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旋挖硬切割法咬合支护桩工艺有利于施工质量控制和保障安全,且各桩间止水效果良好,能为主体结构创造一个良好的施工作业环境。文章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旋挖硬切割法咬合支护桩施工工艺,分析了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为类似工艺施工提供参考。
关键词:旋挖;硬切割法;咬合支护桩;施工
U445.4A361225
0 引言
咬合支护桩传统的施工工艺采用全套管钻机+素桩超缓凝混凝土施工,全套管钻机体积大,对工作面要求高,套管在砂砾等地层中难以下压,造成套管超前入岩深度不够,而且素桩须采用超缓凝混凝土,也容易出现质量隐患,所以全套管钻机的使用就容易受到现场施工条件的限制。鉴于此,本项目对比多种施工工艺,决定采用旋挖硬切割法施工咬合支护桩。
1 工程概况
1.1 工程简介
南宁市心圩江上游污水处理厂调蓄池基坑上口长度为97 m,宽度为79 m,面积为7 720 m2。原地面高程为82.00 m,上部放坡分二级开挖至高程74.00 m后,再施工基坑下部咬合支护桩,最后开挖坑内土方至67.95 m,局部开挖至65.95 m,开挖深度为14.05~16.05 m。
咬合支护桩分A桩(素桩)和B桩(荤桩)两种:A桩为素混凝土桩,桩长分为15 m和16.5 m两种,强度等级为C15;B桩为钢筋混凝土桩,桩长分为19 m、19.5 m及20 m三种,强度等级为C30。两种桩桩径均为1 000@1 500 mm,设计咬合厚度为250 mm,均为水下商品混凝土灌注。
基坑支护平面图见图1,基坑支护典型剖面图见图2。
1.2 地质水文情况
1.2.1 地质情况(见表1)
1.2.2 水文情况
1.2.2.1 上层滞水
赋存于素填土层中,地下水补给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水位、水质、水量变化主要受日常气候影响,无稳定地下水位。地下水总体径流方向心圩江河道,主要排泄方式为蒸发、下渗及侧向径流。
1.2.2.2 孔隙水
赋存于圆砾层中,地下水补给源主要来自上层滞水越流及场地外围地下水的侧向径流,地下水位、水质、水量变化主要受季节气候影响,动态相对稳定。排泄方式主要为侧向径流,径流方向为心圩江,与心圩江呈互补关系,枯水期排入心圩江,洪水期接受心圩江河水反向补给。其中在邕江II阶地上的勘察期间测得初见水位埋深大多位于含水层顶部,钻孔施工结束后1 d左右进行稳定水位测量,稳定水位埋深4.20~7.60 m,对于高程为73.20~75.42 m,稍具承压性,水量丰富,年水位变幅为1.00~3.00 m。
2 旋挖硬切割法咬合支护樁施工工艺
2.1 工艺原理
采用旋挖硬切割法施工咬合桩,就是用旋挖机先施工A桩(素桩),待相邻素桩混凝土终凝且产生一定的强度后,再施工B桩(荤桩),荤桩成孔时,利用旋挖机钻头对与荤桩相交部分的素桩混凝土进行硬切割,从而实现荤素桩之间的咬合。旋挖硬切割法施工咬合桩工艺,无需套管跟进,无需施工砂桩,成孔利用泥浆护壁,施工荤桩时,相邻素桩混凝土已终凝且产生一定的强度,杜绝了素桩超缓凝混凝土向荤桩孔内流动的可能性,有效地避免了一些成桩质量隐患。同时,素桩也无需采用超缓凝混凝土,能有效控制成本和保证施工质量。
2.2 施工准备
2.2.1 机械设备选定
通过对本工程地质情况的研究可知,咬合桩下穿的地质主要是粉质黏土、圆砾及强风化泥岩,旋挖钻机对该类地质施工非常有利。施工素桩时使用直筒式土层钻斗,在硬切割施工荤桩成孔时,则使用锥筒式截齿钻斗。该种钻斗筒身和底板均使用强度高、耐磨性好的锰合金钢板制作,能快速切割素桩,提高成孔速度。其他机械的配备满足咬合桩施工即可,如汽车吊、履带吊及挖掘机等。
