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瑾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渐转好,武汉正从阴霾迈入春天。三四月正是武汉最惬意的时候。骑着一辆自行车绕着东湖欣赏湖光山色,微风拂着脸庞,空气中弥漫着樱花的清香……第一次看见东湖的人会误以为看到了大海,难得在城市中能有一片视野如此开阔的地方。
本地人习惯称自己的家乡为“大武汉”,这份自豪自有底气。自古以来,武汉一直是中国南方的军事和商业重镇。近现代武汉经济繁荣,一度位居亚洲前列。汉口开埠后,对外贸易更是与上海齐驱并驾,成为“驾乎津门,直追沪上”的全国第二大城市,被誉为“东方芝加哥”。
20世纪50年代,国家“一五”重点工程中,占总投资1/4的7项大工程落地武汉,成就了武汉全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的地位。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武汉经济总量工业净产值居全国大城市第四,直追京津沪三大直辖市。武汉人习惯了在“大武汉”的昔日荣光下生活。然而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武汉中部老大的地位逐渐下陷,与东部地区的差距逐渐拉大。
痛定思痛,在2011年底召開的第12次党代会上,武汉提出要构建“国家中心城市”。所谓国家中心城市,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具有全国性重要影响,在国家经济结构和战略布局中具有重大功能作用,并能代表本国参加国际竞争的主要城市,其在全国应具备引领、辐射、集散功能。
复兴大武汉,底气何在?
“一带一路”把内陆城市与世界对接
2018年5月19日,武汉首次在“一带”“一路”上同时发力:两趟班列一个向东,经过阿拉山口,直通中亚到欧洲。一个向西,经过宁波北仑港口出海,穿过马六甲海峡行走海上丝绸之路——这意味着陆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国中部省份的武汉市对接了。
武汉素有“九省通衢”之称。作为华中地区航运中心、全国四大铁路枢纽之一、八大区域航空枢纽之一,武汉境内汇集多条高速公路通道,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完备。
在全国性铁路路网中心建设方面,“米”字形高铁直达全国,织就一张以武汉为中心,辐射省内外城市的高速客运通道和大运量货运网络,一个小时通省内主要城市、两个小时到达中部省会城市、4至5个小时到达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大城市。
中欧(武汉)班列形成“一主多辅、多点直达”的国际铁路货运网络,辐射德国、英国、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34个国家、70余个城市。
航运方面,巩固提升“江海直达”“沪汉台”外贸集装箱服务水平,扩展武汉至东北亚、东南亚、港澳台地区约3000公里范围内主要港口城市的水运快班航线。建设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成连接沿江、沿海的长江航运中心和中国中西部连通海外的水路运输网络。在船舶设计、航运价格、服务流程等方面的“武汉标准”,增强了武汉的航运话语权。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是对外开放的一类航空口岸,有63条国际及地区航线和135条国内航线。旅客每年呈两位数增长,居中部第一。未来将继续打造天河机场集团国际中转、国际快递、国际货代、仓储保税及物流增值服务于一体的航空物流产业核心功能平台。与此同时,积极拓展国际航空大通道,加快建设国际、国内航空均衡发展的干线、支线航线体系,争取航空口岸每年新开国际及地区航线2~3条。
“货到汉口活”。在深入融入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过程中,通过长江黄金水道与中欧(武汉)班列的无缝对接,武汉曰益成为“一带一路”重要的贸易口岸。向东出海融入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向西出关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区位优势助力武汉构建起“铁水联运,互相借力”的集疏运网络。
世界级盛会提升城市形象
上合组织旅游部长会议、中国国际友城大会、世界军人运动会,重量级的世界级盛会为武汉赢得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度,不仅将武汉推向前台,也带给城市非同寻常的变化,水岸线、天际线、山脊线、交通线人文线一派新姿;路成网、河成景、湖成环,武汉“颜值”今非昔比。城市更加漂亮,看着养眼,住的舒服。
在人人都是旅行家的时代,这样的变化让武汉从旅游中转地逐渐变成了目的地。2019年11月,长江日报文旅研究院发起一项面对全国全球征集“一带一路”人气旅行基地的调查中,武汉成为中国提名最多的人气旅行地之一。网友@左括号等于括号说:“一带一路最想去的第一站是武汉。这里有大江大河,也有美食美景美人。从武汉出发去一带一路想必是极好的。”据统计,2019年1月至9月,武汉共接待游客2.39亿人次,同比增长10.63%,其中接待入境游客225.39万次,同比增长10.99%。
融入“一带一路”朋友圈
从粮油生产到装备制造,从铺路搭桥到光纤电子,从环境保护到生物医药……东风、武钢、葛洲坝、中铁大桥局、华新水泥、人福医药等一大批湖北龙头企业走出国门。
基础设施建设是湖北企业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开路先锋,包括中建三局承建巴基斯坦伊斯兰堡贝布托新国际机场航站楼、中铁大桥局承建孟加拉帕德玛大桥、中交二航局承建马尔代夫中马友谊大桥等。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长江中游城市群研究中心秦尊文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很多国家对基础设施需求比较大,而这恰恰是湖北强项。湖北在路桥建设、水电开发、工程承包方面的技术水平很高,初步形成了品牌效应,可以带动机械设备出口,从而形成抱团出海。
武汉建筑设计企业以“中国技术”帮助“一带一路”参与国家和地区改变面貌,也让自身在国际化的锤炼中更加强大。建设的过程中更是促进“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互联互通过程。六年多来,武汉设计、建造和总承包的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已遍及“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和地区。
高质量“走出去”同时,湖北高水平引进国际产能。通用、沃尔玛、雷诺、本田等全球乘用车品牌云集武汉,打造出千亿美元汽车产业;辉瑞、拜耳、杜邦等世界500强生物药业进驻光谷生物城。目前,到湖北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269家。未来,湖北将以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为契机,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走向世界的“武汉智造”
2019年5月18日,在浙江杭州举行的2019“数字化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上,中国信息化百人会发布《“数字化一带一路”最具潜力的中国城市报告》,武汉上榜前十。
从“数字化一带一路”城市发展潜力表现上,可以看出武汉更加侧重发挥加工贸易引领作用。
在武汉企业承建“一带一路”标志性工程的同时,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战略新兴产业组成的“新三驾马车”,让“武汉智造”站上更广阔的平台,沿丝路走向世界。烽火科技、长飞公司、人福医药、华工科技更是其中优秀代表。
作为中国电信行业领头领军企业,长飞光纤目前已在亚洲及非洲设立了4家投资公司;光谷北斗在泰国建设基站,覆盖泰国全境。
安琪酵母落户埃及、俄罗斯,让更多人尝到了“湖北的味道”;人福医药布局非洲,建设两个高标准大型现代化制药厂,业务惠及整个非洲。
在创新引领方面,武汉以“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标准打造东湖示范区,建成国家高新技术创新中心、新兴产业生成中心、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真正成为世界的“光谷”。在光电子信息、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云计算等高技术领域的超前部署,使得武汉在全国率先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为秦尊文看中的另外—方面是,武汉应发挥文化教育的辐射作用。通过挖掘软资源,迅速培育起源源不断、不易为对方模仿和超越的创作、创新、创造能力,形成武汉的核心竞争力。“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任何一种技术、工业、商业模式都会被竞争对手在短时间内模仿和超越,而文化实力则需要上百年的积淀。”秦尊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