药(西药、中药)—效(疗效)等进行挖掘分析,总结规律,为RH精准方药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在Medline以resistant hypertension,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hinese medicine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上以“高血压and顽固性and中西医;高血压and难治性and中西医”为关键词,检索1979年1月1日-2019年5月31日发表的文献,纳入本研究。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中医或中西医结合辨证治疗RH的临床报道,临床研究文献;(2)临床研究中RH的入选标准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RH的诊断标准[4];(3)辨证分类有国家标准或学会、行业标准为依据;(4)临床报道或临床研究文献中至少包含诊治RH的辨证分类、中药及西药、治疗效果的部分信息或全部信息;(5)临床研究的病例数在20例以上。

1.2.2 排除标准

(1)综述性文献、理论性文献及个案报道的文献;(2)资料来源不明,资料与临床实际情况明显不符的文献;(3)文献中辨证分类标准不明确或未使用公认的标准;(4)临床研究中科研设计方案明显不合理,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不科学统一,研究价值不高的文献;(5)文献中报道内容为继发性的RH患者或合并严重心、脑、肾的等相关疾病的患者;(6)杂志文献与会议文献重复的文献,仅保留1篇,其余予以剔除。

1.3 数据处理及统计方法

1.3.1 数据标准化处理

为了更好地统计中医证类类别,统一将文献中的证类名称按照《中医心病的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6]、中华中医药学会《高血压病中医诊疗方案》[7]、《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8]等,将类似证类进行标准化处理,如“痰湿中阻”“痰浊内阻”统一为“痰湿中阻”;“痰湿壅盛”“痰浊内盛”“痰湿内盛”等统一为“痰湿壅盛”。西药中将“硝苯地平缓释片”统一为“硝苯地平”;“倍他乐克”等商品名修改为“酒石酸美托洛尔”等化学名称。中药暂不考虑药物炮制方法,将“法半夏”“清半夏”等统一为“半夏”,将“生龙骨”“生牡蛎”等统一为“龙骨”“牡蛎”。

1.3.2 统计方法

(1)对检索到的文献使用Citespace V5.1软件,用已转换完成的文本文件建立本次分析的项目(Project)。时间切片(Time Slicing):2007-2019年,每1年为一个时间切片;节点类型(Node Types):分别选取作者(Author)、机构(Institution),生成知识图谱;(2)运用R3.6.1软件对检索文献中中医证类、西药/中药的频次/频率、有效率等进行基本描述性分析,然后使用关联规则方法,对所有文章中的西药和中药在限定一定置信度和支持度后,进行药物之间的关联分析,形成复杂网络,分析核心用药。

2 研究结果

2.1 一般信息

2.1.1 文献检索结果

本次研究最终检索可用文献共131篇。其中,临床研究100篇,理论研究15篇,综述6篇,名老中医经验总结6篇,个案报道3篇。其中,名老中医经验总结中包含明确辨证和用药的文章保留,理论研究、综述、个案报道等排除,本研究以100篇临床研究及6篇名老中医经验总结为主要研究对象。

2.1.2 RH研究单位/研究者分析

对近十年发表的中医药治疗RH的相关科研机构及研究者进行分析,发现研究者主要分布在河南郑州、辽宁沈阳、天津及江苏南京等地。其中,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及附属医院、机关医院等单位对RH的研究较多,且之间合作网络覆盖较多。另外,辽宁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也有学者研究中医治疗RH,一些学者因发文之间的合作关系,已经形成较成熟的研究团队。但整体研究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各单位之间合作不多,由此说明目前中医药治疗RH尚未形成全国大范围内的广泛研究,还主要集中在某些单位及学者之间,本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

