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而美的“口袋公园”

2020-06-19 08:03喻晓琳
环境 2020年3期
关键词:口袋公园社区

喻晓琳

口袋公园通常指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下,具有花园景观、休憩服务或文化底蕴等功能的小型绿地。它选址灵活,主要散落或隐藏在城市各个角落,作为社区公共生活空间的补充,为当地居民服务。城市中的各种小型绿地、小公园、街心花园、社区小型运动场所等都属于口袋公园。在不同国家,口袋公园又被冠以了迷你公园、绿亩公园、袖珍公园、小型公园、贴身公园等名称。

在广东,四季如春的特点使得很多地域花草生长繁茂,绿化资源丰富,如何利用这一特点,让居民们在熙攘的城市里也能时时亲近自然呢?

近日,记者悄然发现,在一些城市居民区、写字楼旁的闲置空间里,一些占地面积小、设计富心思的“口袋公园”应运而生。它们虽然空间不大,但庭廊、座椅、健身步道等休闲设施一应俱全,满足了现代人随时随地可以就近健身休闲的需要。特别是因为在建设时融入了海绵城市的理念,即便是连日大雨,也不会在公园内形成积水,对环境造成破坏。

广州——重视文化底蕴

记者决定在广州市内一探“口袋公园”的踪迹,来到位于广州市永胜上沙与东湖路交界的丁字路口,两面面向公路的镂空墙将公园间隔成半开放空间,这就是我们所言的口袋公园了。

居住在附近的王阿姨告诉记者,这个区域原来是绿化带和凉亭,改造成口袋公园之前,公交站台与花坛距离较近,而且绿化很茂密,可以走的地方比较窄,通行不是很便利。而且這里没有专门休息之处,只有一个低矮的花基可以坐一坐。

针对王阿姨所说的改造前的情况,记者专门在改造后的这一口袋公园体验了一小时,确实发现了改造前后的不同。

改造后,行走在公交车站后的人行道,两人并排通过时,也无需侧身礼让,较为宽敞,间或有共享单车通过,也不影响行人通行。

而且,步入公园后,可以看见四面均设有出入口,行人从口袋公园取道通行去往住宅区,可缩短步行距离。公园内,镂空铁艺红色坐凳看起来很精致,不仅美观,还具有透水功能,雨后积水不会在上面积存。这样改造后,减少了蚊蝇滋生,环境变得整洁怡人。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永胜上沙口袋公园用白色卵石滩设置了集水点,利用绿地与卵石沟形成海绵体,既保留原有大树等原生植物形成“小绿岛”,又可使雨水最大限度在园内缓冲消化,实现“海绵城市”的功能。

而后记者又来到了法政路和越秀北路的交界路口,街坊张叔叔告诉记者:“这里以前是一块闲置地,没想到闲置地经过整饰重建后,也能见缝插绿,变成了一个绿色口袋公园。”

记者在越秀北路这个口袋公园行走时发现,这里虽然占地面积不大,约为300平方米,但设计确实十分精妙:公园草地上悉心种植了不少富有特色的花卉和观赏植物,其中不乏像凌霄、天堂鸟、碧桃、新几内亚凤仙这样的名优花卉。这些花儿散发出阵阵花香,吸引蝴蝶在周围翩翩起舞,也让附近的街坊们没事就喜欢到花卉围绕的庭廊和座椅间小憩一会,感觉心旷神怡。

据越秀区建设和水务局工程师周秉尧介绍,除了绿化精心布置,这个口袋公园还专门根据地势高差,设计了旱溪景观。“利用旱溪、卵石滩收集、缓冲和排水,缓解周边排水系统压力,可以有效避免积水问题。”

记者注意到,在公园的花基墙体上,赫然写有“法政学堂百年前矗立池堂菜园间”的字样,使公园更富含文化历史底蕴。周秉尧说:“的确,这一特点也体现出口袋公园项目优先选择历史文化和史迹相对集中地段建设的特色。比如,在法政路周边有广东政法学堂、湛家花园、广州古城墙遗迹、镇海楼;永胜上沙附近有东湖新村、新河浦历史建筑群、东山湖公园、许广平故居、广九火车站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它们也和口袋公园相得益彰。”

