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女教师科研现状研究

2020-06-17 03:53陈红美
福建开放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科研成果大学院校

陈红美

(浙江万里学院,浙江宁波,315101)

一、引言

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和推动科学、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双重任务,因此,高校教师承担的工作主要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1]其中,科研是每位教师的重要任务,每个大学教师都应去了解各国学者所做的相关研究。[2]可见,科研是所有高校教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国内多项调查表明, 在大学英语教师总体科研水平较低的情况下,持有”大学英语学科”和“女性性别”双重身份的大学英语女教师的科研能力尤为令人堪忧。张艳红等(2000)指出,“各类重大科研课题的主持人或学术带头人以及教材、专著的主编人多数为男性,而女性多为项目的参研者、参编者或副主编,女教师的论文、论著数量也相对较少,且质量不高”。[3]

作为有着20 年教龄的大学英语女教师,笔者深感目前高校以“科研成果”为导向的教师评价体系给职业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为此,笔者对宁波市部分大学英语教师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探析女教师科研能力薄弱这一现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

二、研究设计

(一)被调查对象

此次问卷调查的对象为90 名来自宁波市4所应用型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其中女教师80人,男教师10 人,其基本情况详见表1。

由表1 可知,女教师副高职称和学历都远远低于男教师,这与当前高校英语师资实际情况一致。10 名被访谈女教师包括50 岁以上的高龄教师和40 岁左右的中年教师,兼顾科研能力较强与较弱两种类型教师。

表1 被调查对象基本情况一览表

(二)调查工具

本次研究采用问卷和访谈。其中,问卷主要涉及教师的性别价值观、科研成果、学术活动、科研动机和影响因素等。访谈主要涉及个人科研历程、科研影响因素、所在部门科研氛围和教师评价机制等。

(三)数据收集

笔者采用方便抽样方式和数据易获得原则,利用QQ 问卷星编制问卷,发放问卷,然后收集、统计并分析数据;采用结构式访谈,利用录音转文字软件将访谈内容转换成文本,并分析文本获取相关数据信息。

三、研究发现

(一)科研成果

表2 调查显示,与男教师相比,大学英语女教师成果数量和质量总体上令人堪忧。近十年内,28.8%的女教师未曾公开发表过论文,33.8%未曾主持过任何级别的研究项目,27.5%未曾参与过专著、译著、工具书及教材教辅等的编著工作。女教师的科研成果多以在省级期刊发表论文、主持校级教改项目以及参加教辅材料的编写为主,其科研质量总体上低于男教师。

表2 被调查对象近十年来科研成果一览表

(二)学术活动

多数教师参加过各类培训,主要以出版社组织的教材培训为主,教学方法培训次之。参加研究方法培训和国际学术会议的男教师比例明显高于女教师。“研究方法听不懂,也不大会用,而教学方法可以用到课堂中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由于国际学术会议和出国进修要求时间长,且机会少,多数女教师表示要照管孩子,且名额难争取到。

表3 被调查对象任教以来参与学术活动一览表

(三)科研观

科研观强调人对科研的认知状态,其中涉及参与科研活动的动机、对科研价值的理解等。此次调查表明,职称晋升是男女教师从事科研工作的主要动机。其中,50%的男教师科研兴趣较大,远远超过女教师(16.3%)。可见,与男教师相比,女教师缺乏科研兴趣,科研动机具有更强的实用功利性。在访谈中,积极从事科研的女教师认为,“我觉得做科研可以增加一名教师的深度……能解决教学问题,并带来成就感 ”;而不积极的女教师则认为,“基础学科的科研价值小,但评职称科研要求高,且学校也有科研考核压力,可能还是要做一点”。可见,女教师做科研既有内在动机,也有外在动机。此外,就教学与科研关系而言,男女教师多认为教学更重要,也有较多的教师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正如Neuman 所说,科学研究能更好地丰富和支撑教学,科研中的批判思维能让教师对教学活动有崭新的理解和控制。[4]被访谈女教师也都表明,科研和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但也有部分教师对科研表示焦虑,坦言“现在研究的东西对教学没有帮助,发表的论文也看不出有什么价值”。

表4 被调查对象科研观一览表

(四)阻碍因素

在调查中,男女教师都将科研方法欠缺、教学负担重和论文发表难视为阻碍科研的重要因素。76.3%的教师周课时在11~15 节之间,教学任务繁重。教学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必然影响科研成果的产出。另处,虽然90%的教师拥有硕士学位,但其中大部分是在职兼修的硕士,62.5%的教师目前仍然是本科生。低学历意味着教师理论水平欠缺,未系统学习科研方法,这导致写出的论文缺少科学论证和理论深度,从而难以发表。“我只会写一些教学总结,被拒稿好几次,现在更不想写了”。

调查还表明,更多的女教师认为知识欠缺(46.3%)、科研意识薄弱(52.5%)以及家庭负担重(36.3%)等因素影响了其科研能力的提升。部分教师还从学校政策、科研氛围等方面找原因,“学校的政策似乎有些短视,如果学校早点儿对我们提出硬性的科研要求就好了”。

表5 影响被调查对象个人科研的主要因素一览表

四、讨论

自上世纪60 年代以来,由于我国的外语政策,大学英语教师队伍迅速壮大,越来越多的女教师进入这个职业。然而,随着高校日益提高的教师评价标准,大学英语女教师面临职业发展困境,其中科研能力薄弱是影响其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大学英语学科现状造成女教师科研总体水平堪忧

童康提出“现代语境下的学科包括学科内在逻辑与外部规范两方面涵义”。[5]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大学英语在内容上缺少内在逻辑系统,在行政建制上缺少学术研讨、学科建设的专门机构。因此,大学英语的学科属性至今未定。