2.2.2 施工场地
基坑开挖至74.0 m标高后方能施工咬合桩,此时作业面揭露的土质为粉质黏土,遇水后呈软塑状。为满足旋挖钻机施工的作业面要求,对场地进行片石换填,厚度为1.0 m,上铺20 mm厚钢板,作业面坡度控制在3.5%以内。
其他的施工准备工作按旋挖桩常规施工推进即可,在此就不过多阐述。
2.3 施工工艺流程
2.3.1 咬合支护桩施工工艺流程(见图3)
2.3.2 导槽板施工及埋设护筒
(1)导槽板厚300 mm,底部配10@100×100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商品混凝土,内模采用钢模。导槽板对咬合桩起到控制定位的作用,并能控制素桩的咬合间距,提高施工效率。导槽板施工完成后强度达到75%以后方可上机施工。
(2)导槽板强度达到要求后,采用旋挖机在导槽内埋设护筒。护筒钢板厚度≥6 mm,直径误差<10 mm,内径大于钻头直径200~300 mm。护筒埋设时,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偏差≤50 mm,护筒的倾斜度应≤1%,高出地面≥300 mm,护筒就位后,四周对称、均匀地回填黏土,并分层夯实,夯填时应防止护筒偏斜移位。
2.3.3 旋挖钻孔灌注桩成孔
(1)泥浆制备。经试验,场地内粉质黏土具备造浆性能,施工过程中,可利用地层自行造浆,钻进圆砾层时需特别注意调整泥浆的性能(见表2),防止塌孔。
(2)钻斗转速。旋挖机钻斗在钻进时必须严格控制转速,转速过慢或是过快均会影响成孔效率。根据钻机的扭矩及钻斗的阻力情况及现场反复确认,在粉质黏土和强风化泥岩土层中转速≤20转/min,在圆砾土层中转速≤10转/min,能取得良好的钻进速度。
(3)钻斗的升降速度。钻斗在上下移动中速度过快,泥浆流将以较快的速度由钻斗外侧和孔壁之间流过,导致冲刷孔壁,也会在上提钻斗时在其下方产生负压而导致孔壁坍塌。根据本工程桩径为1.0 m的情况,钻斗升降速度宜控制在0.86 m/s,圆砾土层中则要根据实际情况再调低升降速度,这样才能有效防止孔壁坍塌。
(4)孔内水位。在钻进和提升钻斗的过程中,如孔内泥浆面低于地下水位,地下水没有泥浆压进行平衡,必会向孔内流动,导致孔壁被水流冲刷,造成坍塌。所以,在整个成孔过程中,必须确保孔内水位高出地下水位2.0 m以上,防止塌孔。
2.3.4 清孔
旋挖钻至设计孔深后,将钻斗降至孔底,免压慢转清掏,缓慢提升钻斗进行清孔。
2.3.5 钢筋笼吊放
本工程桩长度不长,钢筋笼一次制作到位,用履带吊进行吊装。吊放时应对准孔中心,避免碰撞孔壁,应缓慢垂直自由下放,钢筋笼就位后立即固定。
2.3.6 水下混凝土灌注
(1)水下混凝土灌注前应再次检查孔底沉渣,如沉渣厚度超标,应进行二次清孔合格后方可进行水下混凝土灌注。
(2)导管应居中下放,直径应≥250 mm,采用双螺纹快速接头,接头应安装密封橡胶圈。整套导管在使用前须进行水压试验,水压取0.6~1.0 MPa。导管须配备长0.5~1.0 m的短管,以便调节导管总长。
(3)开始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导管下口距孔底为300~500 mm,并计算好混凝土的最小初灌量,灌注首批混凝土量应使导管埋入混凝土中深度≥1.0 m,即首批混凝土方量最少需要=π×桩半径2×1.5=1.18 m3。水下混凝土灌注必须连续无中断,并保持导管埋入混凝土面深度为2~6 m。严禁将导管提出混凝土灌注面,并控制好提管速度,提出导管前应对孔内混凝土灌注面高度进行测量,桩顶超灌高度≥0.8 m。派专人测量做好记录,必须保证凿除浮浆高度后桩顶暴露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
