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曾谋面

2020-06-19 08:01刘年兵
爱你·健康读本 2020年6期
关键词:投稿杂志儿子

二十多年前,我还是一个刚刚参加工作的青春少年,喜欢阅读《中国青年报》一个叫作《青春热线》的栏目,也曾在上面发表过几篇小稿。栏目编辑名叫陆小娅。一次,我给陆老师打电话,询问一篇稿子的采用情况,她热情地跟我交流。这是我与她仅有的一次通话。还有一次,在收到我的投稿后,陆老师给我写了一封信,她在信中写道:“看到你写的文章,非常感动。我们整天忙忙碌碌地工作,不知道也不太在意自己在读者心中的位置,而读者对我们那样了解和尊重。不管我们能力如何,认认真真地做好工作,才能对得起大家吧。希望你能继续为我们写稿。”

1999年夏天,我去北京开会。开会间隙,我很想去报社拜访陆小娅老师,可惜的是,连打了几次电话,陆老师都不在,这也成了我那次北京之行最大的遗憾。2013年春天,我应邀到中国青年报社参加“金牌读者”活动,见到了很多知名的编辑记者,然而非常遗憾,彼時陆老师已经退休。我终究没能与陆老师谋面。

二十多年过去,纸笔传情的时代似乎早已成为一种记忆。随着几次搬迁,过去亲友寄给我的书信大都遗失,但陆老师给我的那封信,我仍然完好地保存着。时至今日,我在文学创作上也并无多少建树,但我依然保持着写作的热情,很大程度上亦源于陆老师对我说的“希望你能继续写稿”这句话。

年轻时,除了喜欢阅读《中国青年报》,我还喜欢阅读由共青团湖南省委主办的《年轻人》杂志,也同样在上面发表过几篇小稿。每次投稿,都是与一位叫汤馨敏的年轻女编辑联系。有那么几个月,我准备迎接儿子的出生,没有给杂志投稿,也没有与汤馨敏老师联系。直到儿子出生后不久,我才又向杂志投了一篇稿,并给汤老师打电话,顺便告知汤老师儿子出生的消息。“这么好的事情,怎么没听你说啊!”虽然看不见汤老师,但从她的语气中,我能感觉到她的高兴,就像自己亲朋一样的那种高兴。

随着时光流逝,我已慢慢不再年轻,慢慢失去了阅读和投稿给《年轻人》的心境,与汤馨敏老师也逐渐失去了联系。不过,从她发表的文章中,隐约能看到她的一些足迹。

前日,我在一个微信群里发现了一个叫“汤馨敏”的微信公众号链接,是一篇散文新作《在心里造一个春天》,于是在文章下面留言:“汤老师,您是否还记得,当年您在《年轻人》杂志当编辑时,给您投稿的一个名叫刘年兵的小作者吗?”

汤老师并没有直接回答,而是问候了一句 :“刘年兵你好,你现在哪里,这些年你在做什么,过得好吗?”我告诉汤老师我现在也在长沙,与她同在一城,这些年过得不好不坏。我还告诉她,我的儿子已经上高三,马上就要参加高考了。互相的言语中,是久别重逢的欢喜和岁月沉淀的寂静。

猜你喜欢
投稿杂志儿子
打儿子
杂志收纳碗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
杂志收纳碗
参与讨论或投稿
参与讨论或投稿
参与讨论或投稿
参与讨论或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