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学成(辽河油田分公司兴隆台采油厂采油作业一区,辽宁盘锦124010)
目前超稠油开采为主的作业区吞吐区块开井在200口井左右,注汽运行按照“五大一小”炉子组合方式运行,每月运行井数在25井次左右(其中:水平井5井次,直井20井次),平均单井作业占用时间为15~20天,按平均单井日产3吨/日计算,单井作业占用影响产量为45~60吨,以全年的运行井数为300井次为依据,全年作业占用产量为1.35~1.8万吨。
(1)热采准备环节:热采作业时在不增加额外工序的情况下,按照正常作业速度,2天时间即可完井待注;如果增加“加套管短接、连续冲砂、打铅印”等工序,完井时间则需要再增加1~2天;工艺措施施工时,不动管柱施工,如:解堵、暂堵调剖、CO2吞吐等,1~2 天即可完工;动管柱施工,如:油泥调剖、化学堵水、水平井大剂量调剖等,5~7天才可完工。
(2)炉子注汽环节:炉子接转时在注汽锅炉正常运行及井口注汽管线提前连接的情况下,可在1~2小时之内启炉注汽。但是注汽锅炉在连续注汽几口井后是需要停炉检修的,在检修期间,附近油井等待注汽,那就需要调整到其他炉子,如果其他炉子有井在注汽,那这口油井只能等待,影响天数大概在3~5天。注汽量设计,在设计单井注汽量时,虽然我们主要是根据油井吞吐规律及前几轮次的注汽量进行设计,但是部分油井的注汽量依然存在可优化的空间,影响天数大概在1~3天。
(3)焖井放喷环节:焖井:按照注汽蓄能及温降规律,油井焖井5 天为最佳,但部分“低能”油井焖井2-3 天就已经没有压力,这样的油井是继续焖井还是组织下泵,此类油井影响天数大概在2~3 天。放喷:油井在焖井3 天压降很小的情况下,开始组织放喷,一般放喷时间为4~6天,但是部分地层压力高油井,放喷时间可达10~20天。
(4)作业下泵环节:正常作业下泵仅需1天即可完井,但是如果作业质量出现问题,如断脱,管漏、泵漏、卡泵等问题,就需要作业返工,此类问题影响天数大概在2~4天。
(1)根据历年吞效果数据统计表显示,区块近4年年油井由于管理松懈,年作业占用时间很长,对区块产量造成很大影响,且部分问题存在于管理和沟通的细节上,因此,2019 年完全可以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和加强各部门之间沟通协调即可解决,对完成目标有很大帮助。
(2)2019 年我们对区块区域运行进行重新调整思路及规划,可以更好地与作业、注汽环节进行衔接,同时保证油井下泵生产时率的提高,也为完成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确定可行性后我们采用头脑风暴法对作业占用导致影响区块吞吐效果的原因进行分析,确认主要原因后针对四方面影响因素,分别制定合理措施对策如表1:
表1 影响区块吞吐效果的原因及措施对策
(1)优化施工工序:针对弱出砂油井,减少单探、冲砂次数,共实施35井次;针对油层中下部通井遇阻但单探未阻的油井,不打铅印,共实施9井次;针对大四通过低的油井,采取降低井口地面的方式,减少加套管短接工序,共实施12井次。以上三点共减少完井时间1.6天。
(2)优化工艺措施配套:对油井开发矛盾重新分析,找出主要矛盾,进行措施优选,共实施21井次;对于没有必要实施动管柱施工的油井,进行“降级”处理,共实施18井次。以上两点缩短施工时间1.9天。
提前跟热注公司沟通锅炉检修计划,在锅炉检修期间,协调好油井的注汽运行,避免“井等炉子”的问题;同时针对油井部分油层“砂埋”或油汽比较低的油井,在不影响周期生产效果的前提下,适当减少注汽量,共实施32井次,平均减少作业占用影响天数3.2天。
其中针对一口油井实施了重点跟踪及治理,该井生产井段844~957.8m,油层有效厚度71.9m。2018年某轮注汽整井段设计注汽量2200t,由于下一轮热采时探砂925m遇阻,转管,怀疑底部油层砂埋,无法再动用,因此该轮注汽井段设计由全井段缩减至39m,注汽量由2200t 减少至1800t,减少作业占用1 天,产油量同期对比持平,效果显著。
(1)焖井环节:针对“低能”油井,焖井到没有压力即组织下泵,共实施15井次,减少作业占用影响天数2.6天。
(2)放喷环节:持续加强放喷井管理,特别是油压降到1MPa 以下的放喷末期,及时改接力泵生产,并改地下掺油,共实施13井次,平均缩短放喷时间达5.6天。
(1)强化作业质量监督:对抽油杆、油管、抽油泵的入井前检查,做到管杆丝扣完好、抽油泵试压合格方可入井。
(2)避免作业返工风险:入井过程中,管杆上扣要到位,避免断脱和渗漏,减少返工风险。共检查存在问题27井次,整改后共减少作业占用影响天数2.8天。
通过上述对策的实施,2019年区块油井年运行完注182井次,区块平均单井作业占用时间减少2.8天,累计减少作业占用影响产量2548吨,达到了预期目标。同时,油井开井时率和开发效果明显改善,为下步开发奠定了基础。不仅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液创造了社会效益,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减少作业占用、减低产量影响的经验,对同类油井的生产管理和开发提供了借鉴,提高了油井分析管理水平。