2.2 RH的中医证类分析

对106篇临床报道和名老中医经验研究的文献统计分析后,共得到相关中医证类总计37个,具体频数及频率见表1。

图1 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RH研究主要机构/研究者知识图谱

表1 RH中医证类频数频率表

从中医证类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RH的证类主要包括肝阳上亢、肝肾阴虚、阴虚阳亢、阴阳两虚、痰湿壅盛、痰瘀互结等,主要病变部位为肝、脾、肾,病因多以肝肾阴虚,导致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且病变日久,因虚致实,导致痰浊、瘀血代谢失常,痰湿壅盛或痰瘀互结而引发一系列实性证类。由此可见,RH的病因病机多为疾病日久,肝脾肾脏腑亏虚,阴阳气血失调,引起风、火、痰、瘀等,风阳上扰或化痰带瘀凝滞经络而发病,多为虚实夹杂、因虚致实的证候。

2.3 RH西药用药规律分析

2.3.1 常用西药降压药及类别分析

因RH至少使用3种降压药,如何联合用药以达到最佳降压效果也是临床中重点关注的内容。在对文献中所有使用的西药抽提统计之后,得到西药使用的频数及频率如表2。

因一些文献没有明确记录具体使用药物,仅使用了“利尿剂”“他汀类”“贝特类”等药物类别名称,按照高血压用药的类别进行分类,发现使用最多的三类药为钙离子拮抗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s,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s,ACEI)、利尿剂,其次为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IIReceptor Antagonists,ARB)及复方药(利尿剂+ARB,利尿剂+ACEI)。另外,在使用降压药时多会配伍一些调血脂药,达到更好的降压效果(如图3)。

2.3.2 西药之间的关联分析

图2 RH主要的中医证类柱状图(频数>3)

表2 RH使用西药频数频率表

图3 RH西药用药种类柱状图

根据西药之间联合用药的使用情况,最小支持度设为0.05,最小置信度设为0.1,最小提升度设为1,两个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如图4,三个药物间的关联规则如图5。从关联规则可以看出利尿剂+ACEI&ARB、利尿剂(氢氯噻嗪)+ACEI(卡托普利)+CCB(非洛地平缓释片)、复方药(利尿剂+ARB: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片)+CCB(甲磺酸氨氯地平篇)+β受体阻滞剂(酒石酸美托洛尔)三组药物之间关联度较高,由关联规则可以看出,这三种治疗方案应为目前治疗RH使用较多的联合用药方案,另外,在联合使用高血压药的同时,他汀类与阿司匹林两种降脂药之间关联度也比较高。

2.4 RH中药用药规律分析

2.4.1 中药的频率及种类分析

对文献中所有使用的中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共有80个处方,174味中药,其中支持度>15%的单味药共计38味(如表3)。一种中药可能有多种功效,现将处方中支持度>15%的38味药物以《中药学》教材[9]中药物的功效为标准,结合文献中使用该药的主要目的综合考虑,进行分类统计如表4。

图4 RH西药两个之间关联规则

图5 RH西药三个之间关联规则

从表4中可以看出活血化瘀类、清肝平肝类药物均数最高,分别为2.39和2.25,表示平均每个处方中会用到2.39味活血化瘀药和2.25味清肝平肝药,其次是补益气血和补益肝肾类,均数分别为1.59和0.7,祛痰湿类均数为1.48,另外,还有一些清热凉血与清热降火类药物,均数分别为0.78和0.63。

2.4.2 中药之间的关联分析

对文献中的中药进行多药物之间的关联分析,设置的最小支持度为0.05,最小置信度为0.1,最小提升度为1,得到中药用药关联图如图6。从图中可以看出牛膝、钩藤、茯苓等与其他药物之间关联度较高,而桃仁-红花药对相互之间关联度较高。

表3 处方中支持度>15%的单味药物

表4 处方中支持度>15%的药物功效分类统计

由以上RH的中药用药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中医治疗RH,实证以活血、息风、祛湿为主,虚证以补益气血或补益肝肾为主,而补益气血多是以健脾补气养血为主。药物使用分析与中医证类分析结果相一致。

2.5 RH现有方药方案的疗效分析

图6 RH多味中药关联分析图

图7 中医药治疗RH疗效统计图

对文献中所有包含疗效结果的文章进行统计,共55篇文献中明确报道了使用中医治疗RH后显效、有效、无效的结果,全部有效率统计如图7,所有有效率的平均值为91.08%,将所有临床报道的病例数取总和统一计算,得到总有效率为91.15%。由此可见,文献报道的中医药治疗RH具有一定的疗效。

