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玮
2017年10月15日,是“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正式通车60周年。纪念图片展上,在众多与武汉长江大桥合影的老照片中,一张雷锋与桥头堡的合影格外引人注目。
2020年1月,不期而至的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战“疫”中,中华儿女逆行的铮铮倩影、用大爱书写无私和奉献的壮举,化作这个寒冷的岁月里最美的一股股暖流,成为长江大桥上流动的美景,同样令人瞩目。
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时代的巨大进步。在雷锋精神的激励下,扶危济困、助人为乐成为战“疫”的共同行动,向善、从善、乐善,成为全社会的共同价值取向。从雷锋精神的传承弘扬,到抗击疫情的集体实践,构成了全民族众志成城的宏大社会场景,既激励着中国,也感动着世界。
1958年11月12日傍晚,一列北上的列车刚刚停靠在湖南长沙火车站时,检票口就涌进了一群男女青年,他们是辽宁鞍山钢铁公司在湖南招收的一批新工人。这群新工人在临时编组时,从望城县团山湖农场来的雷锋担任了易秀珍、杨必华、张月棋等临时组成的第三小组的组长。
在旅途中,雷锋的热情开朗、助人为乐,给易秀珍留下很好的印象。上车不久,在互相介绍中,易秀珍得知:雷锋原名叫雷正兴,鞍钢公司到望城县招收工人,他征得组织的同意才报的名,考试录取后就请县委副书记赵阳城把自己的名字改了,意思是“要到鞍钢去打冲锋”。
接受采访时,易秀珍讲,当时鞍钢在湖南招了六七百人。“仅我们公社就来了十二三个,就我一个女孩。真巧,在长沙火车站,我就和雷锋被编排在一个临时小组。”这是雷锋人生中最长的一次旅行。那个年代,“钢铁工人”是年轻人最向往、最崇拜的职业。
次日早上8点多,列车到了湖北武昌站。大家一片欢声笑语,因为要换车,将逗留几个小时,招工负责人同意大家逛逛街。
张月棋被她表哥邀去逛街了。易秀珍和杨必华就跟着雷锋去看看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长江“天堑”上修建的第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梁。大桥下层铁路为双向车道,上层为4车道公路,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3孔,共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巍然屹立在大江之上的长江大桥让雷锋十分兴奋:“下层铁路桥是钢铁造的,上层公路桥也是钢铁造的,这需要多少钢铁呀!”这一天,距武汉长江大桥通车一周年多近一月。
浩荡的长江、雄伟的大桥,让他们目眩神迷,赞叹不已。雷锋站在江边望着桥面,眼里闪着激动的光亮。看到不少人在桥下留影,微笑着的雷锋右臂搭着一件编织毛衣,左手拎着一个印有鲜花图案的苇编提篮也在这里照了张相。照片上,苇编提篮的鲜花曾在20世纪60年代被人用技术抹掉——鲜花在当时意味着“小资情调”。直到20年后,原图才展出。
这张在武汉长江大桥下的留影也是雷锋一生的珍藏。雷锋生前战友乔安山回忆说,1960年1月雷锋应征入伍,他很喜欢照相,经常会拿出照片给战友们看。众多的照片中,雷锋最爱3张,其中两张是在天安门前拍的,还有一张就是在武汉长江大桥前的留影。“雷锋当时告诉我,这就是咱们建国以后修的大桥,底下跑火车,上头跑汽车,多漂亮。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留完影,雷锋等人走上宽敞的桥面,在人行道上走走停停、说说笑笑,随后到商店闲逛……后来,雷锋经北京到达辽宁鞍山。连续几天的火车之行,是雷锋生命中最远的一次旅程。
季增1957年入伍后,在部队当过电影放映员、电台播音员和摄影员。1960年雷锋入伍,正好来到他所在的部队。作为摄影员,他与雷锋相处两年零八个月,为雷锋拍摄了大量照片。季增接受采访时说:“雷锋爱美,很阳光,热爱生活,每到一个地方爱照相。”他说,雷锋牺牲后,他搜集到雷锋自己在照相馆拍的照片共54张。
雷锋牺牲后,被称为“毛主席的好战士”,生前他一直梦想见到毛主席,牺牲一年后被毛泽东向全国号召“向雷锋同志学习”。武汉长江大桥是毛泽东十分重视的一个工程。史料记载,从大桥桥址选线开始到最后的建成期间,毛泽东多次亲临工地现场视察。1956年6月1日到4日,毛泽东先后3次畅游长江,之后写下了气势磅礴的诗句“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雷锋,一个名字更是一种精神。人民至上,是雷锋精神的价值取向,也是雷锋精神的核心内涵。每每国家或社会或他人出现危难或困难之时,雷锋总是尽自己的能力默默奉献自己的爱,践行自己作为人民之子的责任。
早年,湖南望城团山湖地区多洪水。该地的洪水来源于两条河,一条是环绕湖垸外的沩水河,一条是横贯湖内部的八曲河。
