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 深 陈 旭 吴中朝(指导老师)
吴中朝教授是第五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针灸学会针法灸法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针灸学会经筋分会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艾灸分会会长。吴教授于2005年率先提出“背俞功能带”的概念,经过10余年临床总结论证,又在此基础上提出“枕项功能带”概念。此区域为连接头部与躯干的重要枢纽部位,督脉及三阳经由此上循头面,是经脉气血充盛之处。从西医解剖角度来看,颈项部为8对颈神经所在之处。颈项部还有交感神经分布,对于内脏功能如心率、血压、胃肠功能等均有调节作用。受同一神经节段支配的具有相同诊治作用的不是无关联的穴点,而是一个连续的区域,这也是枕项功能带存在的神经解剖基础。吴中朝教授活用该功能带,将其用于治疗脑部、头面、颈项等多种疾病中。
枕项功能带是吴教授在独创的背俞功能带基础上提出的。背俞功能带[1]是由胸1棘突下缘到骶4棘突下缘之间,脊柱旁开2.5寸带状区域范围内的经络腧穴组成。枕项功能带[2]是背俞功能带在枕项部的延伸,为百会穴向后至枕骨下缘的枕部区域及颈1棘突下缘到颈7棘突下缘之间同一脊柱水平的项部区域共同组成,如表1所示。
表1 颈项部经脉及穴位表
注:▲为吴教授关于颈项功能带经验穴。
枕项功能带理论的提出既是基于中医经络为主的理论指导,也基于西医神经、血管、肌肉、韧带等解剖学的内在联系,更基于临床病理症状的汇集及长期治疗经验的总结,使其从生理、病理、诊断、治疗上将头与躯干的关联进行整合、扩充、归类、总揽,还与先前提出的背俞功能带理论互为呼应。
2.1 吴氏透刺法 吴教授在临证中对透刺法的使用独具特色,透刺针法为循经脉透刺[3]。常用的循经透刺方法包括本经透刺、表里经透刺、同名经透刺、异经透刺;因证型,依据不同病位、病性、穴性而辨经脉,综合判断;运气机,重视施针时的运气;重解剖,注重长针透刺,强调针刺的层次与方向,补泻手法匠心独具,以“端持、静守、按循、震颤”为代表;透刺穴位以经典为基础,灵活运用,并形成独特的透刺穴组。在治疗颈椎综合征过程中,吴教授常用到太阳经功能带穴组(膀胱颈 2~7)作为枕项功能带取穴组。一般透刺方向是从上向下,先左后右。透刺施术重视解剖,分清层次,师从古法,习用经典,但又古法寓新,丰富拓展,多有独到。
2.2 吴氏特色灸疗 吴中朝教授作为澄江针灸学派学术继承人,在临床工作中非常重视灸疗的使用[4]。根据颈椎病的不同辨证,老师常用到加减取穴,并于该穴位行温针灸法以引气入经,循证调经。风寒痹阻型加风池、风门;血瘀气滞型加天柱、膀胱颈4;痰湿阻络型加外关、公孙;肝肾不足型加肝俞、肾俞;气血亏虚型加足三里。
3.1 资料
3.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间,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护国寺中医医院针灸门诊颈椎病患者119例,采用随机对照表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60例中,男性39例,女性21例,年龄33~65岁,平均(53.82±8.78)岁。对照组59例,男性37例,女性22例,年龄32~66岁,平均(54.77±9.1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3.1.2 纳入标准:①符合颈椎病西医诊断标准[5]及项痹病中医诊断标准[6]。②年龄在30岁以上,70岁以下者。③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3.1.3 排除标准:①处于严重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急性脑血管病等病变危重期或急性期患者。②合并有其他类疾病,导致机体功能严重受损,如肿瘤晚期等,无法完成治疗者。
3.2 治疗方法
3.2.1 枕项功能带治疗组:太阳经功能带穴组(膀胱颈2~7)。一般透刺方向是沿C2水平从上向下,先左后右。根据不同辨证,加减取穴,并于该穴位行温针灸法以引气入经,循证调经。风寒湿证型加风池、风门;血瘀气滞型加天柱、膀胱颈4;痰湿阻络型加外关、公孙;肝肾不足型加肝俞、肾俞;气血亏虚型加足三里。根据吴中朝教授经验,选取上述腧穴行透刺、行手法并温针灸以观察临床疗效。针具选择:透刺选用0.3×75mm长针,温针灸选取0.4×40mm毫针(华成牌不锈钢针),针上加艾柱(12×15mm,南阳绿莹艾草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
3.2.2 对照组:颈椎牵引30分钟,牵引重量以患者能耐受为度,平均为7.5kg。
3.2.3 两组均每周治疗3次,10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评价,3个月后随访。
3.3 观察指标 ①中医疗效评定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定。治愈: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颈椎活动正常,疗效指数>90%。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颈椎活动基本正常,能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70%<疗效指数≤90%。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有所改善,颈椎活动基本正常,能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能力改善,30%<疗效指数≤70%。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30%。②西医疗效评价方法:Cascs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8]。
3.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中位数比较及秩和检验。检验水准为P<0.05。
3.5 结果(见表1、表2、表3)
表1 量化表评分结果比较表(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
表2 治疗前后疗效比较表(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颈椎病好发于头部长时间处于单一姿势、位置的群体,如低头看书、长时间操作电脑、坐办公室人员。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现在人群“手机脖”的发生率呈直线上升。文献显示,颈椎病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发病率也逐年增多。基于枕项功能带的针刺治疗统合了传统针法与西医神经解剖理论。关于枕项功能带的针刺,吴教授强调5个重视,即重视枕项结构以定针向,重视疾病性质以定治则,重视经脉辨证以定刺法,重视整体联系以定透刺,重视古典针法以定活用。在枕项功能带区域施治方法上认为应予杂合以治,以毫针刺为主,艾灸为辅,结合火针、刺络放血、拔罐、穴位注射、中药离子导入等不同方法。在毫针刺治疗中,又多以透刺为主,艾灸单用或作温针灸。
吴中朝教授提出的枕项功能带理论并不仅仅在颈椎病这一针灸优势病种上取得优秀的临床效果,也将在基于颈部疾患为病因的多种疾病的针灸治疗上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