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闫媛媛 王斌全
在医院中,护士服是区分不同职业的医务人员的重要标志,而护士服的发展已有上百年的历史,成为护理文化的一种象征,兼具艺术美与医学防护功用,与护士职业形象息息相关。随着多元化时代的发展,护士服在不同国家地区也具有不同的设计风格,不同的设计元素也丰富了护理精神的内涵。
最早的护士服是修女服1,因当时并没有单独的护士职业,战场中的护理工作一般由修道院的修女承担。她们头戴头巾,身穿长袍,整个服装以灰色和黑色为主,体现了宗教的庄严肃穆。此外,黑灰色调可掩盖血渍沾染衣服时的污浊,因为这些衣服是不会清洗的。此时的人们并不会想到,当时大批病人的丧生正是由于细菌感染引发。19世纪中叶,近代微生物学奠基人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提出“细菌致病”观点,约瑟夫·李斯特(Joseph Lister)受到启发,他认为外科感染率与死亡率居高不下的原因与医院脏乱的环境、医护人员粗陋的习惯和他们身上沾满脓液、血迹的便服有关,随着他们的转移使手术室内充斥着大量的细菌,最终导致病人因感染而不治身亡,由此,李斯特开始了病房改革,发明了消毒术,提出医师进行手术时需换上干净洁白的衣服作为手术服,成为现代白大褂的雏形2。近代微生物学与消毒术的确立奠定了医用防护服的科学基础,也奠定了医护人员的着装主色调。
图1 南丁格尔护士服(图片源于网络)
真正的护士服装由南丁格尔首创。在19世纪60年代克里米亚战争时期,南丁格尔为了让护理人员与伤兵、平民有分别,她以“清洁、整齐并利于清洗”为原则为护理人员设计了朴素、洁白、温暖,又便于工作的装束:白色的无边帽、无领白上衣、白围裙、短披风的统一护士服装3。南丁格尔设计的护士服,体现了女性护士圣洁、温和的形象,彰显了护理的艺术之美,同时兼顾了防护服的作用。
20世纪初,中国式护士服开始出现。当时,护理在中国仅以“看护”的形式存在,甚至没有“护士”这一职业专属词汇,整个中国的护士服装样式繁杂,杂乱不一,不能很好地体现护士气质,护士的形象也尚未深入人心。1914年,中国看护组织联合会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上,第一位出国接受护士培训的中国护士钟茂芳正式提出中国的“护士”一词4,此举正式开启中国护理事业新篇章。此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护士服颜色与样式亦不断完善。因护士服装为传统的白色,而我国社会习俗不尚白色,易使人们联想到丧服与死亡,因此,最初的女护士服为粉红色衣裙,男护士服以蓝色长衫为主5。
1928年,第九届全国护士代表大会统一了全国护士服装。毕业于北平协和的林斯馨首先提出统一全国护士服装的建议,得到大会一致同意。会议公认北平协和医学院护校的服装最为典雅非凡,更能突显护士的形象与气质,护生们着装以头戴小方帽、浅蓝色衬衫与白裙搭配。当时这一护士着装吸引了不少优秀青年女性的加入。“白衣燕尾护士帽”成为具有中国文化元素的护士标志性服装,象征着护士职业的崇高、圣洁和荣誉6-7。
30年代后期,护士服装得到年轻女性的社会认可,护士服的设计要素也在全国统一,蓝衣、白裙、白领、白袖头、白鞋、白袜、白色燕尾护士帽,衣裙下摆离地10英寸,统一的半高跟网眼帆布鞋。这一阶段护士服的整体设计以舒适、便捷、整齐美观为主。1948年,中国护士会规定护士、护生、护理员着装应有严格的区分,护士必须穿白色服装及戴白帽,护生着蓝白两色,护理员不得戴帽,不可着蓝白两色服装8。此期中国护士的职业形象与社会文化相融合,并有了职业属性的区分。
图2 中国早期协和护士服(图片源于网络)
护理事业发展到今天,为使护理工作更高效和舒适,长裙式的护士服逐渐演变为分体式护士服。还有研究指出护士帽可能造成污染的潜在风险,因此有部分医院展开护士“脱帽”行动。体现了护理以人为本的职业形象。
护士服的颜色也在各大医院有了具体区分,如急诊护士服普遍采用绿色,意味着急诊护士享受“绿色通道”,强调急诊工作的刻不容缓。此外,绿色是暖色,象征着生命复苏,为紧张忙碌的急诊现场增添希望的色彩,赋予患者和家属以无声的支持。在妇产科一般采用粉红色,因妇产科均是女性患者或产妇,粉色即象征着女性角色属性,同时产科寓意着生命的降生,产妇并非名义上的患者,粉色可以缓和医院环境,让产妇更舒适。儿科也往往采用粉红色或花色,以减轻孩子对白色产生的恐惧与焦虑,柔和的色调或带有卡通图案的视觉效果让孩子易于适应医院的陌生环境。不同颜色、不同风格的护士服更具人性化色彩,也体现了护理的专业区分。
护士服已成为护理职业的文化象征,体现着护理事业的传承、责任与创新,也为医学的艺术价值增添了专属于女性的元素。在多元化、个性化、人文化的时代,护士服的设计也随着时代的变革赋予新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