新中国成立后,治理沩水、兴修水利被政府提上议事日程。1957年10月25日,望城县委、望城县人民委员会做出了“关于彻底整治沩水尾闾洪道及围垦团山湖的决定”。当时,正在给望城县委书记张兴玉做通讯员的雷锋,一连几次递交了申请书闹着要去参加这场特别的战斗,领导们担心他个子小、年级小、吃不消,他却坚持认为共青团员就是要吃苦在前,最终来到了团山湖。于是,在治理沩水、开垦团山湖的战役中,有一个并不高大的身影永远定格在人们的记忆中。
有一年初夏的一天,望城縣忽然下了一场暴雨,八曲河水猛涨,团山湖农场内洪水横流,淹没了大部分土地和庄稼。这天傍晚,雷锋正冒着狂风暴雨和同志们一道抢险排洪,突然听到有人喊:停放拖拉机的场地进水了!雷锋一听,二话没说,径直朝停放拖拉机的地方奔去,只见洪水已经漫到车轮边了。他毫不迟疑,跳上驾驶台,把拖拉机发动起来,开向一块高地……
那时,团山湖地区不仅有洪涝灾害,还有曾不知吞噬过多少人的“瘟神”——血吸虫。团山湖钉螺遍地,依附在螺壳上的血吸虫,爬到人的身上,从毛孔钻到身体里,然后突破血管。团山湖曾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团山湖,地方穷,财神不来来瘟神,十户人家搬进去,九户人家无子孙。”这一切并没有吓到雷锋,他选择坚守在这里挥洒青春。
1959年11月的一天深夜,雷锋所在的鞍山弓长岭工区突降暴雨,而建筑焦炉工地上散放着7200袋水泥。雷锋得知后,急速跑到宿舍又喊来20多个小子,组织起一支抢救水泥突击队展开突击行动。有的人忙着找雨布,找芦席,盖的盖、抬的抬。雷锋还把自己的衣服、被子都抱到现场,盖在水泥上。经过一场紧张的战斗,水泥免遭重大损失。日记中,他写道:“回忆自己为国家、为党做的一点点工作而高兴。”
1960月8月,抚顺地区天气骤变,接连几天暴雨倾盆,酿成了洪水灾害,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了严重威胁。当时雷锋正在生病,考虑到雷锋的身体情况,连长决定把他留下值班。“我不要照顾!”雷锋坚决请求跟部队一块走,后如愿来到了上寺水库。经过7天7夜连续奋战,咆哮一时的洪水终于被英雄的人民、英雄的战士驯服了。这一次,雷锋被记二等功。
一天,抚顺市望花区召开大生产号召动员大会。雷锋上街办事正好看到这个场面,他立即取出存折上在工厂和部队攒的200元钱(存折上203元)跑到望花区党委办公室要捐献出来,为建设祖国做点贡献。接待他的同志实在无法拒绝他的这份情谊,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辽阳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时候捐献给了辽阳。
…… ……
雷锋将“人民”两字看得比生命更重,忠实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平凡的岗位上留下了不平凡的足迹。雷锋22年的短暂人生,演绎的是对人民的大爱真爱,体现的是服务人民的俗称“傻子”的奉献精神。正如他在日记中记载: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如果說这是“傻子”,那么我甘愿做这样的“傻子”。正因为此,他在困难或危险出现时,在国家或社会需要时,从不退缩,总是以行动、爱心、奉献,甚至牺牲说话,生为人民生,死为人民死。于是,他的名字渐渐成就为一种精神,而雷锋精神最为本质的正是“爱”,是发自内心的对党、对国家和对人民的无比忠诚和无比热爱,在行动上表现为挺身而出、忘我无私。
2020年春节前,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阻断了许多人阖家团圆的脚步,打乱了无数人的日常生活。
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亲自指挥,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对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研究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并于2月10日强调“要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如果雷锋今天还在世,那么他步入80岁的门槛,他一定听党的话,请战逆行。他曾多次在日记中写道:“听党的话,就会开放出事业的花朵!”“我决心听党的话,……永远忠于党,……顽强地工作,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贡献自己的一切……”他有句名言:“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如果他还健在,他在疫情中会用实际行动践行他永远甘为人民当“傻子”的誓言。如果他还健在,那么这位可敬的老人一定会冲锋在前,率先垂范,或集中党员骨干组成突击队,或组建疫情联防联控宣传队,或建立疫情防控微信工作群,或参与织密防控网而严守“最后一公里”的社区,或……,他一定是疫情防控的排头兵、贴心人,在坚持中无私奉献。
