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惠清
日前,国家发改委、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大力发展共享经济、数字贸易、零工经济,支持新零售、在线消费、无接触配送、互联网医疗、线上教育、一站式出行、共享员工、远程办公、“宅经济”等新业态,疏通政策障碍和难点堵点,引导云服务拓展至生产制造领域和中小微企业。
宅经济,最早起源于“懒人经济”,是随着网络兴起的一个新概念,其本质是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主要是指居家生活和居家消费。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大多数人“宅”在家里,给餐饮、旅游等行业造成一定冲击,但与此同时,网络购物、餐饮外卖、网络游戏等“宅经济”却逆势而上,生鲜配送、在线教育、远程办公、在线医疗等新型“宅经济”也发展迅猛,一场以“宅经济”为代表的消费革命风生水起,成为战疫中的一抹亮色,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成为了一种备受关注的新业态新模式。
近期,阿里研究院的一项报告认为,随着新一代数字基础设施的进步,从消费端到供给端、从生活场景到办公场景,“宅经济”已全面升级,迈向“云时代”。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北京白领杨露就很少光顾实体商超,生活所需都改线上采买了。其中,“买得最多最勤的是蔬菜、水果、肉类,一日三餐也改由自己动手下厨”。从京东到家、盒马到苏宁小店,不少平台她都试过。她记得,刚过春节那几天,是最抢手的时候,下手晚了许多生鲜都售罄,但很快供给就变得充裕起来。“现在两三天买一次,小区门口就能取,很方便。”
为了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减少人员流动,严格控制人流,防止人员集聚。出门减少了,电商平台、商超线上应用、社区微信团购等“云买菜”方式就成为大部分居民的首选。电子商务在危机中迎来了机遇,特别是生鲜电商在这次疫情中异军突起,在维持供应稳定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在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朝阳路的盒马鲜生十里堡店,一袋袋菜品被整齐码放在一起,数十名配送员迅速将其放入配送箱,送往下单客户的小区门口。北京盒马总经理李卫平表示,疫情期间人们线上买菜需求激增。调查显示,盒马鲜生疫情期间线上订单数量同比增长220%。为此盒马紧急调配人力,与其他企业临时“共享员工”。李卫平说,随着近期复工复产推进,“共享员工”陆续回到原来工作岗位,大量空缺岗位出现。据透露,今年全国盒马的岗位人才需求将达3万。
此次疫情期间,放眼望去,生鲜电商领域基本呈现同样的涨势。
每日优鲜春节期间交易额同比增长350%;京东到家疫情期间总体销售额同比增长450%;超市生鲜到家需求也显著提升,2月1日永辉生活APP全国订单量突破20万单,2月8日订单量超过30万单。
而直播电商在“宅经济”背景下也成为传统行业转型自救的“及时雨”。果农、菜農、美食博主纷纷走进直播间,“全民直播”热潮开启,为产品和商家提供了新的销售渠道。
4月6日,央视主持人“段子手”朱广权与“带货一哥”李佳琦组成的“小朱配琦”组合隔空连线,在“谢谢你为湖北拼单”公益直播专场上,为湖北助力在线卖货。在这场130分钟的公益直播中,热干面、藕带、香菇、酒酿、茶叶等十几件湖北本地产品上架即“秒光”,销售商品总价值4014万元,直播间点赞1.6亿。
同时,为解决疫情下突发的供需矛盾,各大电商平台或直播平台开始“连麦带货”,或推出“爱心助农计划”,或开通“全国生鲜产品绿色通道”,或专辟“抗疫农货”专区,或上线“吃货助农”直播会场,连接产销两端,共同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
国家职业教育研究院电子商务行业分院副院长李建华表示,“直播+电商”最初作为一种新的营销手段,在给电商带来新流量的同时,衍生了很多模式,并且诞生了“直播网红”新群体,催生了“网红经济”新现象。尤其是在疫情的特殊时期,直播电商作为一种新业态,正在朝新常态发展。
“后疫情时代,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直播+经济,积极培育和完善直播产业链,创造生长的环境和‘土壤,实现‘万物皆可直播,让非常时期的‘新业态转化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常态。”李建华说。
“全国的学生老师,一夜之间全部和网络教育建立了密切联系。”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在他的抗疫日记中如此写到。
1月27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要求部属各高等学校、地方所属院校、中小学校、幼儿园等适当推迟春季学期开学时间。同时,多地暂停线下培训活动,并利用互联网和信息化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
疫情对线下教育机构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中小机构面临生死劫。像新东方这样的“教育巨头”同样面临着严峻考验,线下课堂在疫情期间全面停课。在俞敏洪的带领下,新东方积极筹备,成功转型,将100多万学生从线下转到线上,几万名老师也一夜之间变成了线上老师。据报道,新东方旗下新东方在线向全国中小学生免费提供了150万份新东方在线春季班直播课程,同时在延迟开学期间向广大中小学生开放免费同步课。
“如果新东方没有过去一年在直播系统上的准备,这次就会是个大灾难。”俞敏洪感慨。他认为,对于教育巨头而言,疫情是一个危机关口,但在线教育的发展也会因此实现全面提前。
因疫情遇冷的线下教育,纷纷在线上吹响了集结号。为了保证“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线上教育平台也纷纷推出免费课程。1月24日,网易有道精品课宣布,即日向武汉市中小学生免费提供寒假线上课程;1月26日下午,好未来旗下学而思网校官方微博宣布,将推出从周一到周五与校内时间同步的全年级各学科免费直播课和自学课;1月29日,在线少儿英语品牌VIPKID宣布推出“春苗计划”,即为全国延迟开学的孩子们免费提供春季在线课程,总量150万份,湖北地区和医护人员子女优先……
“学校开学时间延后了,但停课不能停学,就给孩子报了几门网络课程,总共花费几千元,比线下报班便宜一半左右。”太原市民张华的儿子今年初三了,张华利用网络平台,帮助儿子做好假期学习规划,利用网上授课、网络答疑的方式,度过一个健康、充实的“宅”假期。
有业内人士认为,各大在线教育纷纷推出各类课程吸引用户,这也意味着未来的互联网教育,有望迎来重大发展。
