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宏 何伟 廖贤达
摘 要 农业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有着直接影响。但是,受各方面因素的干扰,我国农作物生产作业深受雷电活动的影响。基于此,就雷电对农作物的影响及其防范措施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 雷电;农作物;影响;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S16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06.068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直接影响。然而,目前国内农业经济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干扰,比如人为因素、自然因素、环境因素等,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不高。其中,雷电活动对农作物生产影响甚大,所以近几年农业防雷工作引起了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2006年,我国政府就针对农业气象防雷提出了重要意见,并且明确提出,截至2020年,建立健全气象防雷机制,加强农业气象防雷的先进化、功能化水平,有效避免雷电活动对农作物生产带来的影响,推动国内农业又好又快发展。
1 雷电灾害概述
雷电主要是指伴有“雷鸣”与“闪电”的云层放电现象。雷电活动通常会伴有极强的暴雨及阵风,有时还会出现龙卷风、冰雹等。雷电灾害会引起大面积的人员伤亡,或许还会造成通信设备、供配电系统以及民用电器等损坏,导致森林火灾、油田燃烧甚至爆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
2 雷电对农作物的影响
2.1 雷电对农作物的积极影响
雷电天气愈多,农作物的长势也就越好。比如在南方种植水稻时,如果当年雷电天气出现的次数较多,水稻的颗粒就会更加饱满,产量也就更高。南方植物相较于北方植物对光照有着完全不同的要求,而闪电对南方植物特别是农作物而言,有着极大的益处。北方地区有充足的光照,能够基本上满足农作物的光照要求。但是,南方地区降雨较多,光照相较于北方地区比较少,因此闪电这种强光对南方农作物生长有着巨大的作用。闪电的温度在17 000~28 000 ℃,相当于太阳表面温度的3~5倍,同时闪电能够释放很多的紫外线,对于农作物生长有很大的益处。除此以外,仙人掌等其他植物,外表有保护层,以避免水分外流,而光照有助于增加角质层的厚度。然而,普通的光照作用较小,闪电出现时,大量紫外线能够加快植物的光合作用,促使植物角质层增加。南方农作物对于此更加敏感,水稻最为显著。闪电越多,水稻的长势也就越好。
雷电活动有利于形成二氧化氮,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天然的肥料。除强光以外,雷电还能够给农作物提供养分。雷电活动会促进空气当中的氮气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溶于水落地后就可形成农作物生产所需的氮肥。与此同时,闪电自身还可以形成能够被大部分农作物利用的氮化物。根据相关估算可知,每年由于雷电活动形成的氮肥大约有4亿吨。如果此部分氮肥完全掉落到陆地上,就相当于在每667 m2土地上施加了大约2 kg的氮素。在雷电活动经常出现的区域,农作物的生长比较茂盛,则是“雷电制肥”的最好证明。科学家还通过研究发现,雷电能够引起地面与高空间形成电压,如果此电压越大,则农作物的呼吸及光合作用也就越强[2]。
2.2 雷电对农作物的负面影响
1)一旦雷電发生,就会携带强度较高的电荷进入空气层。正常状况下,这些电荷在空气的相互摩擦中会渐渐被吸收,但是在雷电带有的电荷并未被完全吸收时,会对农作物生长产生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雷电一旦击中农作物,就会导致农作物大范围烧焦,甚至导致农作物绝产。2)雷电活动的出现往往伴有强降雨,雨水会导致农田的相对湿度提升,进而造成农作物倒伏,在此环节如果遭受雷击,则会导致农作物绝产。
3 雷电对农作物影响的防范措施
3.1 建立健全农业防雷工作制度
在防范雷电活动对农作物生长造成的影响时,应当建立健全农业防雷工作制度。有关气象部门应结合具体状况构建更加合理、有效的农业防雷体系,同时在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将该制度落实到实处。1)应通过各个层面有关制度的限制,强化对相关工作者及技术工作者的规范,加强技术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及专业水平,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感。2)应完全根据已经建立好的工作制度来执行所有与农业防雷相关的工作,有效避免因为相关工作者的操作不当而对防雷检测数据的准确性造成影响,降低因操作失误给农作物经济收益带来的损失。3)应该构建应急处理预案,及时处理各种突发事件,防止对农作物生产带来不必要影响。
3.2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