2.3.7 旋挖硬切割法咬合施工
施工完一定量的素桩后,在保证工作面的情况下,就可以安排另一台旋挖机对相邻素桩进行硬切割法施工荤桩(荤桩施工工艺与素桩相同,只是增加了钢筋笼制作与吊放工序),此时素桩已经终凝且产生一定的强度(或完全达到设计的强度)均不影响钻斗的切割,因为素桩混凝土本身设计强度就不高。荤桩施工顺序如图4示。
2.4 施工常见问题分析及应对措施
2.4.1 塌孔
(1)主要原因分析:①泥浆比重过低,对孔壁支撑压不足;②泥浆pH值>11,泥浆胶体变为悬浮液而分层起不到护壁作用;③制备泥浆的原材料不符合要求;④泥浆水位偏低导致孔壁支撑不足;⑤地下存在洞穴造成漏浆塌孔;⑥泥浆补充不及时;⑦承压水压力被释放造成涌水塌孔;⑧钻斗升降、钻进及转速过快;⑨泥浆過分扰动;⑩钻斗未对准桩中心导致撞塌孔壁。
(2)主要应对措施:①选择良好的制浆原材料,泥浆池设沉淀池和储液池,在钻进过程中对泥浆比重、pH值等性能指标勤量测勤调整,保证泥浆的质量;②保证泥浆池容量,确保孔内泥浆水位高于地下水位;③钻进过程勤观察,及时补充泥浆;④针对不同的土质,合理选择钻斗升降、钻进速度及转速,做好旋挖机操作手的交底工作。
2.4.2 缩径
(1)主要原因分析:在流塑的黏土层钻进时,钻斗升降、钻进速度过快。
(2)应对措施:①针对不同的土质,合理选择钻斗升降、钻进速度及转速,保证钻斗流水畅通;②利用探孔器检查,出现缩径现象及时用钻斗进行扫孔处理。
2.4.3 钻杆倾斜
(1)主要原因分析:①钻杆垂直度不够;②钻斗选择不合理;③没有处理好地下洞穴;④没有清理孔壁探头石。
(2)应对措施:①钻机作业面要平整坚实,要求机手经常观察水平仪,及时纠正钻杆倾斜问题;②在软硬互层的土层,选用双进口钻斗,避免产生钻孔导向倾斜;③有地下溶洞时要采取填充溶洞等防止钻孔倾斜的措施;④如孔壁出现探头石,要采取两步钻进法,即先松动再取土。
2.4.4 吸钻
(1)主要原因分析:①钻孔时冒钻;②钻斗在黏土层中静止时间过长。
(2)应对措施:①成孔时严禁冒钻;②在黏土或膨胀土层中钻进时,提钻速度不宜过快,也不要在土层中停留时间过长。
2.4.5 卡钻
(1)主要原因分析:①石子卡在素桩混凝土或岩层与钻斗之间;②钻齿嵌入素桩混凝土或是岩缝。
(2)应对措施:①合理选择钻具;②施工荤桩时,要经常检查钻齿磨损情况,磨损严重的要及时更换,以免卡钻。
2.4.6 超方
(1)主要原因分析:①主机晃动过大;②钻具选用不合理;③泥浆配比与土质不符,造成孔壁泥皮脱落;④钻机操作不当,提放钻斗速度过快,水流冲掉泥皮;⑤特别是造成塌孔的因素,必将引起大量超方。
(2)应对措施:①平整、坚实的工作面和稳定的主机可从根本上解决晃动;②泥浆的制备质量必须符合要求,钻进过程要根据地质的不同及时调整;③规范操作钻机,防止一切人为因素导致塌孔而引起混凝土的超方。
3 结语
综上所述,在施工条件和地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旋挖硬切割法施工咬合支护桩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施工工效高,成桩质量良好,具有广阔的推广前景。
[1]左文荣,洪明坚.旋挖硬切割法施工咬合桩在深基坑支护工程的应用[J].福建建筑,2015(6):64-66.
[2]王 昱,王 岩,栾文伟,等.砂卵石地层旋挖桩施工常见问题分析及质量控制[J].市政技术,2013(S1):142-144.
作者简介:田明干(1977—),工程师,主要从事房屋建筑及市政施工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