3 结论

本文根据以往发表的中医药治疗RH的文献,对研究机构/研究者、中医证类、西药、中药及治疗有效率等方面进行分析,可以初步得到以下结论:(1)虽然目前国内已有一些学者投入到中医药治疗RH的研究中,且已经形成一定规模,但从全国范围看研究单位及学者地域上较为局限,尚未形成大范围、多单位合作的研究模式,因此,RH的中医研究仍在起步阶段。(2)从文献中的RH中医辨证来看,虚证多为阴虚日久,引发阴阳两虚,病变脏腑多为肝、脾、肾三脏;实证则多以风、火、痰、瘀等病例产物为主,多是虚证日久,引起脏腑气血津液代谢失调,凝聚滞留体内而引发内风、痰湿、瘀血所致,且三种病理产物日久化热,煎灼津液,又多相互兼夹,形成风痰、痰瘀、风火痰瘀等复杂证候,使RH的临床辨证更加复杂。(3)目前西医治疗方案为多类降压药的联合使用,且联合用药中以利尿剂+ACEI&ARB、利尿剂+ACEI+CCB、利尿剂+ARB+CCB+β受体阻滞剂等3种组合较为常见,利尿剂是RH的必用降压药。(4)中药的用药规律基本符合中医辨证特点,虚证以补益肝肾及健脾胃、补气血的用药方法居多,实证则以平肝息风、活血化瘀、祛痰利湿等用药方法居多,且一些药物之间常配伍使用以增强疗效(如桃仁-红花等)。(5)从本研究来看,中西医联合治疗RH有一定效果,总体有效率较高,临床中有切实的研究价值。本研究利用知识图谱及数据挖掘等技术,对RH的中医临床诊疗做了初步挖掘分析,但因现有一些文献质量不高、临床研究设计不够规范,使本研究结果有待于进一步临床验证。

4 讨论

RH作为临床中一种常见、高发、难治性疾病,虽然中西医均给出一些治疗方案,但最佳诊疗方案仍在进一步探索中。一般认为,高血压病以Ⅰ、Ⅱ级居多,风阳卷痰上扰,风火相煽,眩晕常见,采用清风化火、平肝潜阳等治法多可奏效[10];而RH多见于高血压病的Ⅱ、Ⅲ级,病程长、病势深,多为疾病日久,脏腑受损,阴阳气血失调,使阴虚阳亢,风阳变动,又有脾胃亏虚,不能运化痰湿,痰湿滞留体内缠绵难解,阻遏气机,无法推动血液运行,而发生血瘀证,痰浊与瘀血两种病理产物相互焦灼,致使痰瘀互结,蕴毒生热化火,同时兼有风阳挟痰带瘀凝滞经络而发为本病。因此,本病虚实夹杂,风、火、痰、瘀等相互兼夹,使其病机复杂多变,临床辨证困难。全国著名中医专家沈绍功教授提出痰瘀互结是RH的主要证类,治疗方法以序贯疗法为主,前期祛实为主,以“痰瘀同治、解毒通络”为主要治法;后期以补虚为主,以“补益肝肾、调肾阴阳”为主要治法,临床以痰瘀同治方治疗RH疗效显著[11-12]。下一步研究中,课题组将在临床条件下开展RH精准方药方案的优化研究,以个体发生心血管风险及死亡为结局指标,评估治疗方案的远期疗效,及时优化治疗过程中的用药量及服用疗程,提高RH的精准化治疗方案,为中医治疗RH方案的优化及临床疗效的提高提供有效的循证依据[13]。

猜你喜欢
利尿剂西药中医药
心衰患者不用利尿剂,预后更好?!JACC子刊研究
是不是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少?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利尿并非越多越好
含金属离子的中药与西药联用注意事项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冠心病心衰冠心宁+利尿剂治疗的临床效果
观察当归四逆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