据广州市负责园林规划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35年,广州市将新增400个口袋公园,通过对街角等闲置空间的充分利用,未来广州公共绿地覆盖率可达到90%。

江门——提升原有品位

2019年9月底,江门市高新区(江海区)江南街道江翠社区口袋公园正式对外开放。在公园的入口处,粉紫色的粉黛乱子草连片种植,从远处看,如云如雾,更似傍晚天边的彩霞。那一阵子,这片美丽的风景成为了江门人的打卡胜地。

江翠社区口袋公园位于新中大道交东海路转弯位,原本是一块街头绿地,面积不大,仅约900平方米。经过重新梳理功能分区,公园新增了亭子、园灯、座凳和标识等配套设施。

在绿化上,公园运用花境植物配置手法,使用粉黛乱子草、多头向日葵、观赏薯叶、长春花等不同品种的花卉植物,营造了不同层次、色彩丰富的园林景观。经过改造,整个公园观赏性和实用性得到了极大提高。

“有了这个公园以后,我再也不用每天穿过几个红绿灯,到马路对面的江南文化广场晨运了,家门口就有锻炼地方真是太好了。”家住江翠社区的马伯伯高兴地说。

近几年,根据园林绿化品质提升建设的要求,江门市加大了社区公园建设力度,特别是新会区,从2014年至今,共改建新建了131个社区公园,其中部分公园已达到了口袋公园的基础建设标准,如城东社区潮兴路10号1—3座社区公园、北门社区北园西路23号社区公园等。但大部分的社区公园仍以街头绿地、社区边角地等形式存在,存在功能比较单一、未考虑“海绵城市”因素、管理粗放化等问题,与口袋公园的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

记者了解到,江翠社区口袋公园是江门市2019年建设的8个口袋公园示范点之一,其中蓬江区3个、江海区2个、新会区3个。这些公园的建设内容主要是在现有基础上增加口袋公园的功能和文化内涵。

江门市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口袋公园示范点建设工程将突出规划设计引领,因地制宜,见缝插绿,挖掘公园区域文化,提升公园景观,做到“一园一特色”。同时,公园建设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满足市民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有针对性地完善功能配套,提升公园的景观水平,让居民感受到口袋公园的品质和魅力。

中山——弥补基础设施

夜幕降临,位于中山市沙朗社区三组的口袋公园变成了一个热闹的居民社交场所,一帮年轻人在篮球场内打篮球,另一边的舞台位置则变成了儿童乐园,不少居民推着童车带孩子在这里散步。

“以前这里是堆满垃圾的卫生死角,附近没有公园和广场,空闲时间孩子只能呆在家里。这个口袋公园建好后,社區附近的小孩都经常过来玩,晚上还有人在这里跳广场舞,大家都很开心。”带着女儿来公园骑自行车的余先生说。

据中山市西区住建局工作人员梁权明介绍,西区自2018年到现在投入了约300万元,将一些危房拆除、闲置地利用,改造成便民的口袋公园,最大的广场近5000平方米,小的有400多平方米,目前已建成4个。一方面消除了安全隐患、卫生死角,另一方面也增加了附近居民的活动空间和孩子们的游乐场地。

位于隆平社区五组的口袋公园,总面积仅有445平方米,说是公园,更像是一个儿童游乐场。场地内摆放了一些儿童游乐设施,有一套儿童组合滑梯,一套视频播放设备,一半铺上塑胶的游乐场地,方便孩子游玩。建好的公园很快成了附近居民的“遛娃胜地”,娃娃们蹒跚学步,老人们则在河涌边聊天纳凉。

