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纳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一带一路”倡议推进六年间,美好愿景逐渐变成一个个口碑、效应极佳的精品工程,受到当地百姓的极高赞誉。进入新阶段,无论是时间上还是空间上,“一带一路”建设都正向着更高质量发展。这样的发展命题背后,是更高维度的挑战,而这一挑战来自世界发展的大命题。
发展的不平衡是当今世界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一带一路”倡议正是给出解决问题的中国方案。
第二届“一带一路”國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习近平主席掷地有声地说道:“共建‘一带一路应潮流、得民心、惠民生、利天下。”他同时强调,我们的共同目标是,携手努力让各国互联互通更加有效,经济增长更加强劲,国际合作更加密切,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在东南亚,布隆迪当地农户参与到中国援布杂交水稻示范项目中,创下了非洲水稻的高产纪录,收入增长了好几倍;
在中东,中企参与埃及“国家水井项目”,为其扩大耕地面积、解决粮食供应问题;
在亚洲,中企为缅甸建电厂、架起“北电南送”的通道,孟邦小山村的居民用上了冰箱、电视,路灯照亮了漆黑的夜晚;
在欧洲,中白工业园里“藏着”一个居住着30多户的小牛村,入驻的中企将村子周边的原始森林原样保留下来,同时改善用水、修建马路……
“一带一路”建设落脚在“惠民生、可持续”上,为发展中国家营造更多的发展机遇和空间,最终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历史上,张骞“凿空之旅”所造就的丝绸之路,在促进中西贸易的同时,也带动了沿线百姓生活的发展;而今,在沿线发展中国家开展的民生合作项目已达200项之多,一个个民生工程,从改善沿线百姓生活及其生活质量入手,几年时间已成绩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