不信,请看雷锋的战友们和亲们——雷锋生前第一任连长和入党介绍人李超群住院卧床两年,得知新冠疫情,这位“老雷锋”发扬雷锋精神,将生活费拿出200元捐赠抗击新冠疫情,在病床上坚持用病手写下了:“国家有难,义不容辞,捐献二百元,抗击新冠。”许多雷锋团走出来的退役军人,退役不褪色,“接过雷锋的枪”,无私无畏地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以实际行动做永远在岗的雷锋。辽宁抚顺市望花区和平街道雷锋社区,是雷锋生前所在连队的驻地,疫情防控工作中居民就充分发扬雷锋精神,让雷锋精神在防疫战场上闪耀光芒……在疫情面前,无数雷锋传人纷纷解囊,无偿向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捐赠物品助战,用实际行动诠释、弘扬和传承着雷锋精神,使雷锋精神这面永不褪色的旗帜与新时代同行。
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全国迅速进入了抗疫战争。在这期间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事迹,让人感动,令人敬佩。其中一些闪烁着雷锋精神的行动亦令人感奋。
除夕闻令而动、逆行奔向武汉的一个个身影,成为春节前夜流动的美景,用担当彰显初心和使命,飞扬着雷锋忠诚于党、勇于使命担当的精神之光。那身着厚厚防护服、忘我战斗在红区病房的一个个医务人员,冲锋陷阵,彰显着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的高贵品质。那布满血印、水泡、勒痕的一张张脸庞,写就雷锋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精神新的时代诗意。那昼夜争分夺秒、挥汗鏖战火神山医院的一个个热血建造者,与时间赛跑,用生命搭建了绿色通道,迸发出雷锋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精神的强大力量。那蕴藏滚烫爱心、寄往疫区的一笔笔捐款、物品,展现着雷锋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精神的青春风采。那在天南海北、长城内外坚守岗位、认真履职投入疫情战争的无数人员和志愿者,筑起一道道牢不可破的铜墙铁壁,尽显雷锋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精神的无限壮美……许多人眼前浮现雷锋当年深夜抢救水泥、心系灾区捐款捐物的场景,也纷纷以自己的方式在疫情中奉献着自己的爱和温暖,同呼吸,共命运,为这个特殊的春节增添了一份温情。
有的说,愿意做一颗螺丝钉,尽管微不足道,但只要党和国家需要,就会将弱小的力量汇聚起来,一往无前加入到防控疫情斗争中!有的说,愿做一块砖,不敢抱怨与退缩,想用爱心和真诚构筑一道牢固的防线。有的说,愿做一团火,带头无私奉献,带头攻坚克难,在寒冷的季节里给身边人带去光亮与温暖。有的说,愿做一滴水,在疫情面前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尽可能解决一些群众在封闭式管理期间的后顾之忧,为疫情防控做出了自己小小的努力。有的说,愿做一片叶,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社区共抗疫情,为美好时光的早日回归尽一份心力。
雷锋精神产生于特定时代,但也超越特定时代而成为每个时代人们汲取养分的精神高地。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雷锋并不是已经过时的偶像,而是一代又一代无私奉献者的姓名。雷锋精神从没有消失过,随着岁月的转换、社会的进步,她在一代代人身上散发光芒。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后,将武汉三镇连为一体,成为连接我国南北的大动脉,对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13年5月3日,武汉长江大桥成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这是一座充满故事和具有重要意义的桥梁,承载了无数建桥人的梦想,见证了新中国造桥史上的辉煌,见证着时代的变迁。
抗击新冠疫情生动上演的一幕幕感动,展示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凝聚着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强大力量。如果雷锋还在世,那么爱照相的他一定还会在当年的桥头堡下再次留影,见证疫情中英雄的武汉,见证不屈的九头鸟、见证灾难中创造新奇迹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