全球化监测和数据分析公司尼尔森通过广泛调研,洞察消费新趋势,认为疫情加速了“宅经济”时代的到来。疫情防控期间,许多企事业单位选择网上办公,千万用户开启“云办公”状态,共同串联起实体经济复工的大戏。效率不减的“云办公”,成为稳定经济社会秩序一剂有力的“强心剂”。尼尔森调查显示,疫情期间,94.1%的消费者对居家办公持积极/中立的态度,83%认为在家办公效率不打折。
“各位,以上是今天的工作日报,请大家周知。”4月2日上午,在鑫有上房物业公司的“飞书”工作群里,总经理王晓梅像往常一样在线分享工作清单。“每天打开视频,全国的同事都能‘见个面,在线开会做总结,既减少疫情风险,也不耽误正常业务进展。”
为了满足在家办公、就学需求,各种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为了更加细化地解决远程办公细分场景的需求,字节跳动科技有限公司的飞书团队推出“线上办公室”,通过实时语音频道的方式,高度还原办公室场景。阿里钉钉则推出健康打卡功能,疫情期间,每天近1亿人在此向单位“报平安”,约2亿人在该平台上办公。在钉钉群里发个会议通知,人们打开手机摄像头,在家里就可以聆听会议或者讲话发言。
在“云办公”“云会议”成为新时尚的同时,“云问诊”也渐渐“飞入寻常百姓家”。通过网上预约门诊、网上问诊、网上取药等,远程医疗有效地打破医院界限,合理地配置了医疗资源,提高了诊疗效率。
2月3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加强信息化支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鼓励充分发挥互联网医院、互联网诊疗的独特优势,开展在线咨询以及常见病、慢性病复诊及药品配送服务,缓解线下门诊压力,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之后,阿里健康增开手机淘宝的义诊咨询入口,阿里健康在线义诊功能开通后,每个小时平均近3000人发起在线咨询。
腾讯也推出免费在线义诊服务,联合微医、好大夫在线、企鹅杏仁、医联、丁香医生等互联网医疗平台,组建了线上“空军”力量,与线下医务人员互相配合抗击疫情。
微医“新冠肺炎实时救助平台”在图文、语音问诊基础上升级,推出极速视频问诊功能。全国用户在家就能与医生面对面,享受免费的远程视频咨询服务。
微医互联网总医院联合北京陈菊梅公益基金会正式上线“微医抗冠公益会诊平台”,平台组建了远程医疗专家组,面向全国定点救治医院免费提供新冠肺炎的远程会诊服务。专家们和基层医生均表示,在重大疫情的防控和救治中,远程医疗可以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与基层共同探讨、提升救治能力的积极作用。
事实上,“宅经济”由来已久。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王祎表示,在日本,特定群体的消费内容和模式不仅定义了一种居家消费文化,也直接推动了动漫、电子游戏及衍生产业的发展。在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由于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人们希望借助远程办公摆脱通勤之苦。如今,互联网及信息技术的普及使得大众消费和工作模式发生根本转变,以往集中化的消费及工作被远程在线、分布式、个体化的模式所取代。至此,“宅经济”进入数字化时代。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叠加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进一步加速了人们思想观念、消费模式的转变,也使得线上场景进一步多元化,打通娱乐、办公、医疗、生鲜、教育等多个领域。”山西省社科院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侯晓斌说。
疫情过后,这些行业的火爆还会持续吗?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复工复产和社会生活秩序的逐步恢复,一些“宅经济”业态难免会有所降温。但此次疫情促使数字技术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也进一步培育了线上消费习惯,相关行业需要进一步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于“宅经济”发展所要面临的挑战,王祎认为,首先,企業需要平衡用户体验和效率之间的矛盾,使消费者在家也能享受到良好的服务,员工远程办公时也能协作顺畅,同时企业还要考虑商业的效率和价值。其次,企业需要避免因协同不足导致效率降低。零售或电商企业前端的快速配送和交付,需要后端的供应链和生产环节同步配合。
在王祎看来,物理空间的分割和大范围的分布,对“宅经济”后端的链式体系提出了更严苛的协同要求。不过,随着云计算、物联网、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日趋成熟,效率制约因素逐步消减,“宅经济”也将更受欢迎。
有专家称,“宅经济”正在全面激活“云经济”,特别是中国5G开启正式商用,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主动上云,在这个过程中,政府部门、传统企业、科技公司等多方,在合作中碰撞出新的火花,试验出新的可能。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研究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社会运行重点工作,明确提出“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新基建”逐渐成为经济建设领域的焦点之一,数据中心作为云计算、大数据的底层基础设施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这对云经济发展显然是实质性的政策利好。云经济下,教育、医疗、娱乐等板块在获得网络创新便利和技术革新的红利下,加速发展。
当前,在举国努力之下,疫情防控已经取得了显著效果,虽然整个经济运行受到了一些影响,但基于体制优势、大国优势的承压能力,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上海财经大学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劳帼龄认为,宅家抗疫,是对中国互联网电商20余年发展进行的一次大考,而作为阅卷人的全国老百姓,通过这次大考,看到的是宅在家里的数字化生存已成为现实,看到了中国特色“宅经济”的韧性和活力。正是这种在艰难时期表现出来的经济韧性和活力,让我们对疫后的经济复苏有信心,对中国经济的长期向好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