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海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习作教学要求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那么,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认为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在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有些课文的文体具有一定的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进行改写,可以改变人称,改变文章结构或者表达形式,从而达到积累语言、训练表达技巧的目的。此外,在阅读的时候,教师还要适时引导学生去学习和理解文章中的修辞方法和写作手法。
比如,在学习《峨眉山月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文包诗”形式,将其改写成一篇散文。不过由于时间关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其中某一句诗进行改写,可以改写成一段话,可以穿插学生的内心感受,帮助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同时,掌握表达技巧。
又如,在教《坐井观天》一课时,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一些常识性的问题,如青蛙为什么喜欢住在井里等。为了提升学生的理解力,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深度的、抽象性的问题,如《坐井观天》的寓意是什么等。学生结合文本特点进行“改写”时,教师需要找出“阅读”和“写作”二者之间的联系媒介,让“读”与“写”可以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强化学生的读写能力。
在核心素养的引领下,教师可以从写作的逻辑出发,鼓励、引导学生多看、多读、多写,循序渐进地丰富写作知识,养成主动写作的习惯。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观察现实生活入手,广泛收集写作素材,挖掘其中有价值的素材并加以利用。
例如,在《鸟的天堂》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观察入手,抓住一处自然景观的特点,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并尝试运用文章中的写作手法进行描述,将观察的结果转化为文字。教师可以从多读入手,鼓励学生广泛涉猎课外读物,并在日常教学中为学生推荐文笔优美、结构清晰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学会与作者、文本进行对话。在此基础上,学生经过思考,使书本知识内化于心。
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平时多练笔。好文章并不总是灵感的闪现,更多的是在不断的练笔、修改、完善中得来的。作文教学就像一朵待放的花蕾,只要我们精心地去呵护和培育,改进作文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打好基础,相信在语文这片肥沃的土地上一定会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因此,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练笔习惯,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
統编版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文质兼美,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善于紧扣文本的主旨,设计问题,引导学生细读文本,有意识地体味文本的思想内涵,自然而然地受到启发。文本是思想内容的载体,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它可以使思想教育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例如,《飞向月球》一文,其中,第六自然段具体描绘了宇航员登陆月球后所看到的奇怪景象。在指导学生品读重点句“最令宇航员百看不厌的是地球,它发出耀眼的蓝色和白色的光芒,飘浮在茫茫的宇宙中”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课堂习题:你觉得哪几个词应该在这句话中重读?为什么?从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经过一番讨论和分析,大多数学生都能找出“百看不厌、耀眼、茫茫”等词语,感受宇航员登陆月球后看到大地的喜悦心情,学生都能真切地体验到他们对地球的热爱。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从小就对阅读产生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有了阅读的好习惯,便能在广泛的阅读中积累写作的素材,为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循序渐进,随时随地将所见、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在理清写作逻辑的过程中积累写作经验,培养写作习惯,提高写作能力。
总而言之,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便要注重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多方面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