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玮
庚子年的春节假期,说得上史上最漫长。没有人能想到,新冠肺炎疫情会以如此的速度和烈度侵袭整个中国,乃至蔓延世界其他国家或地区。疫情之下,每个人都是这场战疫的亲历者和阻击者。一时间,口罩成了每个中华儿女在这个春天的标配。
早在西周时期,人们就意识到口鼻飞沫的影响,交谈时便往往侧着头,以免口鼻飞沫沾染对方,以示尊敬。半遮面、掩口鼻——历史记载最早的口罩雏形出现在公元前6世纪,当时的口罩其实只是在脸上绑块布片而已。口罩被率先开发应用于卫生防疫方面,是在14世纪的欧洲。当然,它的背后是一场惨烈的人类抵御鼠疫战。如今,许多人开始知道口罩的作用不可小觑。无论是非典、埃博拉、禽流感、甲流,还是在这次全民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斗争中,小小的口罩正在努力帮助人们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大疫之下的这个春节,口罩成了最贵重的年货和最紧俏的物资,可谓曾一罩难求。外出时,几乎人人成了“蒙面人”,如若谁“裸奔”,定会受到谴责或打击。口罩也没有想到自己某一天,就这么没鼻子没脸也能火遍中华大地。
李克强在疫情期间专程到北京督战口罩生产,并强调,口罩现在对医务人员来说就是“武器”,对老百姓来说就是“盾牌”。临别前,在场员工提出想与总理合个影,李克强欣然答应。他说,希望下次来我们都不用戴口罩了,再合张影。
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的扩散,打乱了许多人过年的节奏,也打乱了我们《中华儿女》原有的主题定位。疫情就是命令!出击,这是在重大报道中从不缺席的“中华儿女”人的本能。笔与纸就是我们的武器。我们也放弃休假,紧急临时加入“未经彩排”的战斗。继有关钟南山的封面报道、大国治理之疫情应急管理选题推出之后,我们推出过“战疫夺‘冠”专号。疫情开始蔓延的第一时间,我们作为主流时政人物期刊果敢出击,多方式采写硬核报道,创新报道方式与传播形式,推出自己的特色报道,刊发有力有序,形成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报道强势,关键时刻显示出一个主流期刊应有的责任与担当。
哪里有感人的故事,《中华儿女》就在哪里!我们以自己的方式,做疫情背后的战士。我们同样启动新闻战役的一级响应,努力打头阵,进入采写的战役性报道模式。这期专号就“口罩下的中国”,全景再现疫情中的人与事。
小小一只口罩,遮住的是病毒,遮不住的是人心、是浮世的众生相。口罩下的中国,我们绝大多数中华儿女懂得:因为爱你,离你一米!年轻的白衣天使剪下了美丽的秀发,成了看不见脸面的最美逆行者。中华儿女都感恩:不知道你是谁,但知道你为了谁!有类似的视频:一戴着口罩的小伙子抱着几大盒崭新的口罩捐送到一线值勤的民警。民警现场追出去时,小伙子已经跑远,被感动的民警只好对着背影驻足敬礼表达谢意。看到相关镜头的中华儿女笑了:若心中有爱,连“逃跑”的样子都很帅。然而,也有人隐瞒行程、不戴口罩,这些举动暴露的是素养的缺失、对法规的无视。当然,对于暂时没有口罩的民众,在一些执法中也有矫枉过正的情况。一罩难求的背后,考验的不仅仅是疫情,还有人性。口罩下的中国,是一堂医护课,也是一堂人性课。
这期专号“口罩下的中国”突出“我的见证”,让重大新闻的细节站在新闻现场,以“战疫者说”的特别视角生动、真实地展示口罩下的中国,讲述身处抗击疫情一线的中华儿女履行职责使命的感人点滴,彰显全民战疫的精神。我们采访,我们连线,我们组稿,我们挖掘,我们以冲锋的姿态战疫。这次疫情来得很突然,让一些年轻的同事经历着职业的非凡,感受温暖与力量,尽自己所能而记录真实与感动。
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局外人。口罩下的中国,我们看到了新的良性的医患关系,看到无论是人民解放军还是社区工作者的挺身而出,看到病毒隔离不开的真情,感受到人们在空间上保持距离、心灵上却贴得更近,感受到家国情怀的激荡。来自一线的感人细节不断涌现,一篇篇文章激励着我们采编团队,也激励着我们守岗尽责。当前线的报道成为“刚需”的时候,我蓦然发现我的同事们都很拼,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历史,共奏策、采、组、写、编、排、发的交响曲。我们尽可能多维度进行报道和解读。这是“‘中华儿女特色”,这是“中华儿女”的硬核与担当。
有人说,在这场疫情之下,许多中华儿女不是医生,不是警察,不是专家,能做什么?其实,宅在家里节省一个口罩,也是战疫。严峻的疫情,无疑会让一些人有一些焦虑、害怕、自责等负性情绪。在经济发展中,“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在防控重大疫情中,信心和药物同样重要!健康的心态,从某种角度看也是抗击疫情的“心理口罩”。欣慰的是,我们从有关稿件中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鼓励、肯定、帮助的氛围,整个社会传递出的这种温暖、友爱和信任无疑是战胜疫情的重要力量。在戴口罩、勤洗手的时候,看来也要戴好“心理口罩”。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口罩下的中国,其实也是口罩下的世界、口罩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抗疫的过程中,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既对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积极回应各方关切,加强与国际社会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全球的公共卫生安全。中国疫情防控工作得到国际社会普遍支持,展现出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我曾看到一视频:一中国女孩在日本东京街头免费送口罩,箱子上写着“来自武汉的报恩”。很多在日本生活的中国同胞也受到启发,准备为疫情中的日本民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
在这次疫情防控宣传报道中,我们“中华儿女”人盯紧疫情、跟上节奏,全媒体出击,用暖式报道汇聚强大正能量,一本本专号刊发推出有温度、有深度、有广度的全民抗疫防控报道,形成了强有力的舆论声势。这里有记录与还原,也有我们的理性追问、及时发声。看完这本专号,我才感悟到:从来没有什么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
我们看到口罩下的中国不仅是白色,一个个人物、一个个故事感动你我,温暖着岁月。如果奇迹有颜色,那么一定是中国红!许多稿件把我们带入现场,凝聚的是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黄鹤楼不孤单,武汉不孤单,湖北不孤单,中央与地方齐心协力、中华儿女勠力同心,面对疫情我们都有同一个名字:中华儿女!
今天的新闻,明天的历史!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常的年份,“中华儿女”人在若干年后回忆起这段时光时,不会留下太多遗憾。
战疫还在进行,“中华儿女”仍在努力。没有一个冬天不能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有全体中华儿女的守护,定会迎来繁花似锦!疫情是对中国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场大考,也是对我们“中华儿女”自己在媒体治理能力履行上的一场大考。我们相信,随着战疫的逐步推进,我们“中华儿女”在舆论场上的竞争中能不断亮出自己的特色“拳头”,成为凝神聚力、鼓劲打气的别样力量。
生活需要继续,阴霾终将散去,口罩必将摘下!打赢人民战疫,“中华儿女”和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