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带
【摘要】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古典名著之旅”为专题,改编了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的节选作为课文。教师可以利用教材的节选课文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古典名著的整本书拓展阅读,不仅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古典名著的艺术魅力,欣赏到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而且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关键词】古典名著;民族文化;《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要求:“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1]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整本书的阅读”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教师和学生的关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研究的课题之一。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有《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四篇课文,分别节选自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被称为“古典名著之旅”专题单元。教师可以利用教材的节选课文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古典名著的整本书阅读。本文将以《草船借箭》的阅读教学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三国演义》的整本书阅读,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古典名著艺术魅力,在欣赏中华民族文化精髓的同时,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学生获得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达到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一、深挖课文内容,激发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
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谋略之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谋略里的谋略;还有人说《三国演义》是一部智慧之书,“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智慧里的智慧。教师可以利用教材的节选课文《草船借箭》为基础,深入挖掘课文内容,激发学生阅读《三国演义》整本书的兴趣,为《三国演义》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做准备。
1.收集资料,了解整本书概况
(1)了解作者生平,清楚写作背景。作者的生平与其创作思想密不可分,在指导学生阅读作品时,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走近作者,弄明白作者的写作背景,这样才能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为阅读整部小说奠定基础(如图1)。
走近作者:《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他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罗贯中被称为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他的章回小说特色是分章叙事,分回标目,每回故事相对独立,段落整齐,但又前后关连,首尾相接,将全书构成统一的整体。罗贯中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有特殊贡献的作家。他所写的小说很多,都是以乱世为题材,有人甚至称罗贯中为“中国古代小说之王”。 罗贯中最善于写战争,《三國演义》中的上百场战争都写得各具特色,无一重复。赤壁之战尤其写得精彩。罗贯中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塑造出了永远都光芒四射的典型人物。这些人物几百年来都活跃在中国文学史的舞台上,印在中国老百姓的心坎里。总而言之,罗贯中的历史小说情节曲折而新奇,语言个性化而凝练。
(2)了解《三国演义》的概况及历史地位。《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什么样的故事?它是怎样的一部小说?它有着怎样的历史地位呢?在教学《草船借箭》前,教师要让学生对《三国演义》的概况及历史地位有所了解(如图2)。
《三国演义》主要内容及历史地位:《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蜀、魏、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三国演义》全篇分为黄巾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主要讲述了东汉末年,汉室衰弱,全国爆发了著名的黄巾起义,各路英雄趁围剿之机发展各自的势力。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实力最强,在官渡之战中,曹操灭袁绍,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后,吴国大将周瑜大败曹操,从而形成三足鼎立、相对稳定的局面。小说成功刻画了近四百个人物形象,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羽、张飞等人物形象深入人口,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2.把握故事的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1)把握故事的内容。教师要带领学生细细品读课本,按故事发展顺序,找出“起因-经过-结果”,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比如,《草船借箭》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会有人说《草船借箭》这个故事是“谋略里的谋略”“智慧里的智慧?”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让学生概述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如图3)。
(2)感受人物形象。《三国演义》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塑造出光芒四射的典型人物。这些人物形象几百年来都活跃在中国文学史的舞台上,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重点语句,提炼关键词语,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比如,《草船借箭》中提到诸葛亮、周瑜、鲁肃、曹操等多个人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关键词→事件→人物特点”的思路,绘制思维导图,以分析诸葛亮的性格特点为例,让学生感受课文中生动的人物形象(如图4)。
二、以课文内容为起点,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也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教师可以以课文内容为起点,从回目入手,利用回目、情节、人物三者的关联(如图5),引导学生进行《三国演义》整本书阅读,让学生感受整本书的故事情节,对阅读古典名著产生兴趣,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1.借助回目,了解整本书的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章回体小说的前身是说书人的底本,回目就是小说的预先概叙,它高度概括了本章回的基本故事情节。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这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时,可以先从回目入手,引导学生读回目,借助回目,了解整本书的主要内容。比如,《三国演义》共有一百二十回,每一回的回目都是用对仗的两句话高度概括的故事情节,如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 斩黄巾英雄首立功》[2],回目高度概括了汉朝末年,黄巾军起义,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在桃园结拜成异姓兄弟,愿意出生入死,共同踏上了保国安邦的道路。刘、关、张结拜完毕之后所做的事情就是带着一些兵卒去和当时的“乱贼”黄巾军交战并战胜了他们,这是他们三个英雄首次在战场上立功。通过回目,学生不仅了解了《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而且了解了章回体小说的回目具有概括整本书内容的功能,从而掌握阅读章回体小说的方法。
2.借助回目,了解小说主要人物
《三国演义》全书75万字,描写了众多人物形象,其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1191人,核心人物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鲁肃、司马懿等等也有几百人。面对如此众多的人物形象,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回目抓住核心人物,体会核心人物的性格特点。《三国演义》的所有回目中都有核心人物的名字、主要故事情节,比如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 孙权决计破曹操》, 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第五十回《诸葛亮智算华容 关云长义释曹操》[2]……通过回目就可以感受到诸葛孔明是一个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之人,关羽是重情重义之人。
3.借助回目,了解小说结构布局
《三国演义》的结构布局体现了一种严整之美,全书围绕着“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统领,进行了完美的纵式结构布局。《三国演义》全书共有一百二十回,教师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带领学生分析《三国演义》整本书的结构布局,体会小说布局的严整(如图6)。
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不论是写作手法还是人物形象塑造,不论是作品结构布局还是思想深度,都代表着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巅峰,是中国文学史上灿烂辉煌的篇章。小学语文教师要理解教材编者的良苦用心,以教材中名著节选课文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古典名著的整本书拓展阅读,让学生能更好地感受到古典名著的艺术魅力,欣赏到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从而达到丰富语文知识、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