邓小平同志曾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在防范雷电活动对农作物造成影响的过程中,应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加大科学技术方面的资金投入力度。如果想要提高农业防雷作业的科技水平,相关政府部门必须充分意识到现代化科技手段在农业气象防雷作业中的重要作用,如直击雷保护技术、雷电波保护技术等,这对农业气象防雷综合技术机制的健全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在意识到科学技术在农业防雷工作中重要作用的前提下,需要在农业防雷技术方面不断加大物力、人力以及财力的投入力度,促使科学技术能够在农业防雷作业中发挥作用。除此以外,还应该积极创建农业气象防雷试验基地,对于观象台、试验基地以及综合观测平台等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人才是科学技术研发及运用的主体,因此在不断加大科学技术投入力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认识到人才培育的必要性。在此过程中,需要积极引入现代化的专业技术人才,不断向农业防雷人才队伍输送新鲜血液,以在较大程度上加强农业防雷技术的研发及运用效率。所有相关单位需要充分结合地区的现实要求及具体状况,加速创建相对健全的农业气象防雷领导机制,设立与现代化农业发展要求相符的农业气象防雷领导小组;应全面考虑各类业务的实际开展状况,结合国家对于此项工作的相关要求,定期对有关从业者进行教育、培训,进一步增强工作人员对农业雷电灾害的观察及分析能力,塑造综合素质过硬的现代化农业防雷团队。
3.3 不断加强农业防雷系统的顶层设计
在防范雷电活动对农作物生长造成的影响时,应当不断加强农业防雷系统的顶层设计。以现阶段使用的农业防雷系统基础设施为前提,对有关的防雷技术手段与仪器设施等进行改善,不断加强农业防雷系统的顶层设计。在新时代环境下,农业想要获得高质量发展,就应加速建立、部署全网监控系统,实现对气象的实时监控,对国内各个天气雷达、气象自动站等的运行情况进行全天候监督。同时,应在新兴技术手段与数据信息的基础上,确保防灾、减灾以及抗灾等工作顺利开展[3]。此外,还应该积极采用遥感技术、自动化技术及比较先进的防雷监控设施,例如闪电定位监测网、激光雷达、风廓线雷达等,在较大程度上加强数据观测的精准性。
3.4 强化基层工作人员的防雷意识
加强相关人员的农业防雷意识同样是防范雷电活动对农作物影响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有关工作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障,可采取讲座、会议等各种形式,使每个部门的工作者都意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效用,了解自己所承担的重要责任及使命。相关气象单位应该积极应用互联网、大数据、5G、物联网等新兴技术手段,通过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进行高效率的知识宣传,比如电视台、广播电台、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以及门户网站等,确保广大农民可以了解农业防雷的相关知识,进而有效发挥出社会大众对于政府部门有关工作的监督作用,从而保证农业防雷工作落到实处。
3.5 进一步优化相关法律法规
在防范雷电活动对农作物影响的过程中,需要对有关气象机构的运行状况进行有效监督,确保各方面的工作都能完全根据相关的规定来落实,进而有效防止极少数部门及相关工作者流于形式或者浮于表面的工作状态对农业气象防雷作业造成的影响。所以,政府有关部门应当以农业防雷的相关要求为基础,进一步优化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证监管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此外,农业气象防雷有关责任单位应该与执法机构建立长久的伙伴关系,全面发挥出执法机构对该部门相关工作的监管作用,使得政府部门在此方面的各项资源投入都能够用在“刀刃”上,让所有工作人员都可以完全根据党与政府的相关需求去组织、实现相关的任务目标,从根本上加强农业防雷作业的效率及质量。
4 结语
雷电活动对农作物生产有着很大的影响,采取有效的防雷措施对农作物生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未来,可采取建立健全农业防雷工作制度、加大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强农业防雷系统的顶层设计、强化基层工作人员的防雷意识和进一步优化相关法律法规等措施,避免雷电活动对农作物产生负面影响,从而推动我国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明,李杏,吴芳华,等.雷州半岛雷电活动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防御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0(22):146-147,160.
[2] 景博,苏发奋,陆萍,等.气候變化对宁夏南部山区主要农作物的影响和应对对策[J].甘肃农业,2011(8):39-40.
[3] 黄瑞英,梁燮凡,王焯杰.优化农业气象防雷研究工作的几点思考[J].农村科学实验,2019(10):103.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