在隆平社区居住20多年的陈阿姨说,“之前这里是隆平政德经联社的办公旧址。改造之前已经属于危房,由于年久失修,墙体剥落,存在安全隐患,附近居民也担心房屋坍塌,后来住建局听取了居民的建议,建成了这个口袋公园。公园建成后,很多人来休闲,一般是下午5点到8点人最多,也比较热闹。”

记者也了解到,西区另外两个口袋公园,一个位于隆昌四组,一个位于沙朗一组。

中山市西区住建局西区相关工作人员说,西区的口袋公园基本都设置在居住区内,虽然空间不大,但座椅、健身器材等休闲设施一应俱全。特别是西区正通过口袋公园的建设,优化片区的公共服务设施,比如位于西区沙朗一组的口袋公园,除了有舞台、篮球场、羽毛球场、健身设施外,还建设了一座公厕。建设部门也希望通过建设口袋公园,弥补原来缺失的公共基础设施,让居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舒适。

链 接

半世纪前提出的概念

口袋公园的概念,最早出现在1963年5月纽约公园协会组织的展览会上。该次展览会发出建设“为纽约服务的新公园”提议,旨在解决高密度城市中心区人们对休憩环境的需求。它的原形是散布在高密度城市中心区的呈斑块状分布的小公园(Midtown Park),或称口袋公园系统,具有选址灵活、面积小、离散性分布的特点,能见缝插针地大量出现在城市中,为当地居民服务。

世界首个口袋公园

世界首个口袋公园是1967年5月23日建成的坐落于美国纽约53号大街的佩雷公园。该公园由美国第二代现代景观设计师罗伯特·泽恩设计,占地390平方米,为喧哗的都市提供了一个安静的城市绿洲。

公园三面环墙,前面是开放式的入口,面对大街,在公园入口位置,是一条四级的阶梯,两边是无障碍斜坡通道。整个公园地面高出人行道,将园内空间与繁忙的人行道分开;公园的亮点是6米高的水幕墙瀑布,作为整个公园的背景墙正对公园入口,具有很好的观赏效果。瀑布制造出来的流水的声音,巧妙地掩盖了城市噪音,到了晚上,瀑布还能射出霓虹灯光,引人注目。公园还将不同的材质,多种色调以及声音元素融合在一起,营造出轻松的氛围。比如铁丝网做成的椅子搭配大理石材质的小桌台轻巧却不影响周围的环境,广场地面不是用水磨面、混凝土铺成,而是用粗糙的蘑菇面方形小石块铺装,富于自然情趣。

小有小的特点

规模小——对于口袋公园的规模,学界目前没有明确界定。根据经验,美国的口袋公园占地多在800~8000平方米之间,参考我国公园设计规范对面积最小公园的规定,一般认为口袋公园的规模在400~10000平方米之间为宜。

功能“少”——与综合公园功能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不同,口袋公园的功能主要是结合本地使用者的需求,富有集中性、针对性。一般都是提供简单而短暂的休憩活动,如饭后的散步、小坐或供儿童游戏等。

社会性——有别于大型景区公园,口袋公园的主要使用者是居住在附近的居民或者工作者,所以口袋公园既要可以通过步行快速到达,也要能满足大家的日常交往和社会活动,这也要求口袋公园设计师们要更加了解社区的组成关系和使用者的需求习惯。

我不当“配角”,我该是“主角”

口袋公园发展至今只有短短半个世纪,因为它的“微小”,常被“目标宏大”的规划者们忽略。虽然看起来口袋公园似乎在城市中只是一个“点空间”,是烘托城市主景的“配角”,但从城市人群的生活需求来看,口袋公园却应是市民生活的“主角”,是城市开放空间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部分。

口袋公园作为城市设施的社会意义,远远高于其作为设计作品的美学意义。要更好地设计它、利用它解决相应的城市问题,不只是设计师的责任,更需要政府和公众的协同努力。

猜你喜欢
口袋公园社区
浪漫口袋
在公园里玩
开车去公园
会喝酒的大口袋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2015影像社区
一见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