糊糊的学科属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师对科研的投入。一方面,高达100%的教师认为职业前景不乐观。当从事一份前途不明的职业时,教师的投入会非常有限,其科研工作缺乏内在动力,“花那力气干啥,大学英语指不定哪天都取消了”。另一方面,大学英语课程由于缺少内容逻辑和深度,其学术价值较低。目前,我国仍没有一本期刊是专门研究大学英语教学的。[6]而且,发表语言教学类文章的学术期刊也非常少。成果发表困难也极大地削弱了教师科研热情。

由于大学英语未形成一门独立专业学科且是一门95%的本科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很多高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要求大学英语教师承担大量的教学任务,但却未提出科研要求,这使多数教师几乎没有科研意识和科研知识积累。这又反过来降低了她们在近年来以科研成果为导向的评价体制下的地位,甚至使她们边缘化。

(二) 性别因素造成女教师总体科研水平低于男教师

虽然学科环境不利于科研成果产出,但调查发现大学英语男教师的科研成绩斐然。可见,性别因素也是造成女教师科研水平较低的重要原因。

生理性别是人与生俱来的性特征。由于生理因素,女教师承担着生育和哺育功能,这意味着时间和精力的大量投入,其科研工作在至少2 到3 年里处于停顿甚至完全中断的状况。甚至一位科研成果丰富的受访女教师也说:“生育前后,我的科研工作停滞了大概五年。”

社会性别理论认为男女两性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期待和评价等更主要的是社会的产物。[7]在中国,基于“社会分工”形成的“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社会角色观念至今对中国女性产生着重要影响,即使是就职于高等院校的大学英语女教师在家中也需要扮演传统的家庭角色,她们在试图兼顾家庭和工作时身心疲惫,且当两者冲突时,女教师通常会以家庭为重。但在调查中,赞成“女性应该以家庭为重”的女教师仅占22.5%,这说明她们已经有了现代女性观的意识,但必须面对传统社会分工的现实。家庭和工作冲突阻碍了她们对科研工作的投入。

长期处于“男主外,女主内”的生活模式下,与成功相比,多数女性会追求家庭安全稳定,形成亲和型动机。在该动机的驱动下,当自身事业与伴侣事业产生冲突时,她们会选择支持伴侣,维护家庭稳定;在工作中,她们更偏好教学,维持与学生的融洽关系,这必然将减少对科研工作的心力投入。“我会花大量时间备课,因为上不好会影响和学生的关系,还有心情”。长期以家庭生活为重心使得多数女教师思维相较于男性更偏向于感性,这使她们在从事对逻辑分析论证有高要求的科研工作时处于劣势。

社会角色理论指出社会对于男性的工作角色期望高于女性,并且男性和女性会遵循相应的社会期望产生不同的表现。国外研究也表明,具有传统价值取向的女性其成就动机低于非传统价值取向的女性,且女性在学术信念和竞争意识方面比男性弱,这解释了男女科研产出的性别差异。数位受访女教师也表示,“老公事业成功,女儿优秀也是我价值的体现”,这其实是间接成就动机的具体体现。

(三)学校组织环境造成学校间女教师科研水平差距

调查显示,学校之间大学英语女教师的科研水平差距较大。就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过论文的女教师人数而言,A 院校只有1 人(占2.3%),B 院校有3 人(占30%),C 院校有4 人(占25%),D 院校有2 人(占25%);而近十年来未发表过任何论文和未主持任何级别课题项目的女教师在A 院校分别高达21 人(占50%)和21人(占50%),远远超过其他3 所院校的比例。可见,学校具体组织环境势必对教师的科研产出率产生重大影响。

组织环境调节着组织结构设计与组织绩效的关系。学校组织环境通过对教师的评价体系来调节教师教学或科研绩效。调查表明,4 所院校均要求教学与科研并重。然而,与其他3 所院校相比,A 院校只是在最近两年对大学英语教师有明显科研要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大学英语教师没有具体的科研评价措施。具体地说,A 院校更多地强调教学,如大学英语四级的过级率等,将教师大部分精力导向教学工作。同时,A 院校没有明确的科研奖惩机制,年终考核未充分体现科研工作量的要求,从而使大多数女教师缺少科研意识,疏离科研工作。而另外3 所院校,从10 年前就开始执行明确的科研奖惩措施。例如,D 院校明确规定每位教师申报一次市级以上项目,无论成功与否,学校都给予奖励;发表论文,参与专著或编著等都将折合成科研奖励绩点;对于一学年内未从事任何科研工作的教师将给予岗位降级降薪处理;对于愿意出去参加学术会议或各类培训的教师将提供经费补贴。正如D 院校一位女教师所说:“做科研既可以提升自己,又可以保住饭碗,还可以带来收入,所以大家都会尽力去做的。”

五、结语

大学英语女教师这份职业曾经被认为是舒适的、稳定的,甚至是高尚的。然而在目前重“科研成果”的高校教师评价体制下,科研能力薄弱已严重影响到其职业满意度。为此,笔者展开了这次调查研究。鉴于这一现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笔者认为只有提高大学英语的学科地位,构建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身份”和“专业地位”才能提高她们对这份职业的投入;只有当社会性别文化从“过分强调女生的家庭角色”转向“更多地鼓励她们追求事业”,才能激发其事业心,全身心投入教学和科研;只有当院校基于女教师的生命生涯特点,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才能引起她们对科研的重视。

猜你喜欢
科研成果大学院校
科研成果转化
“留白”是个大学问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中国科研成果震撼全球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